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宇轩深知,扳倒南家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重建家园,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将目光投向了民生问题。
战乱过后,国库空虚,田地荒芜,百业凋敝。
虽然之前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但要让国家大部分地区恢复到战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沉甸甸的责任压在柏宇轩肩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日夜操劳,夙兴夜寐,亲自走访城郊的村落,体察民情。
他看到衣衫褴褛的百姓在废墟中寻找食物,看到骨瘦如柴的孩子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看到病弱的老人躺在破草席上无人照料……
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仍然生活困苦,缺医少药,孩子们没有学上。
柏宇轩了解到,这些地方的官员尸位素餐,贪污腐败,根本没有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这让他心急如焚。
他明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官员的作风问题,才能真正造福百姓。
回到府衙,柏宇轩立刻召集官员商议对策。
他语气严肃地说道:“如今国难当头,百姓流离失所,正是我们官员尽职尽责,为国为民的时候。我听说有些地方的官员……” 他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意味深长,“……对朝廷的政令执行不力啊。”
官员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他们都听出了柏宇轩话中的敲打之意。
户部侍郎张大人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心翼翼地开口:“柏大人,并非下官们不尽力,只是这战后重建,千头万绪,实在是……”
“张大人,”柏宇轩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知道重建工作不易,但困难不是借口。百姓的疾苦不能再等,我们必须尽快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张大人还想再辩解几句,却被柏宇轩一个眼神制止了。
柏宇轩环视众人,沉声道:“我将制定一套新的考核制度,赏罚分明,能者上,庸者下。我希望各位能明白,我需要的不是推诿扯皮,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新的考核制度很快就颁布下去了。
这套制度以民生改善为核心指标,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量化考核。
对积极执行政策,切实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给予丰厚的奖励,甚至破格提拔;而对那些尸位素餐,阳奉阴违的官员,则进行严厉的惩罚,轻则降职罚俸,重则革职查办。
这套制度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习惯了旧有工作模式,尸位素餐的官员叫苦不迭,他们私下里聚在一起,抱怨柏宇轩不近人情,改革过于激进。
但也有一些年轻有为,一心想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对这套制度表示了热烈的拥护。
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很快,考核制度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那些原本消极怠工的官员,看到赏罚如此分明,也纷纷行动起来,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各地开始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田地里重新种上了庄稼,作坊里机器轰鸣,商铺也逐渐热闹起来。
“大人,您看,这是这个月的各地汇报上来的数据,民生指标都有了显着的提升。” 一位年轻的官员兴奋地向柏宇轩汇报。
柏宇轩接过报表,仔细地翻阅着,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放下报表,抬头望向窗外,喃喃自语道:“诗雅……”
南诗雅一袭鹅黄色衣裙,轻盈地走到柏宇轩身旁。
她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个男人,他眉头紧锁,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报表,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整个人仿佛散发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南诗雅的目光中充满了柔情与倾慕,她的一颦一笑都像春日里盛开的鲜花,娇艳动人。
她从袖中取出一块绣着兰花的丝帕,轻轻地递到柏宇轩面前,“大人,您辛苦了。”
柏宇轩抬起头,看到南诗雅温柔的笑颜,疲惫的神色也消散了几分。
他接过丝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微笑着说道:“诗雅,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大人,顺便给大人送些点心。”南诗雅说着,将手中精致的食盒打开,一股清甜的香味扑鼻而来。
柏宇轩拿起一块点心,细细品尝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诗雅,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温馨而甜蜜。
然而,柏宇轩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
他放下手中的点心,目光再次落到报表上,喃喃自语道:“还是不够啊……”
南诗雅察觉到了柏宇轩的异样,关切地问道:“大人,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柏宇轩叹了口气,指着报表上的数字说道:“虽然民生已经有所好转,但重建工作所需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如果继续向百姓征税,恐怕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他一边踱步,一边苦苦思索着对策,却始终找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南诗雅看着男主焦虑的身影,心中也跟着担忧起来。
突然,她灵机一动,开口道:“大人,或许我们可以……”
她附在柏宇轩耳边,低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柏宇轩的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立刻召集官员,宣布了他的新计划。官员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夜幕降临,柏宇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明天,就从城西的布庄开始……”他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柏宇轩深知单靠朝廷的力量无法迅速恢复民生,于是他鼓励百姓们自力更生,开展一些小型的商业活动。
他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减免税赋,提供低息贷款,鼓励家庭手工作坊的发展。
城西的布庄率先响应,原本冷清的街道上,如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布匹,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选购。
裁缝铺、成衣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原本空荡荡的店铺如今人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
一位心灵手巧的妇人,原本靠着微薄的积蓄勉强维持生计,在政策的扶持下,她开了一家小小的绣坊,精美的绣品远近闻名,订单纷至沓来,收入也翻了几番。
她逢人便夸赞柏大人的好政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城东的木匠老李,技艺精湛,但战乱之后生意萧条,生活举步维艰。
在柏宇轩的鼓励下,他重拾旧业,开了一家木工作坊,制作各种家具和农具。
由于质量上乘、价格公道,他的生意日渐兴隆,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计问题,还招收了几个学徒,带动了周围的就业。
百姓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
柏宇轩看着这一切,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他明白,这只是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然而,好景不长。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城外的堤坝,洪水肆虐,淹没了大片的良田,百姓们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毁于一旦。
看着眼前一片狼藉,柏宇轩的心沉了下去。
他深知,水利设施的破败严重影响着农业发展,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大人,城外的堤坝……”一位官员匆匆忙忙地跑来汇报,声音颤抖,脸色苍白。
柏宇轩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地向城外走去。
南诗雅紧随其后,眼中充满了担忧。
“传令下去,明日辰时,所有官员到府衙议事!” 柏宇轩的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坚定。
他望着远处被洪水淹没的田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南诗雅轻轻地握住他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站在他身旁,与他一同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挑战。
夜深了,暴雨依旧倾盆而下,敲打着屋檐,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
书房里,柏宇轩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眉头紧锁。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地图,地图上,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如同一条条蜿蜒的巨龙。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他低声自语,突然停顿,目光落在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上,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或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