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围问
讲座结束后,原本安静聆听的学生们,像是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焰,纷纷从座位上起身,潮水般地向林宇等人围拢过来。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电诈的警惕。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学生,动作敏捷地挤到了最前面,迫不及待地仰起头,望着林宇等人,眼中闪烁着担忧与迷茫,急切地问道:
“那我们该怎么辨别这些诈骗信息呢?”
林宇看着眼前这位求知若渴的学生,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
还没等林宇开口,苏瑶已经微笑着迎了上去,她微微弯腰,眼神中透露出关切,耐心地讲解道:
“首先呀,对于那些承诺过高薪、工作轻松且要求不高的招聘信息要格外警惕。比如说,一份工作声称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就能轻松月入数万,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苏瑶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试图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想想看,天上怎么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呢?”
她轻轻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其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像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些重要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学校或警方咨询。”
苏瑶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一股暖流,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
深入探讨招聘骗局
这时,一个穿着运动服的男生挤了过来,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问道:
“可是现在有些招聘信息看起来很正规啊,还有公司的介绍和办公环境的照片,这种要怎么判断呢?”
林宇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地说: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去甄别了。有些诈骗分子会伪造公司信息,甚至盗用其他正规公司的名义来发布虚假招聘。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核实,比如在工商部门的网站上查询公司的注册信息,看看是否真实存在。还可以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的评价,有没有负面新闻。另外,正规公司的招聘流程通常是比较规范的,如果对方急于让你交钱或者提供敏感信息,那就要小心了。”
这位男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出一个小本子,迅速地记录下来。他一边写一边喃喃自语:
“原来是这样,以后可得多留个心眼儿。”
应对诈骗电话之策
话音刚落,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举手问道:
“如果不小心接到了诈骗电话,该怎么办呢?”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显示出内心的不安。
陈刚立刻接过话茬,语气沉稳有力,试图安抚女生的情绪:
“别慌,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迷惑。诈骗分子往往会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对方要求转账或者提供验证码,千万不要给!这是他们骗取钱财的关键步骤。”
陈刚说着,双手在空中用力地摆了摆,仿佛在驱赶那些潜在的诈骗威胁。
“你可以直接挂断电话,然后向警方报案。记住,警方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转账或者提供验证码等信息。”
女生听了,紧张的神情逐渐舒缓,长舒了一口气说:
“还好今天听了讲座,不然真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就慌了。”
网络交友诈骗防范
一个留着短发的女生好奇地问:
“那网络交友诈骗呢?现在很多人都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怎么防止在这方面被骗呀?”
她歪着头,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苏瑶笑着回答:
“网络交友确实要谨慎。在和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向你借钱,或者频繁引导你进行一些涉及金钱的操作,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另外,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发过来的照片和视频,有些可能是盗用他人的。最好能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毕竟视频也可能存在造假。”
短发女生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看来网络交友也不能掉以轻心呢。”
学生的反思与决心
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生有些懊恼地说:
“我之前就差点被骗了,有个人加我好友,说可以带我投资赚钱,还发了很多盈利截图给我看,我当时都有点心动了。听了你们的讲座,我才知道这是诈骗。”
他脸上露出庆幸的神色,
“还好没上当,不然就麻烦了。”
林宇鼓励道:
“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好,吃一堑长一智嘛。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多思考,多问问身边的人。”
这时,一个高个子男生大声说道: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对电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让大家都免受电诈的危害。”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紧握的拳头仿佛在向电诈宣战。
周围的学生们纷纷响应:
“对,我们一起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电诈的危害!”
林宇等人看着学生们充满激情和决心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一点点地开花结果。
老师的肯定与期望
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辅导员李老师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林宇的肩膀说:
“你们这次的讲座太及时了,对学生们来说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安全教育。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在信息时代,但对一些新型诈骗手段了解还不够。你们用亲身经历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电诈的可怕。”
林宇谦虚地说:
“李老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的人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悲剧发生。”
李老师点点头,目光看向在场的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学到的知识,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像刚才说的那样,把这些知识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生们齐声回答:
“好!”
声音整齐而响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力量。
媒体关注与后续影响
正当大家交流得热烈的时候,学校的校报记者也闻讯赶来。记者拿着笔记本和相机,对林宇等人进行了采访。
记者好奇地问:
“请问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来学校做反电诈宣传呢?”
林宇回答道:
“我们亲身经历了电诈的危害,深知其对个人和家庭的伤害。而学生群体涉世未深,很容易成为电诈分子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宣传,能让同学们提前了解电诈手段,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更多人陷入骗局。”
记者又转向学生们,问道:
“同学们,听完这次讲座,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那个戴眼镜的学生抢着回答:
“以前对电诈只是听说过,但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这次讲座让我知道了电诈的手段多种多样,也学会了很多防范方法。以后我一定会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采访结束后,校报记者表示会尽快将这次讲座的内容和学生们的反响报道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反电诈的重要性。
林宇等人看着记者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们知道,这次校园宣传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或许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免受电诈之苦。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踏上反电诈宣传的征程。
宣传后续的交流与成长
讲座结束后的几天里,林宇等人陆续收到了许多学生发来的信息。
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识破潜在诈骗的经历,有的则提出了一些新的关于电诈手段的疑问。
一个学生在信息中写道:
“林大哥,上次讲座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兼职信息,说是帮忙给商家刷好评,每单能赚几十元。我想起您说的网络刷单诈骗,就留了个心眼,仔细看了看,发现他们要求先交一笔押金,我就知道这肯定是骗局,直接拒绝了。谢谢您的讲座,让我避免了一次可能的损失。”
林宇看到这条信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立刻回复道:
“做得好!能学以致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多思考,不确定的就向老师、家长或者警方咨询。”
还有学生发信息询问:“
林老师,最近我听说有一种新的诈骗方式,是通过短视频平台,以赠送手机为由,让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和收货地址,这是不是诈骗呀?”
林宇认真地回复:“
这很可能是诈骗。诈骗分子可能会利用你填写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诈骗,比如实施精准诈骗,或者将你的信息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千万不要随意在不明链接或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
通过与学生们的这些交流,林宇等人不仅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们在防范电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这让他们意识到,反电诈宣传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以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
他们决定,在未来的宣传中,要更加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识别各种新型诈骗。同时,他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反电诈宣传中来,形成一个全民防范电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