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论仍在继续,秦献公看着众臣各执一词,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这改革之路果然艰难,稍有不慎,秦国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为了秦国的未来,这一步,他必须要走。
就在这时,老甘龙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大王,老臣以为,改革之事,需从长计议。这流民安置,牵扯到土地、户籍等诸多事宜,一旦处理不当,恐生大乱。”
秦献公看向老甘龙,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甘龙爱卿,你乃秦国老臣,可有良策?”
老甘龙微微欠身,说道:“依老臣之见,不妨先划出一部分荒地,让流民暂时栖身。至于农具、种子,可由官府先垫付,待流民收成之后,再行偿还。如此,既能安置流民,又不会过度损耗国库。”
嬴虔听后,眉头微皱,心中暗道:这老甘龙,果然狡猾,看似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实则还是在维护世族的利益。但眼下局势,若能先安抚住流民,倒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
嬴渠梁也在心中盘算着,他觉得老甘龙的办法虽有可取之处,但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此刻朝堂上反对之声甚嚣尘上,若不先做出妥协,改革怕是难以推进。
秦献公思索片刻,点头道:“甘龙爱卿所言有理,此事便依你之策。但户籍相伍制度,仍需推行,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关乎秦国安危,不可动摇。”
众臣见秦献公心意已决,虽心有不满,却也不敢再公然反对。这场激烈的朝堂争论,暂时落下帷幕。
散朝后,嬴虔和嬴渠梁并肩走出朝堂。嬴虔一脸不悦,抱怨道:“这些世族,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秦国的死活。今日若不是父王强硬,这改革怕是要胎死腹中。”
嬴渠梁神色凝重,轻声说道:“大哥,改革之路本就艰难,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今日能推行户籍相伍制度,已是不易。”
嬴虔冷哼一声:“哼,就怕这老甘龙还有后招,我们不得不防。”
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赶来,在嬴渠梁耳边低语几句。嬴渠梁脸色骤变,对嬴虔说道:“大哥,刚收到消息,中原韩赵魏三家混战,局势大乱,大量流民正朝秦国涌来,我们得去见父王。”
嬴虔心中一紧,连忙道:“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快步来到秦献公的书房,秦献公正看着一封加急信件,脸色阴沉。见他们进来,秦献公将信件递给嬴渠梁,沉声道:“韩赵魏三家打得不可开交,这流民数量怕是要激增,我们本就安置困难,这下更是雪上加霜。而且,义渠那边也有异动,他们一直对我秦国虎视眈眈,如今局势混乱,怕是想趁机捞些好处。”
嬴渠梁看完信件,眉头紧锁:“父王,韩赵魏混战,我们虽不必卷入其中,但流民安置迫在眉睫。义渠那边,也得加强防范。”
嬴虔握紧拳头,大声道:“怕他义渠作甚!儿臣愿率秦军,给他们点颜色瞧瞧,看他们还敢不敢轻举妄动!”
秦献公摆了摆手,叹道:“不可贸然行事。如今秦国刚刚开始改革,国力尚未恢复,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局势,安置好流民。”
嬴渠梁沉思片刻,道:“父王,儿臣以为,我们一方面加快荒地开垦,安置新来的流民;另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义渠动向。同时,可派使者前往义渠,探探他们的口风,尽量避免冲突。”
秦献公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渠梁,你去安排流民安置的后续事宜,务必安抚好百姓。虔儿,你即刻前往边境,督促守军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嬴虔和嬴渠梁领命而去。
随着韩赵魏混战的持续,涌入秦国的流民越来越多。秦国国内,安置流民的压力剧增,粮食供应也开始紧张起来。而老世族们,表面上配合,私下里却小动作不断。
他们故意拖延农具和种子的发放,导致流民开垦荒地的进度缓慢。更有甚者,还散布谣言,说秦国即将大乱,让流民们人心惶惶.....
嬴渠梁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急如焚。
他一边亲自去督促世族们落实物资发放,一边安抚流民的情绪。
“大家放心,秦国定会安置好你们。那些谣言都是假的,不要轻信!” 嬴渠梁站在流民聚集的广场上,大声说道。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流民开始躁动不安。
就在这时,义渠的使者来到秦国,提出要与秦国结盟,共同对抗韩赵魏。
秦献公召集众臣商议此事。朝堂上,众人意见不一。
老甘龙率先站出来说:“大王,义渠反复无常,不可轻信。这结盟之事,怕是他们的阴谋。”
嬴虔则反驳道:“怕什么阴谋!若是义渠真心结盟,我们正好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稳定边境,还能腾出手来解决流民问题。”
嬴渠梁沉思片刻,道:“父王,诸位大人,义渠此次结盟,确实可疑。但我们也不能直接拒绝,以免激怒他们。儿臣认为,我们可以先与他们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同时加强自身实力。”
秦献公思索良久,最终决定采纳嬴渠梁的建议。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义渠见秦国态度暧昧,开始在边境制造摩擦,不断侵扰秦国边境的村庄。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向秦国朝廷求救。
嬴虔得知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父王,义渠欺人太甚!儿臣请求出战,给他们一个教训!”
秦献公看着嬴虔,心中也十分纠结。
若此时与义渠开战,秦国本就紧张的资源将更加捉襟见肘,流民安置也会受到影响;但若不战,秦国的威严何在,百姓又该如何安抚?
就在秦献公犹豫不决时,嬴渠梁站出来说:“父王,此时开战对我们不利。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义渠,谴责他们的行为,同时在边境集结兵力,做出要开战的姿态,给他们施压。若他们有所收敛,我们便继续周旋;若他们执意开战,我们再做应对。”
秦献公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嬴渠梁的提议。
在一系列的周旋和应对之下,义渠暂时停止了侵扰。
但秦国的危机并未解除,韩赵魏的混战还在持续,流民仍在不断涌入,老世族们的暗中抵制也从未停止。
秦献公深知,秦国的改革和发展,依旧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他看着嬴虔和嬴渠梁,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相信,只要他们父子齐心协力,秦国一定能度过难关,走向强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秦国在艰难中努力前行。
秦献公一边应对着外部的压力,一边推动着国内的改革。
他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秦国必须在困境中尽快强大起来,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