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觉得上将军之女可为侧妃。”
孙贵妃决定退一步,舍弃一个。
“侧妃?这个是不可能的,便是朕同意,顾爱卿也不会同意,咱们是结亲家,不是结仇,所以还是要尊重顾爱卿及其嫡女的想法,爱妃觉得呢?”
皇上的语气有些不容置疑,孙贵妃颇为不甘心,“皇上~”
“爱妃不要再说了,若直接下旨赐婚,那朕岂非是个独断专制的皇帝?”
说来说去,那上将军嫡女皇上指不定是留给萧泽煊的。
孙贵妃算是想明白了。
皇上真的好偏心,难道诚儿就不是他的儿子了吗?
“那吏部尚书之女呢?”
“自然也是要过问杨爱卿的。”
“既然不能直接下旨赐婚,那不若臣妾宣顾夫人和杨夫人进宫,问一问她们的想法。”
不能让皇上去找吏部尚书和上将军,不然怕是一个都不成。
还不如她再退一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孙贵妃难得的聪明了一回。
“可以。”皇上也觉得过犹不及,便同意了。
反正不管是上将军还是上将军夫人都不会同意顾鸢嫁给萧泽诚的,至于吏部尚书之女,不足为惧,况且煊儿也需要一把刀磨炼一番,索性随她去了。
“多谢皇上,那臣妾便下去准备了。”孙贵妃欠身行礼。
“嗯。”
然后孙贵妃就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宫里,孙贵妃便让人去叫萧泽诚。
她觉得这件事情很有必要和自家儿子商议一下。
很快萧泽诚就进宫了。
“不知道母妃找儿子什么事情?”
孙贵妃放下手中的茶盏,神情有些严肃,“选妃之事并不顺利。”
萧泽诚的脸上瞬间就挂上了担忧,“怎么了?”
孙贵妃端坐在矮榻上,一只手放在案几上。
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才将今日发生的娓娓道来。
听完孙贵妃的话,萧泽诚心中的滋味也是难以言喻。
他是皇子,是君,那吏部尚书和上将军之女再怎么也是臣女,如何不能做他的侧妃了?
若是换做萧泽煊的话,父皇是不是不管吏部尚书和上将军及其女儿怎么想,就同意了?
萧泽诚忍不住嫉妒地想。
“诚儿以为我们现在该如何?”
“只能尽量争取上将军之女为侧妃,不行正妃的位置也使得。”
“这怎么行?”
孙贵妃立刻坐直了身子,她第一个不同意。
萧泽诚有些头疼,母妃又犯糊涂了。
表妹不管嫁不嫁给她,那舅舅也只能站在他们这一方,毕竟他们是一家人。况且舅舅本身也帮不上他什么忙。
可那上将军可是手握兵权的人物。
“母妃,这个时候该以大局为重才是。”萧泽诚语重心长地开始劝说孙贵妃。
“可我早就答应过你表妹了,而且我的侄女,只当一个侧妃像什么样子?”
“表妹向来知书达礼,她会理解的。”
“可……”
见孙贵妃还是不答应,萧泽诚决定直接来一剂重药,“母妃,那萧泽煊都要成婚了,届时父皇只会将更多的权利交到他手中。
若此刻我们不尽量多拉拢一些有权有势的大臣,到时候我们怎么对抗萧泽煊。”
孙贵妃挣扎半天,终于是妥协了,“那好吧。明日我便宣吏部尚书的夫人和上将军的夫人进宫,若是侧妃之位不行,再许正妃之位就是了。”
萧泽诚缓缓舒出一口气,“这就对了。”
翌日下午。
吏部尚书和上将军夫人应孙贵妃的宣召来到她的宫里。
“臣妇见过贵妃娘娘,贵妃娘娘万安。”
杨夫人和顾夫人捏着帕子的手交叠在身前,膝盖微微弯曲着给孙贵妃行礼问安。
“两位夫人快请起。”
杨夫人和顾夫人应声起身,然后坐到了孙贵妃给两人安排的座位上。
宫人给两人端上了热茶。
“本宫今日召见两位夫人,想必夫人们也知道所为何事。”
顾夫人率先开口,“略有耳闻,只是恐辜负了贵妃娘娘厚爱,小女性子粗莽,且无才无德,实在是不堪为皇家妇。”
顾夫人早就和顾上将军商量好了,反正无论如何自家闺女是不能嫁入三皇子府的。
且不说上将军是太子的人。
就是贵妃娘娘和三皇子脸未免也太大了些,竟然让自家女儿为妾。
毕竟外面早有传言,三皇子的正妃之位,孙贵妃是留给自家侄女的。
那自家闺女要入三皇子的后院岂不是要为妾?
说是侧妃,也可以上皇家玉蝶,可终究还是妾。
不同于顾夫人,杨夫人则是:“但凭贵妃娘娘做主。”
其实杨夫人和杨尚书一开始都不是很看好三皇子,奈何自家闺女闹着要当三皇子妃。
两人就这么一个嫡女,况且传言太子殿下子嗣艰难,便是洛御医都束手无策。
若非真相如此,太子殿下缘何至今不肯成婚。
毕竟一国储君迟迟不成婚,不利于朝堂和自身地位的稳固。
杨夫人和杨尚书不忍心让女儿伤心,加之顾虑到太子殿下子嗣艰难,无缘大位的话,三皇子无疑是机会最大的那个,于是便答应了。
只但愿一切如他们所想的那般,不然怕是全家都不能善了。
孙贵妃脸上挂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间,旋即恢复了正常。
“顾夫人过谦了,赏花宴本宫见过顾小姐了,哪有顾夫人说的那般不堪,明明性子活泼爽利,人也机灵。”
说完这话,孙贵妃都觉得自己良心有点痛。
那顾鸢明明一无是处,即便家世摆在那里,撑死了只能做诚儿的侧妃。
“贵妃娘娘过誉了,臣妇养大的女儿,臣妇能不清楚?即便真如贵妃娘娘所说的那样,十有八九也是装的。
况且臣妇的女儿虽然顽劣,但将军和臣妇就这么一个女儿,断是舍不得让其做妾的。
尚书夫人也在此,同时为人母的,臣妇也说不出让其爱女做妾的话来。”
吏部尚书,正二品的官职,掌管着官员的任职选拔和考核,明面上和其他五部尚书平起平坐,但实际上说是六部之首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