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王家与清军八旗兵被周云麾下的夏军第一旅一举击破。
此役过后,王家被彻底查抄。
王家父子在刘良佐的监斩之下,身首异处,其首级与清军牛录额真金远之首级一同被传送至泽州辖下的各个村镇,高悬于泽州城楼门上。
消息如疾风骤雨般传遍泽州全境,顿时,整个泽州上下一片沸腾。
往昔饱受王家迫害的泽州百姓,以及铁矿煤矿的流民们,怀着满腔的悲愤与感激,自发地组织起来。
在沙岭村新里长的引领下,他们敲锣打鼓,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般涌向泽州州衙,欲求见周青天,当面向其谢恩。
彼时,周云正在州衙之内与刘良佐就将士的赏赐细节展开深入商议,二人的观点在赏赐尺度上产生了分歧。
周云秉持着重赏之念,他激昂而言:“将士们于沙场之上浴血奋战,付出了惨重的牺牲,重赏之下,方能彰显其功绩,更可激发他们对军功的炽热渴望,使军中士气如虹,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怀敢战且想战之勇毅,此乃强军之道。”
然而,刘良佐却持有不同见解,他神色凝重,徐徐说道:“军功之赏赐,当有严谨之章法可依,需严格遵循军功等级之规范。
岂可为将领一言所左右,随意重赏或不赏?此次战役虽战果斐然,但正面迎敌者仅为三、四营与骑兵营之一二连,不可一概而论。”
实则,周云内心深处对刘良佐的意见颇为认同,然其之所以刻意表现出与之相悖的姿态,实乃用心良苦。
此乃做给麾下将士们看,意在表明自己对他们功绩的高度重视与极力争取;亦是做给刘良佐这般文官看,以显示自己对下属的体恤与关怀。
待后续接受刘良佐意见之时,若有将士们心生不满,自己便可从中斡旋调解,化解军中可能滋生的怨愤情绪。
正当二人各抒己见、交流正酣之际,州衙之外突然喧闹声起,锣鼓之声响彻云霄,二人皆不知何事发生。
值此之时,一名警卫匆匆而入,禀报道:当地百姓前来州衙,欲找寻旅帅,以表达旅帅府与州衙铲除王家这一当地祸害的感恩之情。
周云与刘良佐相视一眼,遂起身离座,快步迈向州衙门外。
此刻,百姓已然汇聚于州衙门前,街道之上,人流如潮,无数百姓蜂拥而至。
令州衙的衙役与旅帅府的警卫们如临大敌,神色紧张,全力维持着秩序。
来到州衙前的百姓被一排排警卫阻拦,周云和刘良佐则站在衙门前警卫的身后。
刹那间,锣鼓声戛然而止,全场先是陷入一片死寂,继而又嘈杂之声四起,众人皆高呼欲见旅帅大人或知州大人。
领头的沙岭村里长姓冯,只见他与身旁之人低语几句,便有人向后高声呼喊,示意众人安静。
待全场略微安静之后,冯老头赶忙上前一步,对着前方阻拦的警卫高声说道:“各位小兄弟,我等四乡百姓与境外流民,特来求见青天大老爷周青天,烦请通传一声。”
站在警卫身后的周云闻听此言,当即带着刘良佐拨开身前的警卫,快步向前,对着那说话的冯老头恭敬一礼,道:“怎么是您老来了?”
冯老头见周云亲自出迎,忙欲双膝跪地向周云行礼,却被周云一把拉住。
周云急声道:“起来,起来,切不可如此,您此举实乃折杀我也!”
冯老头虽未跪成,但仍向后退了一步,施了一个拱手作揖礼,同时大声说道:“拜见青天大老爷!”
此言一出,全场百姓齐声参拜,“拜见青天大老爷!”声浪滚滚,直震九霄。
周云急忙上前扶住冯老头手臂,面向他以及全场百姓说道:“请起,诸位不必多礼。”
言毕,周云问道:“不知老爷子与众位乡邻前来州衙所为何事?”
冯老头再次弯腰抱拳,诚挚说道:“我等众乡民百姓此番前来,只为感激大老爷救我等黎民于水火之中,一举荡平王家这一祸害,为我等家中遭受欺压的苦难之人报了血海深仇,此等大恩大德,我等永生难忘。”
说罢,他退后一步,双膝跪地,双手高举过顶,大声疾呼:“青天大老爷在上,请受我等一拜。”
言罢,俯身拜倒在地。其后站立的百姓亦齐声高喊:“青天大老爷在上,请受我等一拜!”而后纷纷跪拜。
刹那间,州衙前的街道之上,黑鸦鸦地跪满了拜伏于地的百姓,其间,隐隐传来啜泣之声,那断断续续的哭声为现场增添了一抹悲伤的氛围。
此时,站于一旁的刘良佐亦撩起衣袍下摆,跪地高呼:“旅帅在上,请受我一拜。”
周云身旁的警卫与州衙诸官吏见状,亦同时跪地,齐声呐喊:“旅帅在上,请受我等一拜。”
一时间,州衙前的街道上尽是跪地之人,唯有周云一人仍傲然挺立。
他望着眼前这震撼人心却又令人心酸的场景,眼眶之中泪光闪烁。
他饱含深情地凝视着众人,竭尽全力高声喊道:“诸位请起,我周云何德何能,焉能受此大礼。
我不过做了自己认为理所应当之事,却承蒙诸位如此厚待,实令我受之有愧。
我周云在此郑重承诺,有生之年,必当殚精竭虑,竭力让大家过上没有欺压的好日子,以报答大家对我的信任与敬重。”
言罢,他亲手拉起身边的冯老头,又拉起刘良佐,不住地催促众人起身。众人这才纷纷起身。
在众衙役与警卫的协助之下,周云与刘良佐缓缓地将围聚的百姓疏散归家。
这场百姓自发组织的谢恩大会,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令周云的声望如日中天,亦使得夏军第一旅在山西泽州之地稳稳扎根,坚如磐石。
数日后,周云着手对众将士进行封赏。
全军将士整齐集结于大校场之上,周云简短致辞,开启了封赏大会。
此次封赏最终采纳了刘良佐的意见,制定了粗略的军功等级制度以及与之对应的赏赐规格。
然周云并未采用刘良佐所提出的军功授田制,其缘由在于他敏锐地洞察到该制度已难以契合当下生产力发展之趋势。
取而代之的是,他创设了军功予以荣誉与物资双重奖励之制度。
军功细分为个人与集体两类,各自对应的等级为四等、三等、二等、一等、特等共五个等级。
每个等级的奖励呈递进之势,四等至一等,奖励额度逐次翻倍,特等功则由周云亲自评定,其奖励亦单独核发。
同时,参照明朝军功等级之制,详细制定了每个等级军功获取之标准。
此外,周云责令军器局精心打造了一批军功奖章与军功文书,军功奖章依等级从四等至特等分别采用木、铁、铜、银、金材质精心铸造。
并颁布严令,凭军功文书可优先予以封官升职。
至于授勋之类事宜,周云以为尚为期过早,暂未纳入考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