一
志平在长沙跑了两天,毫无收获,他才想到做市场远远不只是来过,要跑到业务签单,货款到账,售后完成才算结束。现在连市区里坐几路公交都不熟悉,遑论签单卖货呢。
残酷的现实让他渐渐明白过来,这一趟计划20多天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他又不能无限制的跑下去。自己一次次被拒绝,让他的信心都快消失殆尽了,早上出门竟然发愁该往哪个方向去,真的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吗?
那这趟辛苦出门也就毫无意义了。
志平必须要调整这趟出差的任务了,他认为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摸清洞庭湖流域的渔业状况,了解一些宏观的数据。另外就是对长株潭的地理位置了然于胸,能最快到达市场和店铺,不走弯路。
至于第一次出门,就不能指望立马签单了,除非对方是个骗子,把志平骗过来,还不用付款。下午志平把思路调整清楚后,就感觉轻松多了。
他坐上公交,在市里慢慢看。到了烈士公园时,志平下了车,跨过马路往公园而去。
白天的烈士公园比晚上更加肃穆安静,下午公园里人并不多。志平进了纪念塔下的烈士大厅,墙上挂着两拍照片。他走近看时,找到了杨开慧,五四时期女性的形象,丰满的面容是一副善良的模样,可那双眼睛里透着一股不屈和坚定的眼神。
志平想到曾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杨开慧被捕前先后给毛泽东写过八封深情的信件,藏在板仓老屋的墙缝里。到1982年重修老屋时,才发现这些信件。可此时,毛泽东逝世已六年了,这让志平一下子对出生入死的革命先烈在心里鲜活起来。他觉得杨开慧,毛泽东都不是符号和简单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儿女情长的普通人。
特别是杨开慧的信中写道革命难免牺牲,如何将儿子托付给可靠的人?那种担心的牵挂,让志平久久端详的杨开慧的照片,那双深邃的眼神,仿佛看到眼前的浓云密布,又看到重重压抑下的一丝希望,那是日出江山的霞光。
从纪念馆出来时,他记住了戴眼镜的夏明翰,那大义凛然的不屈,也记住了何叔衡忧国忧民的眼神。
受了这么多深刻的历史教育,志平决定休整一天。他要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那是毛泽东蔡和森念书的地方,再去“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
从烈士公园出来的志平,慢慢往回走,他确实很难立马走出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回到现实里来,便一个人沿着韶山路往南走。沿途经过湘雅医院时,他想到这个中美联合创办的现代医学院,即使现在湘雅也是如雷贯耳。
志平再往前走过去时,他看到西边绿树掩映下一个秦汉风格的大门楼牌坊,志平疑惑,这是哪里呢?走近几步,才看清一行字是“国防科技大学”。
哦!志平惊讶的想到,原来国防科技大学不在北京呢,志平久久的仰视着大气的门楼牌坊,进进出出都是统一军装,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志平心里无限向往。
很快,在长沙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志平并没有收获多少有用的客户名单,然而自己对长沙五个区的地理位置已经十分熟悉了。
志平对长沙地理位置的熟悉,也对那大革命的历史很多感慨。
那天他坐在湖南一师2班毛泽东的书桌前,仿佛听到毛泽东和萧子升激烈的辩论声,恍然此时是民国初期的年代。
志平看到学校里有几株玉兰花开放的热烈,想到湘江三友“挥斥方遒”的时候,院子里玉兰花也正灿烂绽放吧?
志平去过岳麓书院后,才发觉楚地文化的源远流长。晚清,曾国藩率领湘军转战长江中下游,也深深影响到楚地儿女的革命豪情。近代革命史中,那些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大多受过曾国藩的影响,而新中国的开拓者更是受到曾氏兄弟影响。
直到现在,志平还能感受到湖南人是那么的踏实和义气。
长沙的最后一晚,志平准备了几十封商业信函,在黄页电话薄上找到所有关于渔网的单位,全部塞进了一封信。
他想即使是大海捞针的希望,也坚持亲笔手写信函,让客户觉得有诚意。
第二天,志平去了附近的邮政局,发了这些信函后,便坐火车沿京广线一路北上。坐在车里他看着渐行渐远的长沙,心里想,下次一定再来。
北上的第二个城市,便是洞庭湖畔的岳阳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