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的人埋伏在道路两边,静静地等待着帕敢驻军前来。
翡翠矿场的枪炮声已经停止一段时间了,还没听到帕敢镇方向的声音传来。
正在大家都以为帕敢驻军不会出动的时候,突然,从帕敢镇方向传来动静。
有灯光,有汽车开动的声音。
应该是帕敢驻军出动了。
帕敢镇到矿场之间有公路,政府军开着军车出来。
唐林的两个团,一前一后布置,之前的安排是等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面的部队再开火,然后前后夹击,将敌人全歼。
唐林的指挥部设在最后面的树林里。
帕敢驻军从帕敢镇出来,打头的是一辆小型军车,上面架着迫击炮,后面还有几辆小型军车,拉着重机枪。
后面跟着有十几辆运兵车,整个出动的政府军人数估计在五百人左右。
如果这是帕敢镇的全部驻军人数,那么加上矿场的驻军人数,整个帕敢驻军应该就是一个营。
不过缅甸政府军的营不同于其他国家,缅甸的军队体制完全照搬英军,没有团级单位,营是最基础的作战单位。
帕敢只驻扎一个营的兵力,也完全可能,因为帕敢距离密支那并不远,密支那是缅甸政府军北部军区总部所在地,总部还有大量驻军。
唐林决定吃掉全部帕敢驻军。
唐林的部队因为长途跋涉,没有携带重机枪和迫击炮,但带有巴祖卡,适合近距离作战。
待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唐林一声令下,巴祖卡首先射向敌人的军车,前后军车同时中弹,巨大的爆炸声伴随着车上人员的惨叫响起,几辆军车同时失控,翻倒在路上,车上的迫击炮和重机枪遭到损坏,失去使用功能。
第一轮攻击,就打掉了敌人的重武器。
接着,巴祖卡开始向后面的运兵车发射。
火箭弹直接射向运兵车的车头,被击中的运兵车车头爆炸,驾驶员瞬间死亡,车上的士兵被爆炸的冲击力冲得东倒西歪,有些掉下车来。
巴祖卡的攻击刚停止,轻机枪和步枪开始扫射,惊慌失措的政府军士兵成为活靶子,纷纷倒地。
没有被击中的政府军士兵开始寻找掩体,很多躲在运兵车底下,开始反击。
但道路两边都有唐林的人,政府军的士兵无法找到安全的防御位置,只能被动挨打。
眼见无法防守,政府军的士兵开始自发向后面撤离。
转眼间所有政府军士兵都向着后面跑去,军官无法控制局面,自己也加入逃跑队伍。
兵败如山倒,逃跑的队伍失去阵型和建制,一片混乱。
唐林后面的部队放任敌人撤退,并没有追击。
政府军跑了一段,感觉离开了被攻击范围,稍稍喘了口气。
正惊魂未定之时,突然,铺天盖地的手雷从道路两边扔了出来,扔在政府军人群之中,政府军的士兵眼看着无数飞来的手雷,惊恐万分,又无处可逃,一个个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
紧接着爆炸声在政府军人群里面到处响起 ,政府军的士兵大片大片地倒下。
眼见已经进入埋伏圈,政府军的有些士兵不顾枪林弹雨,拼命向帕敢镇方向逃窜,有些则奋起抵抗,朝着道路两边的敌人反击。
前往帕敢镇的路上,唐林部队的机枪手正等待着。
埋伏圈中的漏网之鱼冲出埋伏圈,朝着帕敢镇方向狂奔,没想到道路两边又有突突突的枪声响起,机枪口不停闪烁着火花,喷出夺命的火焰,吞噬着路上的溃兵。
埋伏圈里残存的政府军士兵,这时反而爆发了斗志。他们在军官组织下,集中火力,朝着一个方向发起反击。
死去战友的尸体,被他们当成防御工事。
对面掸邦革命军的士兵,这时才感受到压力。
唐林了解到战场的形势,命令部队发起总攻,围歼残敌。
命令下达,部队向政府军残军合围。
为了减轻伤亡,巴祖卡也对着敌人阵地发射。
政府军四面受敌,无法突围,居然没有人投降,反而悍不畏死,拼命反击。
这批政府军的风格不太像以前的政府军。
政府军的人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二十多人,被迫放下武器。
敌人放下武器 ,掸邦革命军只得接受他们投降。
只是不好处理,带回去太远,放了又有点可惜。
战后统计,唐林的人牺牲三十多人,轻伤数十人。
政府军的人死亡三百多,倒在地上的还有一百多伤员,有些重伤员估计也无法存活下来。
军车和迫击炮、重机枪都毁了,无法利用。
步枪、轻机枪无数,这些缴获得带着走。
打扫战场完毕,唐林命令将牺牲的革命军士兵就地安葬。
以后有机会再把他们的遗骸接回去。
经过审问敌人的俘虏,知道这次帕敢驻军已经全部出动,在这里被团灭。
问密支那有多少驻军,剩下的这些俘虏都是普通士兵,他们也不知道。
俘虏还交代,政府在克钦邦的驻军里面,有很多克钦族士兵,他们都是以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
唐林这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政府军士兵不同于以前遇到的政府军。
原因就是里面有很多克钦战士。
二战时期,日本人占领缅甸后,美军为了在缅甸对付日本人 ,组织克钦人成立游击队,称为“101突击队”。101突击队多次袭击日军,营救出事的美军飞行员,炸毁桥梁铁路,据统计,101突击队先后击毙五千多日本人。
二战后,101突击队被收编,现在缅甸政府军驻克钦部队中,就有很多原克钦突击队老兵。
克钦人性格彪悍,擅长丛林战,后世历史上,克钦独立军和政府军交战几十年,政府军始终无法消灭克钦独立军。
如果这次不是提前预设战场,进行埋伏,战斗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唐林给朱老三发报,叫他加快前进,尽快赶到伊洛瓦底江边,找到合适地方,征集民间船只和竹筏,尽快将骡马和矿石运过江,自己带人在后面全力阻击密支那的缅军。
只要骡马矿石过江,唐林相信自己带着部队,就是强行从密支那大桥通过,都没有问题。
给朱老三发报后,唐林开始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