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风沙如刀子般刮过脸颊,黄沙漫天,遮蔽了日月。
余悦紧紧抓住小顺子瘦弱的胳膊,艰难地在风沙中前行。
小顺子被风沙迷了眼,不停地咳嗽,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活像个小花猫。
“娘娘,这鬼地方,简直要命啊!”他哀嚎着,声音被风沙撕扯得支离破碎。
余悦抹了把脸上的沙子,呸呸吐出几粒,心里暗骂:这破地方,连个滤镜都拯救不了!
早知道带个口罩了,古代有没有口罩啊?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老娘就不信搞不定这破地方!
好不容易到达驿站,两人早已成了土人。
余悦顾不上梳洗,简单擦拭了一下,便带着小顺子前往知府衙门。
李知府身材臃肿,油光满面,一看就是个养尊处优的主儿。
他斜睨着余悦,语气敷衍:“下官见过钦差大人。”
“李大人不必多礼,”余悦开门见山,“本官此行,是奉皇上之命,前来视察边疆情况。”
李知府皮笑肉不笑:“钦差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如先休息几日,再谈公事?”
余悦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拖延战术,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李大人,军情紧急,本官一刻也耽误不得。还请大人将边疆的各项事务,详细汇报一番。”
李知府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打着官腔:“下官治理边疆多年,一切井井有条,钦差大人尽管放心。”
“哦?是吗?”余悦似笑非笑地盯着他,“那为何八百里加急的战报上说,北蛮屡屡进犯,边疆百姓苦不堪言?”
李知府脸色微变,眼神闪烁:“这……不过是些小摩擦,不足挂齿。”
“小摩擦?”余悦语气骤然变冷,“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也叫小摩擦?”
李知府擦了擦额头的汗,强辩道:“钦差大人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这边疆事务,错综复杂……”
“本官此来,就是要了解情况!”余悦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李大人,你最好老实交代,否则,别怪本官不客气!”
李知府被余悦的气势震慑,一时语塞。
余悦冷哼一声,起身说道:“既然李大人不愿配合,那本官就亲自去看看,这边疆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说罢,转身就走。
“娘娘,”小顺子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问道,“咱们现在去哪儿?”
余悦头也不回,语气坚定:“去军营!”
余悦带着小顺子来到军营,一股浓重的汗臭味夹杂着马粪味扑面而来,熏得小顺子直犯恶心。
“娘娘,这味儿…比御膳房的馊水还冲!”他捂着鼻子,脸色发青。
余悦倒是没多大反应,毕竟在现代,什么奇葩味道没闻过?
这顶多算个入门级。
军营里,士兵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
见到余悦这个衣着光鲜的“钦差大臣”,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有人小声嘀咕:“这又是哪个皇亲国戚来镀金的?咱们这苦寒之地,怕是连龙肝凤髓都吃不惯吧?”另一个士兵啐了一口:“就是!还不如给我们多送点粮草实在!”
这些话,余悦听得一清二楚。
她也不恼,径直走到校场中央,朗声说道:“各位将士辛苦了!本官此行,并非来享福,而是来解决问题的!”
士兵们面面相觑,显然不相信她的话。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站了出来,瓮声瓮气道:“钦差大人,您锦衣玉食惯了,怕是不知道我们边关将士的苦!我们缺粮少药,连兵器都生锈了,您能解决什么问题?”
余悦微微一笑:“本官别的本事没有,就是脑子好使。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
士兵们见她态度诚恳,语气也缓和了些。
有人壮着胆子说道:“钦差大人,我们缺水……”另一个补充道:“还有粮食……”
余悦点点头,表示理解。
她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不远处一个正在编织草席的老者身上。
她走到老者面前,尝试用官话沟通,却发现老者只会说当地方言,两人鸡同鸭讲,完全无法交流。
余悦灵机一动,从身上掏出纸笔,开始在纸上画画。
她先画了一个水井,又画了一个麦穗,然后指着自己的嘴巴,做了一个“喝”和“吃”的动作。
老者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指着远处的山谷,叽里咕噜说了一通。
余悦虽然听不懂,但她注意到老者手指的方向,心中一动。
“走,去那边看看!”余悦对小顺子说道。
“娘娘,咱们去哪儿啊?”小顺子一脸懵逼。
余悦神秘一笑:“去找水,找粮!”
夕阳西下,余悦和小顺子走在山谷中。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突然,余悦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前方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
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娘娘,你看……”小顺子指着那块空地,声音颤抖,“那是什么?”
余悦和小顺子拨开茂密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那闪闪发光的东西,是一片片散落在空地上的碎瓷片。
“这……这有什么用啊?”小顺子一脸失望。
余悦蹲下身,仔细查看一块瓷片,眼睛一亮:“小顺子,你有没有觉得,这些瓷片有点眼熟?”
小顺子挠挠头:“眼熟?不就是破瓷片嘛……”
余悦神秘一笑:“这可不是普通的瓷片,这是景德镇的精品瓷器!如果我没猜错,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贸易市场!”
小顺子还是不明白:“贸易市场?那跟咱们找水找粮有什么关系?”
余悦耐心解释道:“你想啊,有市场就说明有人,有人就需要水和粮食。咱们顺着这条线索找下去,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果然,没走多远,他们就发现了一条被黄沙掩埋的小路。
余悦沿着小路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一个隐藏在山谷深处的小村庄。
村庄规模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
村民们看到余悦和小顺子,都露出了警惕的目光。
余悦用流利的官话和他们沟通,但村民们似乎听不懂,只是叽里咕噜地说着当地方言。
就在余悦一筹莫展之际,她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吆喝声:“新鲜的瓜果蔬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余悦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的商人正挑着担子,在村口叫卖。
她心中一喜,连忙上前询问。
原来,这些商人是从内地来的,他们带来了粮食、布匹、药材等物资,打算在这里换取一些当地的特产。
余悦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可以暂时缓解边疆物资匮乏的办法。
她先用自己的“钞能力”——咳咳,是学霸知识,评估了商人带来的物资,然后又动用了一些在朝堂的关系,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联系了一些在内地的朋友。
一番操作下来,她成功说服商人以合理的价格将部分物资出售给边疆。
消息传回军营,士兵们欢呼雀跃,对余悦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夸赞她足智多谋,是真正的“救星”。
傍晚,驿站。
余悦拆开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让她心头一暖。
是江凛的来信。
信中,江凛诉说着对她的思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让余悦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娘娘,您没事吧?”小顺子关切地问道。
余悦摇摇头,将信小心地收好,心中暗道:江凛,等我完成任务,就回去陪你。
夜深了,边关的夜风寒冷刺骨。
在离驿站不远的哈克族聚居地,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气氛凝重。
“这个钦差大臣,究竟是什么来头?”哈克族首领目光阴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听说,她很厉害……”一个族人小声说道。
哈克族首领冷哼一声:“厉害?再厉害,也别想动我们哈克族的利益!”
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弯刀在火光下反射出一道寒光:“传令下去,密切监视这个钦差大臣的一举一动!”
“是!”族人们齐声应道。
远处,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