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只见韩非缓缓转过身来,他那张俊朗的面庞上满是自信与从容,目光坚定地望向嬴政,拱手行礼之后,缓声道:
“故微臣以为可施计谋,以巧妙手段让六国之君逐渐丧失他们在本国百姓心中的威望和信任,使得六国之民心生不满、怨恨渐起。一旦六国民怨沸腾,对其君主失望透顶,那么自然会将希望寄托于强大且公正的秦国身上。如此一来,六国民心皆向秦,我大秦军队便可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扫平六国。”
秦王嬴政听完韩非这番话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但并未立刻表态。他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韩非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王翦忽然向前一步,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声音洪亮如钟:“韩非,你说得倒是轻巧!那依你之见,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让六国之君失去民心?又要用何种方法使得六国民众的心都向着咱们大秦呢?若没有切实可行的计策,一切不过是空谈罢了!”
韩非微微一笑,神色淡然地看向王翦,拱手作揖道:“王将军莫急,且听臣细细道来。”
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可暗中派遣细作潜入六国。于各国散布国君奢靡荒淫、横征暴敛之事。同时,宣扬我大秦轻徭薄赋、奖励耕织之举。再者,贿赂各国权臣,令其在朝堂之上提出昏聩政令,陷民于水火。而我大秦则接纳六国受灾民众,给予其土地粮种,使其在秦国谋生,变为秦人!”
秦王嬴政听闻,眼中闪过一抹光亮。王翦却冷哼一声:“哼,此计虽妙,但六国之人也非愚笨之辈,岂会轻易中计?”韩非不急不躁回应:“老将军,六国本就人心不齐,各国内部亦矛盾重重。只要我们行事谨慎周全,步步为营,定可成功。况且如今六国互相猜忌,联盟也是貌合神离。”
嬴政微微眯起双眸,手托下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须臾之后,他缓缓开口道:“韩非,你的这个提议,倒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道理。只是如此行事,进度未免太过缓慢,而且这主动权全然不掌握在我大秦之手。难道就没有一种更为直接、更为迅速的法子吗?”
说罢,嬴政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韩非,期待从他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闻听此言,韩非不禁心头一颤,面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沉默不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沉默的氛围仿佛都能凝结成冰。许久之后,只见韩非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脸上露出极为复杂的神情,似是内心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挣扎。
终于,仿佛下定了某种巨大的决心一般,韩非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然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大王,微臣确有一计能够符合您的要求。然而……此法恐怕会对百姓造成过多损害……”
说到这里,韩非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嬴政一听这话,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急切地追问道:“哦?究竟是何等计策?速速说来让寡人听听!”
此时的嬴政,犹如一头嗅到猎物气息的猛虎,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韩非接下来的话语。
韩非再次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略显紧张的情绪,接着说道:“大王不妨派遣大批秦军陈兵于三晋之边境,并主动向其发起进攻。一旦双方交战,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铜铁等战略物资用以修补损坏的战车、甲胄以及各类兵器。”
“以我大秦如今雄厚的国力,要想维持这种长时间与三晋对峙交战的局面轻而易举。而在此过程当中,我们便可大肆破坏三晋一方的兵器、战车等等装备设施,从而使其军事力量遭受重创。”
“如此这般行事,三晋之地定然会急需数量庞大的铜铁等战略物资来筹备战事之用。在此关键时刻,大王不妨派遣使者前往燕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明令禁止他们向三晋输送铜铁。”
“不仅如此,还可以巧妙地游说三晋国内那些心怀叵测的奸臣们,鼓动他们趁着这个时机大规模地囤积铜铁资源。如此一来,三晋境内的铜铁价格势必会急速飙升。”
“而面对此种情况,三晋的国君为了抵御我秦国,定然需要大量铜铁供应,极有可能会放宽对于铜铁私铸的限制,甚至连其他五国的君主也都可能纷纷效仿,开放铜铁私铸政策。到那时,五国民众定会一窝蜂地涌入私铸。”
“一旦私铸之风盛行开来,百姓们便会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从而导致稼穑被荒废。接下来,我国秦国便可适时地停止与三晋之间的激烈交战。随着战争的停歇以及铜铁需求的锐减,铜铁价格毫无疑问将会大幅下跌。”
“然农时已过,稼穑已废,三晋之民无粮食可吃,甚至五国都将粮食短缺,粮食价格必然暴涨,君王的昏聩和奸臣吃人血馒头在前,五国之民必然对其生恨,此时我秦国施仁政接纳流民,给予粮种与土地,则流民必定西向向秦。”
“如此一来,那六国之君主已然失去了他们的民心,国家实力更是每况愈下、日益衰弱。而反观我大秦,则是民心所向,百姓们对秦国充满了期望与信任。在这等形势之下,我大秦要想横扫并消灭六国,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韩非话音刚落,他整个人就像是被瞬间抽空了全部力量一般,身体微微颤抖着,原本挺直的脊梁此刻也弯了下去,神色萎靡地站立在那宏伟的大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