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苏温言一大早就命人将昨天写好的告示张贴在城中各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开始热闹了起来。
许多城中的百姓清晨起来赶集、务工时,突然发现城中告示牌上张贴着两张告示。告示牌旁边,一个士卒笔直地站在那里,大声地向过往的百姓宣读着告示。
路过的百姓们纷纷好奇地驻足围观,有些人在后面挤不进去,还有些不识字的百姓着急地开口问道:“军爷,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呀?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啊!”
士卒微笑着看着大家说道:“这两张告示,都是龙骧卫苏指挥使颁布的。第一张呢,是指挥使大人需要召集一些民间的工匠,为咱们军队所用。这些工匠的待遇和官方的工匠一样!第二张则是指挥使大人要召集一些民间的青壮年,来帮助龙骧卫运送器械。每天管两顿饭,跟龙骧卫的士兵一起吃,而且每天还能拿到一百五十文钱!”
听到这里,周围的百姓们都不禁兴奋起来,议论纷纷。一百五十文一天,可以买几十斤大米了。
有人说:“哇,这个工钱可真不少啊!”另一个人也附和道:“是啊,比我做工挣得还多呢!”还有人担心地问:“会不会有危险啊?”
士卒连听见他们的问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后开口回答道:“诸位乡亲们,这事儿并不复杂。要知道,这次的任务就是负责运送一些重要物资到指定地点。虽然需要跟随龙骧卫出城,会面临一定风险,但请放心,只要你们跟随着龙骧卫的队伍,就会得到最安全的保护。除非我们龙骧卫全部战死,否则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叛军伤到你们!”
听到这里,周围的百姓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开始仔细思考这个提议,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毕竟,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危,还涉及到家庭和生活的稳定。
周围的人群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声音逐渐变大,变得嘈杂不堪。每个人都在与身边的人讨论,试图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有的人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赚取额外的收入;而另一些人则担心可能会遇到危险,犹豫不决。
士卒连并没有打断他们的议论,而是耐心地等待着。直到众人的讨论声逐渐平息下来,他才再次开口说道:“诸位,如果你们觉得这个提议可行,那么可以前往县衙报名。那里有专门的人员为你们登记,并安排相关事宜。而且今天就去报名的话,你们立刻就能领取半日的工钱。”
原本安静的人群顿时变得嘈杂起来,因为今日加入就能得到半日工钱,如果今天加入,明天再退出,岂不是可以白白拿到一点工钱吗?一些心思灵活的人在心里暗暗盘算着,想要今天先领工钱然后再退出。
然而,士卒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们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见士卒大声说道:“如果你们想今天加入,那就必须待满六天才能退出。”
听到这话,那些想要白拿工钱的泼皮流氓们纷纷退缩了,他们意识到,如果在这六天里需要跟随军队出征,那么是否能活着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呢。
不过,也有些人在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走向县衙。毕竟,人总是各种各样的,有勇敢无畏的人,自然也就有胆小怯懦的人。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每个人在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罢了。
这工钱也属实不低了,值得他们去冒险试一试。
就这样,人群之中不时有人向着府衙走去,府衙门口蒋凯之带着手下的官员为工匠和民夫登记造册。
“姓名、年龄、籍贯、擅长技艺……”
一名名工匠和民夫依次上前,将自己的信息告诉给负责登记的官员。
而蒋凯之则站在一旁亲自监督,他目光锐利地盯着每一个前来报名的人,确保他们没有弄虚作假。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府衙门前,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了街头巷尾。
一上午的时间,源源不断的人向县衙走来,蒋凯之一行人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蒋凯之还是坚持亲自处理每一份报名资料,认真审核每个人的背景和技能。
终于,当太阳高悬天空时,最后一名工匠也完成了登记。
蒋凯之长舒一口气,对着身边的官员们说道:“辛苦各位了,接下来便好好休息吧。
众人纷纷点头,告退。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已过一日。
工匠和民夫的招募工作已经完成,工匠总计招募了一百零六人,而民夫则招募了两千一百八十人。
蒋凯之怀揣着一本小册子,亲自带领众人来到苏温言的府邸门前,随后将小册子呈上。这本小册子详细记录了每一个被招募人员的信息。
苏温言接过小册子后,认真翻阅起来。他仔细查看了每一页的内容,并微微点头表示满意。这份名单比他原本预期的要好一些,因为这些人的背景都相对干净,没有什么复杂的关系网。
看完名单后,苏温言抬起头来,微笑着对蒋凯之说:“今日做得不错,辛苦蒋知县了。”听到这句话,蒋凯之连忙躬身行礼,表示不敢居功自傲。
他谦虚地回应道:“不辛苦,能为苏将军效力,是下官应尽的本分。”蒋凯之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苏温言相差甚远,但他并不在意,反而对能够在苏温言手下做事感到荣幸。
苏温言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们都是为朝廷、为官家做事,不必如此客气。”蒋凯之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他明白苏温言的意思,也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
“苏将军所言极是,我们都是为官家,为朝廷办事。”蒋凯之恭敬地回答道。他心中暗自庆幸能够得到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在北辽世子苏温言手下办事,要是能够被苏温言收入麾下,那自己以后也算是有了靠山。
待蒋凯之离开后,苏温言便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计划,他将目光向商姜东南面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