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李严三人与黄公子汇合后,第一时间控制住陈志远等主要官员,几天时间,十六县所有牵连其中的人全部被抓拿到安州郡。
所有涉案大小官员有五百多人,大到一郡之首官郡守大人,都尉,刺史,县令,小到衙役,小吏,一村里正,村正等。
他们的家眷,亲属,还有那些世家,商户以及乡绅地主等牵涉其中的人高达几千人。
数量之众,属东陵国建朝以来,牵涉人数最多的贪污腐败案。
为了让百姓亲眼见证正义的审判,李严下令在安州郡外的平地上搭建了临时审讯台。
审讯之日,不仅是东篱玖等人,还有无数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场面壮观,人潮汹涌。
周武提前调动郡兵,这才勉强维持了秩序。
李严手持尚方宝剑,端坐在审讯台上,周武和陈风分列左右,而暗卫假扮的鹰卫在外围警戒,确保审讯不受干扰。
陈志远等人起初试图否认罪行,但在黄公子提供的铁证和东篱玖提供的详尽证据面前,他们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随着审讯的深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甚至谋杀等罪行被一一揭露,涉案官员无一逃脱法网。
审讯结束时,安州郡的百姓见证了那些曾经权势滔天的官员被绳之以法,他们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罪大恶极的官员被立即处以极刑,罪行较轻的则被流放或发卖为奴,他们的下场成为了警示后人的鲜活例子。
审讯结束后,李严留任郡守,协助太子治理安州郡。
而陈志远则由周武和陈风押解回京,一路上由百名暗卫一路护送,饶是如此,路上陈志远也多次被刺杀灭口。
好在暗卫都是精锐,牺牲了不少人后总算将人押送到京城。
陈志远一路上被多次刺杀,而他的家眷现在都还在安州郡大牢里被严加看管着,到了京城后,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皇上一直密切关注永安侯府的动向,使得永安侯无法转移财产,禁卫军在其多处房产中抄出了大量金银珠宝,进一步坐实了永安侯的罪证。
这一事件震惊了朝野,与永安侯有往来的人纷纷自危,二皇子一脉的不少人因此落马。
皇上在早朝上严厉斥责二皇子,解除了他的职务,罚俸一年,并禁足一年。
永安侯独自承担了所有罪责,没有牵扯到二皇子及其母妃。
由于贪污受贿数额巨大,且导致许多百姓死亡,永安侯府被抄没,家中八岁以上男丁被斩,其余人被流放,部分不愿被流放的成年女子被充入教坊司。
二皇子的母妃试图求情,却被剥夺妃位,降为安嫔,寓意她应安分守己,并被禁足
最为惶恐的当属许瑞安和夏倩,以如今的形式看,以后的二皇子很难再坐上那个位置。
许瑞安甚至怀疑是哪位皇子也轮回重生了,更甚者是不是皇上本人,这样一想,所有的盘算他都不敢使出来,还要全部推翻先前的所有部署。
如今最好是远离二皇子一脉,更不要急着站队哪一位皇子才对。
想起第一世,他起初办差不出色,也不出差错,后来随着年龄慢慢上升,直到三十多岁才因办好几件差事后连连上升,如今看来还要走第一世的老路。
夏倩的生意也受到牵连,她本就了解剧情,所以一开始合作的人都是二皇子一脉的人,如今连累的几乎都要倒闭了。
夫妻俩回家都唉声叹气,却不敢有什么动作。
皇上动作很快,处理了永安侯一党的蛀虫后,在早朝中征询朝臣们的意见,派哪些人去治理安州郡合适?
刚刚经过一次震动,那些皇子暂时安分下来,不敢举荐自己的人手,以免触怒龙颜。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发言。
皇上的目光扫过朝臣,最终落在丞相身上:“苏爱卿,你认为应当如何?”
苏清安向前一步道:“陛下,安州郡经历此次动荡,需要的是能够稳定局势、恢复民心的官员。臣以为,应当选择那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且与永安侯一党无瓜葛的官员。”
皇上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说下去。”
苏清安继续道:“陛下,对于安州郡郡守一职,臣推荐现任大理寺少卿杨青杨大人。杨大人在司法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且素以公正无私着称,由他来主持安州郡的大局,定能迅速恢复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皇上听后,微微点头,对杨青的能力和品行他也有所了解:“杨大人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可还有其他人选推荐。”
见皇上有所松动,吏部尚书张津也上前推荐道:“陛下,刺史一职,臣推荐光禄寺少卿陈光宗陈大人。陈大人曾在地方任职多年,对民情有着深刻的理解,且治理有方,由他来担任刺史,必能妥善处理安州郡的各项政务。”
皇上沉思片刻,问道:“众位爱卿,你们认为他们是否足以胜任安州郡的重建工作?”
韩太师出列道:“陛下,臣附议苏丞相和张尚书的提议,臣认为此二人可以胜任。”
不少人也站出来附和,皇上最终决定:“好,那就由杨大人担任安州郡郡守,陈大人担任刺史。朕希望你们能够迅速稳定局势,恢复安州郡的秩序。”
两位被推荐的官员立刻出列,跪地领命:“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皇上的目光再次扫过朝臣,缓缓说道:“除了郡守与刺史,安州郡还需补充都尉等官员,诸位爱卿有何推荐?”
这时,兵部尚书站了出来,他恭敬道:“陛下,臣推荐兵部的张斌张副将,他在军中多年,经验丰富,且忠诚可靠,足以担任安州郡都尉一职。”
皇上微微点头,示意兵部尚书继续。
兵部尚书接着说:“至于其他职位,臣认为应当从地方上选拔,那些在地方上有着良好政绩的官员,更了解民情,更能够迅速稳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