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等她赶到城门口时,直接傻眼了。
医棚哪里还有牲口的影子。
棚子被震塌,地上撕裂出一道又深又长的裂缝。
苏夏站在裂缝处,看着深不见底的缝隙,里面没有牛和马的尸体。
若是牲口昨夜还在城内,必定会受惊胡乱逃窜,也会留下痕迹,但是周围没有杂乱无章的痕迹,说明牲口早已被转移。
可惜,她们又来迟一步。
苏夏也不留恋,转身离开,不一会儿就跟上队伍。
这次的地震很强烈,县城的城墙四分五裂,好几处都坍塌,形成几个豁口,她们都不需要特意走到城门口就能出城。
苏夏看到城外的粥棚,带着几个妇人将粥棚上的油布拆下,连木柴也没有留下。
她们人多,而且这些东西也不重,说不定以后还能派上用场。
“尤娘子,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就一夜的功夫,苏夏已经成了她们的主心骨,流民不管做什么都会问苏夏的意见。
苏夏认真观察地面,看到了地上留下的马蹄印。
这些马蹄印让她想起昨夜看到的那支队伍。
她抬眸看着马蹄印消失的地方,果断指着与它截然相反的方向,“沿着这条路走。”
她们只有几十人,若是与官兵撞见,粮食和水都保不住,甚至还会丧命。
所以她们必须远离官兵。
苏夏带着一群妇人走进山林,看到了大自然摧枯拉朽的力量。
林子里也有裂缝,大地四分五裂,甚至连大树都被一分为二,倒在裂缝之中。
众人赶路时都小心翼翼的,尽可能远离裂缝和倾倒的树木。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苏夏明显感觉到大家赶路的速度变慢了。
她并未嫌弃她们拖后腿。
事实上,她们刚经历地震,一整夜都在忙着救人,直到早晨时才有时间吃东西,吃完东西又跟着她赶往粮仓。
几乎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苏夏抬眸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决定就在这里扎营。
这里受地震的影响较小,树木倒塌的程度很小,四周也没有高山,即便发生余震也不会被山体掩埋。
“今日就在这里落脚。”
苏夏倒是无牵无挂,走多远都不会慌张,但是身后的妇人却做不到。
她们的夫君和孩子都被官府强征了去,生死未卜,她们当中有不少人想要找到自己的亲人,所以不可能走太远。
苏夏也不打算走太远。
灌临县受灾如此严重,周围几个县城也好不到哪里去,她现在赶路,只会看到更悲惨的画面。
虽说她不怕死人,但是她怕会有瘟疫。
大旱,再加上地震,定会有许多百姓惨死,他们的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理,再加上连日高温曝晒,很有可能会出事。
苏夏没了马,光靠腿赶路至少也要走好几天才能离开武州,她不知道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不敢去赌。
与其出去冒险,倒不如先在林子里待一段时间,等时局稳定些再出深山。
至少她和这群人待在林子里不会感染瘟疫。
至于蛮子,苏夏不信他们那么顽强。
天灾可不会单独眷顾蛮子,他们受灾,蛮子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蛮子也不傻,几座被地震毁掉的城池根本不值得占领。
苏夏将身上背着的粮食放在地上,组织众人挖无烟灶。
花婆子疑惑问:“什么是无烟灶?”
苏夏简单解释:“就是烧火做饭时只有少量炊烟冒出来,基本不会被发现。”网图。上面的图片为dakota火坑,借助树木驱散烟雾;下面那张图像个鸡爪,三个散烟道。 无烟灶并非完全无烟,只是炊烟被分散,隔得远的话几乎观察不到。
生活在深山老林,不可避免要生火做饭,她们这么多人,不能让官兵亦或者蛮子循着炊烟找到她们。
苏夏测试完风向,先挖一个主坑。
主坑靠近风吹的方向,可以作为无烟灶的进气口,因为有空气进入,柴火才能燃烧得更旺,减少炊烟的产生。
她们从县城逃走时十分匆忙,没有带锄头等物,只能利用树枝和木板挖坑。
好在她们人多,再加上大家都想知道无烟灶怎么挖,三五个人一起挖,并没有费太多时间。
挖好主坑后,苏夏在旁边挖一个副坑。
副坑上窄下宽,洞口刚好可以放置炊具。
主坑和副坑相通,主坑可以添柴,也方便清理燃烧后的草木灰。
苏夏又在副坑后面挖出三条散烟道,如同鸡爪一般,燃烧产生的烟便会随着散烟道排出,分散开来。
散烟道上铺上树枝和树叶,基本可以做到无烟。
她挖好坑后烧火试了试,几乎看不到炊烟。
她们人多,光靠一个无烟灶肯定不行,苏夏又带着其他人在附近挖出三个无烟灶。
四个灶,完全够用。
花婆子惊讶不已,“真的无烟!”
她活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能这样做灶。
“尤娘子,你真厉害!”
苏夏淡淡一笑,她也都是被逼的,若不是末世待了三年,她或许也和她们一样,只能任人宰割。
苏夏饿得不行,见她们还兴致勃勃,连忙提醒道:“你们快做饭吧!”
“我们的水不多,我现在去附近看看有没有水源,若是没有找到水源,我们今晚还得再去城中打水,顺便拿些日常要用的家伙什么的。”
几个妇人听说她要去找水,自告奋勇,“尤娘子,我随你一起!”
苏夏很想拒绝,因为她原本想偷偷给自己加餐的。
但是妇人很是热情,在寻找水源的路上,她们一直拉着苏夏问:“尤娘子,你怎么会这么多?”
苏夏撒谎毫不脸红:“从前经常跟着我娘上山砍柴,一待便是几日,自己琢磨出来的。”
几人羡慕又佩服,“尤娘子,你是我见过最厉害、最胆大的。”
她好像什么都会,而且什么都不怕。
今日苏夏‘啪啪啪’给了文东几耳光,可把她看呆了。
几个妇人拉着苏夏不停地问,苏夏说得口干舌燥,最后实在是忍不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这样很难找到水,还是分头去找快些。”
几人抬头看着快要黑下来的天,也有些着急,“对对对,天色不早了。”
“半个时辰还未找到水便返回营地。”苏夏嘱咐她们记得做好标记,以免迷路,随后便和她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