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6年的一个深秋夜晚,一列马车缓缓自秦都栎阳悄然驶出,朝着北门辚辚行进。夜色并未让这座古老的都城沉寂下来。
那历经风雨却依然庄严的宫殿,那环绕宫殿的错落官邸,那内城的重重城门,仍旧灯火通明,车马不绝。
那永远如雕塑般屹立在城门两侧的守卫士兵,在夜色中未曾显露出丝毫的松懈;那永远穿梭忙碌的官员与使者,没有因夜色深沉而减缓脚步;那一册册一叠叠堆放在案几上的羊皮纸卷,其数量也并未因夜幕的降临而有所减少。
整个秦国的各级官署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仿佛永不知疲倦,永不停歇。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初期,各国纷争已历数百年;中原大地上互相征战的诸侯,从西周初年的数百个缩减为强弱分明的诸多国家,而对秦国而言,这一年是秦献公二十一年,他们的国君秦献公正值壮年。
沉稳而有力的马蹄声渐渐清晰,栎阳北门值守的士兵还未及细看,一列列身着黑衣的骑士已手持火把,护卫着一辆辆马车从城门中鱼贯而出,越过横贯城外的那条宽阔河流,又向北行去,宛如一条火龙在夜色中穿行,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士兵们知晓,这些骑士皆是秦军中最为勇猛的锐士,专门负责国君出行时的安全;而端坐于马车之中的,应是左庶长赢虔等一众重臣,行驶在最前方、最为华丽的那唯一一辆马车则是君车,整个天下拥有如此威仪的仅此一辆,属于他们的国君秦献公。
车中的秦献公毫无倦意。他凝视着窗外,借着火把与稀疏的星光,望见田野中的农田、村落、树木、河流乃至远方只能隐约看见轮廓的山峦,都在迅速地后退。
虽然他早已对窗外的一切了如指掌,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满怀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
数十年来,无数秦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这里见证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历程,也见证了秦国一次次战胜强敌的辉煌。
而今,这里又将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念及此处,秦献公微微探出头来,深吸一口气,夜晚清冽的空气让他精神为之一振,随即高声喊道:“赵硕,再快点!”
“诺!”驾车的老内侍赵硕应了一声,手中的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四匹拉车的骏马同时昂首长嘶,车队的其他马匹也一同响应,更加精神饱满地疾驰起来。
重新坐回车中,秦献公再次望着夜色中的关中平原,心中已回荡起一个坚定的声音:
“臣赢虔奏报君上:秦军已整装待发,恳请君上移驾雍城校场,以振军威……”
东面群山轮廓在晨曦的轻抚下渐渐显露真容,车队已缓缓抵达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城南。
自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起,栎阳便取代了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成为秦国新的都城,焕发着勃勃生机。
栎阳城外,广袤的原野之上,秦军将士如林而立,肃穆严整,展现出大秦帝国的赫赫军威。
方阵之前,一位身形伟岸、须发斑白的将领被一群身形魁梧的武士簇拥着,他正是秦献公之子,公子赢虔。尽管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双阅尽人间风霜的眼睛里,却闪烁着难以遮掩的喜悦与自豪。
眼见车队临近,赢虔率先拱手,声音浑厚而充满敬意:“儿臣赢虔,恭迎父王”
“恭迎秦王!”赢虔身后,万千将士的应和声如雷鸣般在原野上回荡,彰显着大秦将士的忠诚与勇猛。
“见过各位大秦勇士!”将士们的吼声刚落下,秦献公那高大的身影已稳稳立于车上。他遥遥拱手,行了一礼。随即,他跃下王车,大步流星地走向赢虔,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多日未见,我儿愈发英姿勃发了。”秦献公望着眼前这位英勇善战的儿子,心中满是欣赏。
赢虔却微微低头,目光中带着一丝谦逊与敬意:“父王过誉了,儿臣只是尽忠职守,为国效力罢了。”
此时,都城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外,一场盛大的阅兵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君上,三军将士俱已就绪,敢请一阅!”
秦献公身旁,公子赢虔大手一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他的示意下,全军将领迅速归队,身后的大将们也随之一齐分开,为秦献公让出了一条通往检阅台的甬道。
“好!”秦献公只觉一股豪情壮志由心底陡然升起,他点头应允,随即在赢虔的引领下,与一众将领穿过整齐划一的方阵,登上了高耸的云车,准备检阅大军。
此时,旭日正从东面连绵的群山背后缓缓升起,金色的曙光如同火焰般点燃了天宇,将山峦染得金黄,照亮了广袤的大地。在碧蓝的天空之下,开阔的青翠原野上,黑压压的秦军方阵如同暴雨将至时的沉沉苍穹,又似浩渺无边的茫茫北溟。
松林般密集的长矛直刺向天空,盔甲、盾牌、兵刃在曙光中闪耀着万点寒芒,一面面色彩各异的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脚下,则是一架架大炮、连弩、巢车、云梯等重型武器层层叠叠,森然耸立,直插云霄。
除了旌旗的猎猎作响,整片原野上鸦雀无声,所有的将士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秦献公的检阅。
“军容整肃,我儿赢虔果然有大将风采,孤今日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望着脚下的茫茫人海,秦献公拍打着面前的栏杆,轻声赞叹道。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对赢虔的赞赏和肯定。
“练兵有成,并非赢虔一将之才所能及,实乃上下同欲,万众一心所致。”赢虔闻言,微微低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谦逊的笑容。
“听闻陛下亲临观兵,将士们人人请战,士气高昂。请陛下训示三军,以振军威。”
秦献公闻言,微微点头,随即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脚下的三军将士。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广袤的原野之上:“三军将士们,尔等乃我大秦之脊梁,国之栋梁!今日寡人亲临观兵,见尔等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甚感欣慰。尔等当继续发扬我大秦之军威,为我大秦开疆拓土。”
曾几何时,秦国危在旦夕,面临魏国的强大威胁,几近亡国灭种。
现如今,秦国重担交到秦献公手里,他深知,自己正站在这个历史关键的转折点上……只有发奋图强,方能立于这个乱世当中……天佑大秦。
秦献公极目远眺,仿佛看到了秦国未来的无限可能。他转身面对众将士,高声喊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万千士兵齐声回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激昂的口号响彻天地,展示出秦军的壮志豪情。那些颠沛流离日子终将远去,他将打造一个强大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