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套上板子,跟着李昭一起往谷外滑。
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草木很多都被埋在了雪下面,路上一眼看过去反而平整了不少。
李昭也不敢滑的太快,其余人都是第一次滑雪,太快了她怕把人给带偏了。
摔地上倒是还好,也不怎么疼,要是摔下了山崖那就完犊子了。
“赵叔,你会做雪橇吗?”李昭一边滑一边问。
她突然起了想做个雪橇的念头,到时候可以让小橘子拉她到处跑,一定很刺激。
“雪橇?那是个啥玩意儿?”赵村长一脸懵。
“我知道!以前我跟我爹去城里的时候,下大雪看到有马拉着雪橇,上头坐着人可威风了。”茅根听到李昭的话连忙说道。
他当时还不知道那东西叫雪橇,问了别人才知道的。
“那应该跟车厢那些差不多,我哪有那本事,那应该要找木匠才能做。”赵村长听茅根描述这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他也见过,只是不知道名字,那都是大户人家用的东西,哪是小老百姓能接触的到的。
李昭也就是一问,听到这话也没有失望,本就是突然起的念头,做不了就算了。
“咱们这都这么冷了,不知道安顺县那边得冷成啥样了。”提起了以前,赵村长不免就想到了老家。
安顺县地处北方,到了冬天也很冷,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再冷也没有冷到这种程度。
现在待的这山已经比较接近南方了,还能冷成这样,那安顺县怕是不知道得冻死多少人了。
“还好咱们逃出来了。”赵老大感叹道。
以前刚开始逃时,还百般不舍得,如今却只有庆幸了。
李昭没说话,她怕这还只是开始。
现在大齐朝这情况,跟她以前看过的小冰河时期特别像。
十五世纪初,全球气候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期才结束,被称为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不断,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地震、风灾、霜雪、瘟疫。
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人口锐减。
在小冰河时期,最温暖的南方都出现了暴雪。
如果真是这样,大齐朝现在是在小冰河时期开始之际,那么之后要维持的时间还不知道有多长。
各种各样的灾难下,想要活下去都难。
特别是在大齐朝现在内乱不断的情况下,李昭只要想起这些,内心就沉重了不少。
“老大!”
看着不远处挥手的陈德山,李昭这才回过神来。
她们已经到了。
滑行起来比起靠双腿走还是要快上不少。
“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李昭卸下板子问道。
“都准备好了。”陈德山连忙回道。
他们一大早就等着了。
李昭抬眼望去,这林间聚集在一起盖了有十来间屋子,屋子旁边的雪都清扫干净了。
出来了不少人都好奇的看着他们,见李昭看过去,都纷纷露出友善的笑来。
“你们还剩多少人啊?”李昭粗略的看过去,感觉比起她第一次来时要少了很多人。
“一共有两百一十三人。”陈德山想也没想就答了出来,完全没有防备。
李昭记得她之前看的时候是快接近三百人的,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队伍居然死了那么多人。
“之前下冰雹时就砸死了好几个,还有好些砸伤的,伤的严重的后面也没撑过去。下雪后,没了粮食,有些人为了不拖累家里人直接寻了短见,还有被冻死的,唉。”陈德山叹了口气。
一米九的壮实汉子红了眼眶:“天灾之下,人命不值钱。”
同村的一起逃来的,现在都只剩下一百来人,之前他们可是五六百人的村子啊。
“山哥!”一个穿着灰兔毛袄子的瘦弱男子走了过来。
李昭认了出来,这是他们中的那个童生。
“老大,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三弟,跟何路一样都是跟我拜了把子的,叫穆通海,还是个童生呢!”陈德山见他过来,连忙跟李昭介绍道。
“还不快来见过老大。”他招了招手。
穆通海走了过来行了揖礼:“见过......老大。”
老大两个字他喊的有点艰难,实在是对着一个比自己矮,看着平平无奇的女人,他是真想不明白,这人有陈德山他们说的那么厉害吗?
“还是个读书人啊。”李昭笑了笑,只当不知。
“那以后倒是可以教孩子们念书识字了。”
没了王秀才和白举人他们,王来福现在能教的也越来越少,刚好能有个老师了。
“老大想让我教孩子们念书识字?”穆通海有些惊讶。
“对,可是有什么难处?”李昭抬眼看向他。
“不是不是,我就是有点惊讶。现在大家在这山里,您居然还想让孩子们念书识字。”穆通海连忙摆手。
在这荒郊野外,他有再多的学识都没了用武之地。
打起猎来,连何路那个断了一只手的都比不过。
“读书使人明理,再说了......”李昭的声音低不可闻,风一吹就消散了。
“也不会一辈子待在这深山里的。”
穆通海听到了这话,眼睛亮了起来。
他也不想一辈子待在深山里,但是也不敢出去,怕被抓壮丁。
就他这身板,去了军营上了战场,那绝对是有去无回的。
“对了,你们有安排人去找葛根了吗?”李昭看向陈德山问道。
“安排了二弟带着人去,就是何路。”陈德山回道。
怪不得看了一圈都没看到何路。
不过他们有数的话,她也不操这个心了。
“行了,准备干活吧,可有的忙了。”李昭走向赵村长。
这么多间屋子,不可能全都给盘的,太费事了,她也不想太累着赵村长他们。
盘个五六间屋子,大家挤挤取暖,过完冬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