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从铲掉了李成这颗钉子之后,郭猛将这濮洲城团团包围,前后已有十余日了,这十来天的时间里,梁山攻城昼夜不息,那陈希真在城中用计,百般防守,梁山破城不得。
郭猛这几天有些急躁,苦于没有破城的办法,却突然想起了这条大汶河,想起了关羽水淹七军的战术,只是此计一成,城中百姓定然要遭殃,因此郭猛迟疑不决。
石宝知道郭猛的心思,来劝道:“大王,行军打仗,必然是百姓要受牵连,如果今日不下定决心,战事越拖越久,那将有更多百姓受害,请大王斟酌。”
郭猛这才点头,让孙新、黄信几员副将去打探大汶河的情况,没多久回报:“大汶河渡口乃是贺太平手下另一名军官毕应元镇守。”
此战是水战,那就必须叫来李俊、童威、童猛、阮小二、阮小五几人,郭猛命五人各领一千水军,去夺那渡口。
再说那渡口一直以来都是毕应元在看守,李俊几人来看阵时候已经被发现,忙派人去通知陈希真,陈希真说道:“这渡口万万不能丢,毕应元可以先假装撤退诱骗几人上岸,待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再派水军去抄他们后路。”
毕应元知道计策,于是便决定按此实行。等水面上飘起了梁山军的旗帜,毕应元随即命令自己的水军假意抵挡,片刻后就撤退。
李俊一看那毕应元的军队撤退十分有章法,也没有什么抵抗,猜想就知道是假装撤退,郭猛只是吩咐他出兵作战,以及要拿下渡口,其他的没有什么指示,李俊也知道这是郭猛对他的信任。
他沉吟了一番,对其他几人说道:“那边人马只是假装撤退,我们不如将计就计,等他们来偷袭时,我们直接杀奔过去。”
这毕应元一看李俊等人上岸了,立刻领兵过来,在沙滩上作战,李俊的人马正要下船,看到毕应元的人马来了,李俊立刻准备作战。
李俊可不跟毕应元讲什么武德,除了安排童威、童猛安营扎寨外,他与阮小二尽皆拿着刀来战,命阮小五去水中埋伏。
那毕应元见状,也没有认真打,只是几个回合,便虚晃一刀走了,带着人马撤退,李俊又带着人马追,追不上一回,又战了几回合,毕应元再跑,李俊却停住脚步,不去追了。
毕应元回身看时,见到忽然没人追赶了,心知计策败露,十分生气,命令全军重整旗鼓,反击李俊。
这下子李俊也被激恼了,也要来追,直到毕应元都躲入林子里,李俊的脑子才反应过来:“还好还好,没有误了大事。”
阮小二忙问原因,李俊只是指了指那山林:“此处定有伏兵,我们如果进去林子,可能就要全部被歼灭了,我们不如将计就计。”
于是李俊让阮小二在带人在外面等候,自己带了十来名兵将进去林子,那毕应元也是个急性子,见有人进林子了,赶紧便令伏兵出击。
那李俊见状,赶紧高喊道:“有伏兵!有伏兵!快撤啊!”
两边顿时形势大变,变成了毕应元率军追赶李俊,可惜这毕应元心思不如李俊缜密,只当李俊是惊慌失措,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来追赶。
为了装的足够逼真,李俊甚至命自己手下兵士四散逃开,装成溃败之势,毕应元只当梁山军人心涣散,于是继续追击。
等追到渡口之时,也没杀到几个梁山军,李俊跑到渡口处,纷纷跳入水中,几百人瞬间就没了踪影。毕应元不识水性,只能在岸上守着。
他在等,等自己的水军在水下成功截击李俊,没过多久,只见水中波涛汹涌,翻滚异常,东边一阵血波,西边一阵红水,毕应元大喜,只当自己的计策成功,无数尸首纷纷浮上水面,这下傻眼的成了毕应元。
水里浮上来的都是官军的尸首,李俊、阮小二、阮小五尽皆大笑,原来毕应元埋伏的水军,刚一落位,便与阮小五的水军撞在一起,官军那边猝不及防,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因此全军覆没。
毕应元气极了,但现下无可奈何,只能先领兵撤退,占据渡口,之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