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庄冷冷地反驳道:“菊兰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宫女罢了,陵容又怎么可能有本事胁迫她呢?”
甄嬛听到这话,立刻反驳道:“当然是以她自己的性命和林……”
然而,当她意识到自己差点说出真相时,赶紧闭上嘴巴,不再继续说下去。
此刻,甄嬛恍然大悟,明白菊兰之所以污蔑她,必定是因为得知了林钟死在碎玉轩的消息。
沈眉庄见甄嬛欲言又止,不禁心生疑惑。
她一步步地靠近甄嬛,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紧紧地盯着甄嬛,仿佛要将她看穿一般,步步紧逼地质问道:“是什么?”
甄嬛深吸一口气,调整情绪后,平静地回答道:“没什么。”
然而,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住那一丝慌张和迷茫。
她默默地凝视着皇帝,眼中满是坚定,随后,她缓缓地跪下身子,膝盖接触地面的那一刻,发出清脆的声响,泪水已经在眼眶中打转,她强忍着不让它们滑落下来,因为她不想在众人面前示弱。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带着深深的悲痛和委屈。
甄嬛抬起头来,目光如炬,直直地注视着皇帝,一字一句地说:“皇上,请不要轻信慧贵人的片面之词。”
皇帝听了甄嬛的话,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默默地看着甄嬛,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静静地思考着甄嬛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在这时,皇后突然轻声说道:“皇上,臣妾认为此事尚有许多疑点。”
“依玉嫔所言,的确不能单凭一份证词,就定论她有罪。”
皇后继续说道:“不如再深入调查一番,以免错怪了玉嫔。”
皇帝思索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说道:“皇后,所言甚是。”
他接着转向一旁的人,严肃地说:“苏培盛,此事交由你来调查,务必查明真相。”
苏培盛连忙躬身答道:“嗻!奴才立刻就去。”说完,他便转身离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皇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为自己辩护,这让甄嬛感到十分意外。
然而,当她凝视着皇后那充满笑意的面庞时,却又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皇后的的确确不是有意帮甄嬛的,而是故意为之。
她早就猜到了皇帝会派苏培盛前去彻查此事,但这件事与皇后并无直接关联。
首先,皇后精心策划了菊兰陷害甄嬛的行动。
菊兰作为皇后暗中安排进延禧宫的棋子,她的身份背景早已被设计得天衣无缝。
即使,事后展开调查,所有线索都会指向一个方向——菊兰曾是翊坤宫敦肃贵妃身边的二等宫女。
而众所周知,已故的敦肃贵妃与甄嬛之间有着不少仇怨。
因此,菊兰为报旧主之仇而特意陷害甄嬛,这一说法似乎顺理成章。
其次,菊兰的姑姑林钟是碎玉轩的掌事宫女。
自从得知林钟是被甄嬛所害后,菊兰一直伺机寻找复仇的机会。
如今,她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时机。
因此,菊兰不择手段也要让甄嬛一败涂地。
本来,如果甄嬛不打算对安陵容动手,皇后就无法找到借口设计陷害。
然而,如今皇后得知了甄嬛的计划,于是开始实施第二步。
她特意安排了鄂敏诬陷甄远道私藏钱名世的逆诗,并控告甄远道拒绝写诗谴责钱名世不忠。
此刻,宫中共有五位怀孕的嫔妃,但其他四人都平安无事。
唯有延禧宫的安陵容出现问题,旁人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而且,甄嬛对安陵容下手,也会让皇帝和后宫众人认为甄嬛嫉妒心强。
在苏培盛调查期间,皇帝下令将甄嬛禁足三个月。
他已经不愿再听甄嬛的辩解,挥手示意将甄嬛带回长春宫。
甄嬛临走之前,用凶狠的目光盯着床榻上的安陵容以及在旁边照顾她的沈眉庄。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沈眉庄居然会和安陵容站在一起来陷害她。
回到宫里的甄嬛,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心中忐忑不已。
她最担心的便是自己放在延禧宫的黄芩和藏红花被发现。
毕竟,今日只有她一人去过那里,如果真的查出些什么来,那她这个一宫主位恐怕就要保不住了。
两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前朝和后宫。
甄嬛正在寝宫休息时,伺候她的佩儿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娘娘,不好了,皇上刚才下旨罢免了甄大人的官职,将甄大人流放宁古塔。”
甄嬛一听,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手中的帕子也不知不觉间滑落在地。
她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问道:“什么?为何皇上突然会将父亲贬谪流放?这到底发生了何事?”
佩儿连忙扶起甄嬛坐下,焦急地解释道:“奴婢打听到,是因为甄大人私藏了几本钱名世的逆诗,而这些诗集里面全是赞扬年羹尧的诗句。”
现在年羹尧已经倒台,他的诗作自然也成了禁忌之物。
甄嬛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骂道:“父亲真是糊涂啊!怎么会私自留下这样的诗集呢?”她不禁后悔当初没有提醒父亲注意,如今却酿成如此大祸。
甄嬛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愤怒,她瞪大双眼,紧紧盯着面前的人,语气中带着质问:“父亲就算有这些大逆不道的事集,为何会被皇上知晓?”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不甘,似乎要从对方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佩儿有些紧张地回答道:“娘娘,听说是祺嫔娘娘的阿玛在养心殿告了甄大人一状。”
听到这句话,甄嬛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她咬牙切齿地念出这个名字:“瓜尔佳文鸢!”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仿佛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甄嬛握紧了拳头,心中暗自咒骂:“一定是她和皇后勾结,故意陷害我父亲。”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祺嫔和皇后那恶毒的笑容,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她们付出代价,为父亲讨回公道。
与此同时,皇帝坐在养心殿内,面色凝重地阅读着御案上的奏折,这些奏折详细记录了甄远道的罪行。
皇帝深知甄嬛聪慧过人,如果继续纵容她干预政事,恐怕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以打压甄嬛的气焰。
甄嬛心急如焚,她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解救父亲的方法。
于是,她四处打听消息,并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人脉关系,试图寻找突破口。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另一边,皇帝也在思考着如何处理甄嬛,他既爱惜甄嬛的才智,又担心她的野心。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皇帝不得不谨慎行事,权衡利弊。
尤其是当他看到御案上那些确凿的证据时,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正好借此机会,皇帝起了敲打之心,他直接吩咐道:“苏培盛,传朕口谕。”
“玉嫔甄氏,下药害人,证据确凿,故而褫夺封号,贬为答应,禁足启祥宫。”
甄嬛听到皇帝的旨意,心如刀割,她知道自己现在处于劣势,但她不会轻易放弃,决定暂时忍耐,等待合适的时机再为自己和父亲平反。
转眼,时间来到雍正五年六月,离甄嬛禁足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小半年。
这半年期间,皇帝好似忘了宫里有她这么个人。
甄嬛只能默默忍受着孤独和委屈,每天都盼望着能够早日重获自由。
这一天,顺嫔突然遭遇意外跌倒,导致流产。
顺嫔原本就身体虚弱,这次流产更是让她陷入了极度危险之中。
尽管太医们全力救治,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她的生命。
作者:怕宝子们比较晕,解释一下。
甄嬛由于身边没有信任之人,所以选择自己动手下药。
之所以她如此,就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干政,说明在皇帝的心里,她很重要,而且她父亲又立了功。
再说明白一点,她飘了。
就算这件事情暴露,她也可以说,黄芩有清热安胎的功效,只是她不懂医,将剂量放多了而已。
皇后的计划是连环计,一计不成就在弄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