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摇头:“不用搜。”
山下要是日子过的好,不用人去找,山上躲着的百姓自然会下山。
毕竟在山上什么都没有,就算是要种地都得重新开荒才行,不是猎户的光是提防野兽袭击就是一大难事。
“可是没人的话,这眼看着马上就能到播种的时候了,大片大片的地荒废着没人种,粮食收不上来,可咋办啊?”一想到这事儿,今儿刘勇就愁得嘴角都快长燎泡了。
这才连饭都没去吃,马上过来找李昭了。
“人的事不用愁,去年南下的灾民那么多,现在都城那边在打仗根本去不了,那就只能往后折返。到时候你怕是要觉得人太多了,安置不过来了。”李昭很是淡定。
去年的天灾就算死了很多人,但也还有更多的人活了下来,全都往南方逃了,而现在大多数的城池自身难保,根本不敢接纳太多的灾民,到时候也肯定会有人跑过来罗崖县的。
不过要如何安置那些灾民,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你明天让人通知下去,十天内不下山的,所持有的房屋和土地都将充公,届时会直接安排灾民去住,想要反悔可就来不及了。”
这村子与村子之间,大多都有通姻亲,躲进山里的人,她们多少都知道一二在什么地方,这话只要发下去了,该着急的就是那些躲进山里的人了。
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田产,还有辛辛苦苦盖的房屋,凭白给了外人,很少能有人能完全放得下。
“那要是他们都下山了,还有灾民来了咱们县,到时候咋整啊?”刘勇想着灾民围城的样子,那可不比对付蛮人简单。
蛮人可以直接强硬的干就完了,那些灾民都是跟他们一样的百姓,要不是被逼到了绝处,谁愿意背井离乡的逃难啊。
对着这样的人,真是轻不得重不得。
“以前罗崖县有多少人?”李昭反问他。
“好几万呢。”
现在连一半都不一定有了。
“所以就算逃到山里的人下来了,还是有很多空余的地和房子,先行逃走的都是大户,这些人手里的地是最多的,全都空在那里荒废不成?”
那也太浪费了,本来粮食就不够,李昭自然想要把能种的地都给种上。
“可是......”
刘勇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了下去:“若是那些大户也都回来了呢?这占了他们的地......”
到时候肯定会出大乱子的。
李昭嗤笑一声:“既然走了,那就充公,守城的时候没出半点力,回来捡现成的,哪有这种好事?”
刘勇:......
这态度不怪得他一开始觉得她是个土匪头子了,实在是强盗的很。
不过想着他们拼了命才守住罗崖县,那些少爷、老爷夫人的一回来就捡现成的,还得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们之上,他也咽不下这口气。
充公充公,通通充公。
不服气的话,那就看谁的拳头硬咯。
“今天盘算出来的那些百姓手中可还有粮种?”李昭继续问道,这也是她之前就交代了他要理清楚的事情。
“去年蝗灾过后本就没收成多少粮食,朝廷打仗又加了税,留在手里的就更少了。”
“这个冬天这么久,很多人都把存粮快耗光了,连做种的都给吃了,有粮种的人家很少。”刘勇一脸愁色的回道。
“明天通知下去,手里没粮种的可以来官府借,不用银子。借一斤等到收成的时候还10斤,借芋头的还少一点,借一斤还五斤。”李昭说出她早就想好的。
“芋头?”刘勇一愣。
“是我在山里发现的一种能做主食的吃食,挺顶饱的,还不挑地。”李昭大概给他说了一下芋头的事情。
她之前以为芋头这东西应该是早就被发现并且作为主食了的,但是奇怪的是接触了那么多人,都没有人知道。
不过这大齐朝也不是她知道的任何一个朝代,这些东西自然不能以她所知道的历史进程去推算了。
刘勇在心里大概算了一下,罗崖县种水稻较多,按照种稻子算,一斤粮种大概能种一亩左右的地。
他看过县志,去年罗崖县水稻的亩产量在150斤左右,这借一斤才还十斤的话,算是很少了。
“那这个芋头的亩产量能到多少?一亩地大概需要多少斤种子呢?”刘勇问道。
他必须都给问清楚了,这样明天乡亲们问他的时候,他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亩产千斤以上。一亩地大概需要10到15斤左右的种子。”
“多少?!”刘勇腿一软差点直接从椅子上滑下去。
李昭耐着性子又把话给重复了一遍。
芋头的产量高,还不挑地方,种植起来容易,是防饥荒的绝佳粮食。
以前李昭就看过,这玩意儿在古代的时候就能亩产几千斤了。
她之前在山里挖到的那几百斤,也有大概估算了一下地,加一起也就两三分的地,但她都能挖到那么多。
显然她现在挖到的这个芋头,也是一样能高产量的。
刘勇有些恍惚,突然就想起了之前下面人偷偷议论的话。
说李昭能文能武,还能驱使百兽之王的老虎,凭借不到两千人抵抗住了蛮人五万大军的进攻。
这桩桩件件跟神仙转世似的,要是个男儿身那合该是紫微星的。
他当时也就一听,没多放在心上,只觉得下面人有些夸大了,现在把李昭都要奉上神坛了。
可现在听到李昭轻飘飘的说她发现了能亩产千斤以上的粮食,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膝盖有点软了,想跪下去了。
这要是真能亩产千斤的话,可不止有利于罗崖县,那是有利于天下百姓,功在社稷啊!
“这......这......这是真的假的?”
他忍不住掐了一下自己。
龇牙咧嘴的放开了手。
挺疼的,而且跟李昭共事了那么久,他也很清楚李昭是不会说假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