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想着,张旭心里有底了,清了清嗓子,环顾四周,开口道:“殿下,此事其实极为简单,且容我一步步道来。
下官蒙圣上隆恩,任刑部十三衙门主事,一直在负责前朝余孽组织太觉教的调查事宜。
经过衙门数月来的调查,终于在京城外二十里处的楠乌驿发现了太觉教的活动踪迹。
于是下官便派手下探子前往楠乌驿附近蹲点,一连六日都没有什么发现,可就在昨日下午,终于发现一个头戴毡帽,将面容遮挡的极为严实的男子进入了驿站。
手下探子觉得此人极为可疑,便悄悄跟着此人进入到驿站一个小院中,看到此人竟与那楠乌驿驿丞暗中会面,并交给那驿丞一件信封。通过两人之间的对话,手下探子赫然发现,这两人就是要找的太觉教在京城的奸细。”
说到这里,有一个青衣小僧忍不住插了一嘴道:“那蒙面人跟我智明师兄又有什么关系,你又怎么确定那就是我智明师兄呢?”
慧能方丈的嘴角不自禁地抽了抽……这痴儿。
李泽岳也忍不住抬头看了说话的那青衣小僧一眼,心想这捧哏怎么跑对面阵营去了。
“问的好。”张旭听见提问,忍不住拍了拍手掌,咧开嘴笑了笑,接着道:“我们衙门能判定智明就是那毡帽蒙面的太觉教奸细,自然是有确凿的证据。
在那蒙面人离开驿站回京后,非常小心地潜入了一个客栈中,手下探子一直跟踪在其身后,由于想确认他的身份和跟脚,一直没有实施抓捕。
直到宵禁之后,蒙面人才从客栈中偷偷出来,仗着其精湛武艺,一直没被巡逻官兵发现,一路潜入到了相国寺里。
我们衙门探子一路跟到了相国寺,才看到那蒙面人撤下伪装,赫然就是本寺的智明和尚!”
相国寺内小僧们一片哗然,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一向威严的智明师叔竟真是那反贼!
智明也有些愕然,他没有想到自己今日的行动全部都陷入了官府的注视之中。
他暗地里给太觉教传递情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凭借他七品的实力和大相国寺僧人的身份,一直隐藏到了今天,没想到还是被官府发现。
智明看了眼站在自己身前那道枯瘦的身影,事到如今,也只有身为大相国寺方丈的师父能保住自己了。
李泽岳默默关注着智明和尚的表情,虽然其掩饰的很好,还是被他发现了那转瞬即逝的惊慌与愕然。
“你说的那个楠乌驿驿丞……你们衙门派人去抓他了没有?”李泽岳看向张旭,问道。
张旭连忙拱手答道:“回殿下,下官在城门关闭之前就已经派人把楠乌驿官员全部带回了衙门,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吏,下官那些手段还没用上呢他们就招了。
有一个算一个,他们全都是太觉教的外围成员,整个楠乌驿成了他们太觉教在京城外围的据点。
据那驿丞所说,他并不知道与他接头的人是什么身份,他只负责收集情报并将其传递出去,在整个情报网中属于一个中转的位置。”
如果是驿站的驿丞的话,来做这份工作确实也挺合适。
“这样啊。”李泽岳点了点头,又状似不经意地问了句:“那蒙面男子给驿丞的信,你们拆开看了没有?”
“信?”
张旭愣了一愣,衙门派人去楠乌驿抓人的时候,并没有缴获那件信封,可能是来晚了一步,已经被传递出去了。
他张了张嘴刚要开口,猛然间却察觉到了不对,他之所以在这里耗那么长时间,不就是缺少一个确凿的证据吗?
那封信,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证据。
他此番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带走智明且让大相国寺说不出话的说法,并且有二殿下在场,直接排除了大相国寺武力抵抗的可能。
只要能带智明和尚进了刑狱,在他们的上百种手段下,不怕这家伙不说出真相。
信虽然不能说明什么,可信的内容自己可以随意编造,想怎么说怎么说。
这般想着,张旭深深看了一眼提出这件事的殿下,后者还在负手抬头,似乎是欣赏着今晚的月亮。
“殿下,下官已经看过那封信了,内容是最近这两个月来大相国寺烧香祈福的达官贵人们的信息,极其详尽,全部都记录了下来。”
张旭双眼紧紧盯着智明和慧能的方向,面不改色地说道。
内容自然是他胡编乱造的,但那又怎样呢?
果然,听见此话的智明和尚面色大变,叫道:“你胡说八道!”
自己送的那封信里写的分明是约定好向组织交接经费的时间和方式,怎么到了他嘴里就成香客们的信息了,教里要那东西干什么?
慧能眼皮也跳了两下,他也知道信里真实的内容。
因为那封信,本就是他写的。
寺庙自前朝始建,前朝文皇帝由相王爷登基,为了纪念此事,将寺庙改名为相国寺。
前朝大周崇佛,每一任寺庙方丈皆为皇家供奉,与皇室关系极为密切,相国寺香火也由此鼎盛了二百余年。
三十八年前,大周被如今的大宁朝推翻,相国寺也就失去了那超然的地位,只成了一个普通的京城内的寺庙,香火虽然依旧鼎盛,但地位却远不如从前。
大周虽亡,可在京城城破时跑了个五皇子,二十年来没有音讯,连采律官都一直没能找到他。
可在十年前,一个自称董平的男人横空出世,自称大周正统,只用了两年时间,便迅速建立了如今声名赫大的江湖组织——太觉教。
自从他出现后,朝廷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不断地派出高手进行追捕,可全都徒劳无功。
原因只有一个,董平很强大,非常强大。
一年前月旦阁天下武评,这位太觉教教主排在了第三位。
南北三朝,天下第三。
平字,短横上扬,长横舒展。
悬针正居中。
太觉教气候已成,董平立于人间山巅之时,人们才知道,
董平的平,是不平则鸣的平,是万顷平波的平,也是……平定天下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