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巨婴,好一群猪队友。
王振华在心里骂他们,除了不骂老妈。
制衣厂是给老妈办理农转非,这几天竟然没有任何进展,他很生气。
会议室里,王振华坐主位,阅读被商业局打回来的生产计划。
空气十分安静,众人心里发毛。
虽然他们是长辈和村干部,但晚辈有手表自行车,他们只能放低姿态。
王振华摇摇头,计划书确实写得很烂。
全村最有文化的王大山,最多是初中水平,标点符号用得乱七八糟。
计划书末尾有评语:狗屁不通,语句不顺,词不达意。
我局全体职工六十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给你们当老师。
王振华皱起眉头,暗暗复读“我局全体职工六十人”,一遍又一遍。
正常情况下,根本没必要写这句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百思不解,他重新阅读计划书,良久,眼神突然凌厉。
生产计划只有四十件羽绒服,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什么是计划经济?
比如延庆县腰带厂的生产原料,本季度只能生产五百条腰带,全县的腰带需求量是五千条。
腰带单价一元,谁都买得起。那么问题来了,卖给谁,不卖给谁?
自由竞争,先到先得是不行的。
有人一次买走一百条,溢价两块卖给没抢到腰带的群众,这就是投机倒把了。
于是,皮带厂向商业局报生产计划,商业局制作五百张腰带票。
局里的同志人手一张,其余腰带票分给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农业合作社。
所以,商业局的老爷们不缺票,每次人手一张。
现在只有四十套羽绒服,四十张票显然是不够的。
王振华拿出钢笔稿纸,现场修改计划书。
把语句改通顺,把标点符号加上,把四十套改成六十套。
良久,他把计划书交给王大山,“辛苦您再去商业局,这次绝对没问题。”
王大山仔细看一遍,然后朗诵计划书。
从头到尾读一遍,沉声道,“四十套都不行,六十套更不行吧?”
王鹏笑着道,“你去试试嘛,我说行,肯定行。”
“好家伙,我就不信了。”王大山说道,“大亮,咱俩再去一趟商业局。”
“等下再去。”王大亮说道,“秋兰妹子,你跟振华说说,四十套计划是怎么来的?”
董秋兰急忙道,“咱们只有110尺绸缎,只够做四十套羽绒服,鸭绒倒是不缺。”
王大亮道,“振华,咱们的生产材料不够,没有布票,也没有钱。”
王振华摆摆手,“先去报计划吧,如果计划通过,我想办法解决原料问题。”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都知道振华同志有本事,他说能解决问题,那就能解决问题。
王大山收起计划书,笑着道,“秋兰妹子,你招工难题说给振华听。”
董秋兰道,“振华,你说只要十个妇女,名额不够分。”
现场响起轻笑声,众人都等着王振华拿主意。
现场在座位的村干部们,家里的媳妇、闺女、儿媳妇加起来,远远超过十个人。
让谁干,不让谁干,董秋兰害怕得罪人,不敢随便做主。
王大山道,“制衣厂只能用妇女,等来年开春,男人要去田里干活,工厂不能影响农业生产。”
王振华点点头,为小王村的男同胞默哀。
他说道,“既然人多肉少,那就平均分配,公平竞争。”
“大家每个人介绍四个女工,你们把名单给我,我给她们分组。”
“每组十个人,每组干一天,谁干得最快,谁就长期干。”
王振华一口气说完,微笑看着他们。
“我同意。”王大山举手,“能干的先干,这很公平。”
王大亮道,“同志们,这是暂行办法,等咱们的羽绒服火了,那就人人有份。”
王伟举手道,“不相信别人,但我相信振华,我赞成。”
一时间,众人纷纷举手赞成,王振华俨然成为主心骨。
王振华笑了,猪队友没本事解决问题,却有本事制造话题。
拍马屁的功夫已经炉火纯青。
他说道,“大山叔,快去商业局递交计划书吧。”
“好吧。”王大山心里不抱希望,觉得又是白跑一趟。
“大山哥,你要是不想去,就让我去吧。”王伟笑着道。
王大山巴不得,马上把计划书交给王伟。
王伟笑着道,“振华,去县里有点远,你要不要心疼一下伟叔?”
“额,心疼一下呗。”王振华掏出自行车钥匙给他。
“我去。”王大山一把夺走钥匙,伸手向王伟要计划书,“还是我去吧。”
“大山哥,还是让我去吧。”王伟伸手要车钥匙。
两人你挣我夺,就像两个小孩子。
很快,现场笑声一片,送计划书是次要的,骑自行车装逼才是最重要的。
王振华懒得搭理他们,笑呵呵看他们抢自行车。
最后老哥俩一商量,一起去,自行车轮着骑。
众人又笑,董秋兰悄悄看儿子,眼神里都是自豪。
一群人大老爷们儿研究几天,解决不了问题,被儿子三言两语搞定。
她心中大喜,越看儿子,越觉得像去世的老公,都是那么有本事。
王振华被老妈看得心里发毛,这老太太,犯什么花痴啊。
散会,王振华跟老妈回家。
董秋兰举着五斤猪肉招摇过市,生怕别人看不见。
“哎呦喂,秋兰大妹子,哪来这么多大肉?”
“振华在四九城买的,一次买这么多,我正发愁怎么吃呢。”
“秋兰姐,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振华有本事,你就等着享清福吧。”
听着村民的马屁,看着村民眼馋流口水,董秋兰觉得人生达到了高潮。
王振华无奈,老娘什么都好,就是喜欢炫耀儿子,好像炫耀儿子能产生自豪感。
“如果哪天我顶风尿三丈,她肯定到处夸儿子身体好,俺儿是全村尿得最远的人。”
为了不让老妈继续炫耀猪肉,王振华把肉装进提篮。
走到没人的地方,董秋兰小声道,“野猪肉和老虎肉卖了三百块钱。”
“这么多?”王振华挠挠头,趴在老妈耳边,“老虎皮卖了一百多。”
家里一下子多了四五百元的收入,董秋兰大喜,有钱娶儿媳妇了。
“振华,你到底能不能拿下韩雅?”
“要是拿不下,娘趁早给你物色媳妇儿,可不能耽误我抱孙子。”
“这四百块钱晾出去,娘跟你保证,方圆十里的黄花大闺女,站成一排任你挑。”
王振华懵了,皇帝选秀女是吧?
见到儿子发呆,董秋兰严肃道,“振华,我给你一个月,必须把媳妇给我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