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破局之后,再迎新挑战
随着临床试验的稳步推进与显着成效,联合实验室开始着手筹备基因疗法的大规模推广事宜。资金筹备、医疗设施配套、专业人员培训等千头万绪的工作,沉甸甸地压在卡约德和团队成员们的肩头。
卡约德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揉了揉太阳穴,对围坐的伙伴们说:“大家都清楚,大规模推广意味着要面对更复杂的局面。资金方面,联盟的拨款只是杯水车薪,我们得争取更多慈善机构、药企的投资;医疗设施上,要确保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能有符合标准的治疗条件;还有人员培训,得让全球不同层级的医护人员快速掌握新技术。”
阿玛拉接过话茬:“我联系了几家知名慈善组织,他们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但需要详细的成果报告和未来收益预估,这得花些时间精细打磨。”
艾丽也点头说道:“培训医护人员倒还好说,我们可以录制专业教程,线上线下结合培训。可医疗设施的配备太难了,就拿一些非洲小国来说,电力供应不稳定,专业冷链设备都没法正常运行,怎么保存那些基因药物?”
正当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一封来自国际药企巨头的合作意向书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对方提出愿意提供雄厚资金支持,但要求共享核心技术专利,并在后续药品销售上占据主导权。
“这怎么行?我们辛苦研发的成果,要是被商业利益过度裹挟,还怎么保证能普惠患者?”奇莱姆布韦皱着眉头,气愤地拍了桌子。
卡约德沉思片刻,安抚道:“先别着急拒绝,我们跟他们谈判,争取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权益。技术共享可以,但得设置合理的使用权限,药品定价也要受我们监管,不能让救命药成了天价药。”
谈判桌上,气氛剑拔弩张。药企代表西装革履,言辞犀利:“我们投入巨额资金,自然要掌控全局,否则风险太大。你们这些科研人员,不懂商业运作,没有我们,你们的成果只能烂在实验室里。”
卡约德毫不示弱,直视对方双眼:“我们懂科研,更懂患者的期盼。这项技术是为了拯救生命,不是为了填满资本的腰包。如果你们不能接受合理条件,我们宁肯另寻出路。”
经过多轮艰难周旋,双方终于达成妥协。药企提供资金,联合实验室保留关键技术决策权,药品定价将参考各国患者平均购买力,确保可及性。
解决了资金难题,医疗设施建设又迫在眉睫。卡约德带着团队奔赴各地考察,在一个东南亚偏远小镇,当地简陋的医疗条件让人心酸。仅有一间破旧的诊所,电力时断时续,所谓的“病房”不过是几张拼凑的木板床。
“我们怎么能让患者在这里接受基因治疗?这连最基本的无菌环境都保障不了。”阿玛拉忧心忡忡地说。
当地医生无奈地叹气:“我们也没办法,资源有限,一直盼着有改变的那天。”
卡约德当即决定,从项目资金中拨出专款,为这类地区购置小型发电机、便携医疗设备,并改造病房。同时,联系国际公益工程队,请求协助搭建稳定供电网络。
在专业人员培训方面,线上培训课程正式上线,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医护人员报名。但实操培训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同地区的医疗规范、用药习惯差异巨大,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
一次线下实操培训中,一位中东地区的医生疑惑地问:“我们那边用药剂量通常根据当地人体质调整,可你们这标准流程里没考虑这点,真到临床,会不会有风险?”
艾丽耐心解释:“我们的方案是基于广泛临床研究得出的平均安全量,但特殊地区确实需要因地制宜。这就需要大家在学习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灵活运用,后续我们会安排专门研讨,交流各地经验。”
经过数月艰苦筹备,基因疗法大规模推广的蓝图逐渐清晰。各地试点医院陆续准备就绪,首批用于大规模治疗的基因药物也在严格监管下量产。
卡约德站在焕然一新的实验室里,看着忙碌而有序的伙伴们,满怀信心地说:“一路走来,关关难过关关过。如今,我们站在了新起点,即将为全球无数罕见病患者改写命运。大家继续加油,让希望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众人齐声欢呼,带着坚定决心,向着最终目标奋勇前行,去迎接那即将破晓的曙光,为罕见病治疗历史翻开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