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县城里,关于静海军的流言蜚语如同秋日落叶,纷纷扬扬,不可遏制地飘散在每一个角落。有乡绅姓李,乃本地小族之长,一纸诉状告到了县衙,指控静海军不仅未能守护一方安宁,反而成了危害乡里的祸根。状纸之上字字泣血,控诉静海军军官与甘忠,那位手握重兵的静海军大帅,勾结甚密,将整个军队变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工具。
据李乡绅状纸所言:静海军中的军官,无一不是甘忠精心挑选的亲信,他们利用职权之,喝兵血、吃空饷,将朝廷的军饷视为自家钱袋中的铜钱肆意挥霍。原本按照朝廷规定,每名士兵每月应得十五枚银币,这些钱银本是用来保障他们及其家人基本生活的,且都是由专人亲自送到士兵手中,以示朝廷对护卫海疆战士的体恤与尊重。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军官们的贪欲日益膨胀,他们开始巧立名目,从士兵的衣、食、住、行乃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榨取油水。衣服要钱、被子要钱、吃饭要钱、请假要钱、甚至站岗都要收钱,名目繁多,令人咋舌。在这样的盘剥之下,士兵们到手的钱银大打折扣,平均每人每月仅能剩下两枚银币,足见剥削之深重。
更有在靖海军服役的谢家族人开始在营中配合传谣,特别是鼓动那些刚被招募还没领到第一次薪饷的新兵。
士兵甲(谢家族人)愤怒地道:“你们听说了吗?李乡绅告了静海军!”
士兵乙(新兵)惊讶:“真的?他告什么?”
士兵甲(谢家族人):“他告我们静海军危害乡里,军官都是甘大帅的亲信,喝兵血,吃空饷!”
士兵丙(平民出身)凑过来咬牙切齿道:“这事我早就知道了。那些军官,把我们应得的军饷都中饱了私囊!”
士兵甲(谢家族人):“对啊,状子上说‘照朝廷规定,每名士兵每月应得十五枚银币’,以前我们每人每月还能拿十枚银币,都是亲手送到我们手上的。”
士兵丁(平民出身)叹气附和道:“现在可好,衣服、被子、吃饭、请假、站岗,什么都要收钱。我算过了,平均每月下来,每人差不多还要被拿走了两枚银币!”
士兵乙(新兵)震惊道:“这朝廷发的比我们实际拿到的多一倍呢!这日子没法过了!”
士兵丙(新兵)激动地道:“受不住了!我受不住了!族里的耆老天天逼我,说再这样下去,家族的脸都要丢尽了!”
士兵丁(平民出身)坚定道:“对,我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谢家的兄弟在谢光谢大人的带领下已经站出来了,我们也要跟他们一起,向官府请愿!”
士兵甲(谢家族人)点头:“没错,为了我们的尊严,为了我们的待遇,我们得团结起来,不能再让这些前忠武营来的军官为所欲为了!”
面对舆论传言靖海军待遇如此不公,士兵们心中积压的不满如同干柴遇火一触即发。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背后却有家族耆老怂恿的士兵,他们的境遇更是艰难。族中耆老作为家族的精神领袖,嘴上说着‘眼见着子孙在军中饱受欺凌生活困苦,心中愤慨难平’,实则纷纷对族中子侄们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站出来与靖海军抗争。
在这股压力下,一些士兵终于无法忍受,决定闹饷。其中,以谢家族人尤甚。谢家,一个世代从军的家庭,其子弟在靖海军中不乏其人,他们在靖海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靖海军也确实因个别军官的贪婪腐败而蒙羞。于是谢家的几位青年士兵,怀揣着对正义的渴望与对家族的责任,率先站出来号召同伴们团结一致,向县衙请愿,要求彻查军中贪腐,恢复士兵应有的待遇与尊严。
这一举动迅速在军中引起共鸣,士兵们纷纷响应,一时间,静海军的营地内,不再是往日的沉默与顺从,而是充满了混乱。
徐秀膺在书房内,手执一卷古籍,眼神却透过窗棂凝视着庭中的腊梅,心中暗自思量:谢家此次发难,明面上是那些士兵不堪重负,实则根源在于谢元浩之死。赵灵啊赵灵,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竟不惜暗中下手断了谢家的后路。
仆人徐明轻步走进书房,低声禀报:“老爷,外面谢家的耆老们正带着士兵们闹事,情况有些失控,您看……”
徐秀膺轻轻放下古籍,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哦?闹吧,让他们闹。谢家积怨已久,这次总算找了个由头。我倒要看看,赵灵如何应对。”
仆人徐明面露忧色:“可是老爷,这样放任不管,万一事态扩大,影响了世家的声誉和稳定……”
徐秀膺摆了摆手:“无妨!世家声誉固然重要,但此刻,我更想知道赵灵的手段和底线。他既然能不顾我的利益暗中除掉谢家两位嫡子,想必对此早有准备。”
另一边,赵灵正在府邸内紧急召集亲信商议对策
赵灵胸有成竹,目光如炬:谢家耆老带头闹事,此事非同小可。你们有何良策?
戴家老四戴鸣门抚摸着手中的小幻影狐:大人,不如我们直接镇压,以雷霆手段平息事态。
郑铁匠摇头:不可。那样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且会落下口实让徐秀膺看笑话。没原由的乱杀士卒,还会影响我们以后招募新兵。
王永年建议道:我们是否应该与谢家耆老谈判,做出一些让步?
赵灵沉吟片刻:谈判是必要的,但让步需谨慎。我们不能让谢家觉得我们软弱可欺。这样,你们先去摸清谢家耆老们的真正诉求,我们再议。
与此同时,徐秀膺的书房内,他再次拿起古籍,却只是随意翻阅,心思显然不在书上
徐秀膺自言自语:赵灵啊赵灵,这次你能否妥善将此事处理,将决定你我之间合作的未来走向。我虽未直接参与,但这场戏我可是想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