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麦的心思有点像当年六婶所想,不求孩子读书能有多大出息,但凡认了字,能算明白粮税,就很不错了。
梁文元笑着点点头,“趁着秦先生身子骨还硬朗,多学一些,总没坏处。”
“可不是,我家那口子也这么说,他还劝杨老三,说让拴根也跟着认认字!”章小麦说道。
梁文元不想再开口了,她对陶花好感全无,一点都不想有任何接触。
整个杨家村都知道,拴根是陶花的宝贝疙瘩,半大的孩子,被娇惯的什么也不会,陶花没能改掉骂闺女、摔筷子的坏习惯,她的儿子没能改掉动辄就哭、告状的毛病。
杨老三头疼不已,现在天天绑着儿子或是去下地干活,或是带着上山捡柴砍柴。
陶花也不敢多说什么,不然就是一顿打,只能背后偷偷给儿子煮鸡蛋,熬糖水……
“是该好好管管了!别的不提,十岁的孩子了,哪有不会喂鸡、喂猪的!连女娃都能割一筐猪草背回家了!”刘十一缝完一根线,走到门口光线好的地方,重新穿着线。
“我家小闺女,都会帮着烧火做饭了!”章小麦直点头。
“也是,我记得我小芳这么大,已经会炒菜了,家里割猪草这活已经包了。”梁文元又给两人续了三炮台。
“对了,明年你们也去县城看灯会凑热闹吧!今年的道情戏、皮影戏可是热闹极了!”梁文元两眼放光。
“听说了,我们都悔着呢,你说好不容易有一回这样的热闹,还没赶上!”章小麦直拍大腿。
“可不是,我未来亲家去了,见面的时候,说的那叫一个热闹啊!”刘十一忙活了起来。
“明年没准还有,都去热闹热闹!”梁文元喝着三炮台。
“娘!中午吃馒头?我看还有辣椒,辣椒土豆丝?”采芳进了屋,“刘姨,章姨。”
“我闺女是没赶上,不然让小芳教教她炒菜就好了,我炒菜的滋味一般,没有小芳的手艺好。”章小麦朝采芳点点头。
“不怕,你闺女好好学着绣活,往后也很能拿的出手。”梁文元笑了起来,也朝采芳点点头,“行啊,你跟你两个嫂子商量着来,娘中午就歇了啊!”
“歇着吧,我们知道咋办。”采芳笑了笑,便去了灶房。
“哎,这么好的闺女……”刘十一看着采芳的背影,都忘了缝针。
“可不是,没我闺女之前,我怎么也不明白,那些嫁闺女的人家,怎么就抹泪呢?生了我闺女算是明白了……”章小麦也看着采芳的背影。
“你们可别招惹我啊……”梁文元指了指两人。
“不招你!”刘十一笑了起来,“我可是有两个闺女呢!”
“对了,你家的羊还有小羊羔卖吗?我想买一只。”章小麦问道。
“有,现在去看看?今年怎么想起来要养羊了?”梁文元问道。
“还是我婆婆,说我两个孩子太瘦了,个头也不高,我思来想去,琢磨着养只羊吧,好歹到腊月时,能混几顿羊肉吃,今年我也不打算攒鸡蛋了,给两个孩子吃了吧。”章小麦无奈得笑了。
“老铁婶是真心疼孩子啊!”刘十一也笑了,章小麦的两个孩子是不胖,但也没瘦到哪里去,平时跟孩子们玩,精力很旺盛。
“可不是!算了,总归是为了孩子好。”章小麦挥挥手,又探头看了看日头,“咱走吧,该做饭了,下午再来。”
“等我把这几针缝完。”刘十一手脚快了起来。
梁文元送走二人后,进灶房看,六妹、采芳和栗巧莺说说笑笑做着饭,她也没多待,进了屋,刚把几个茶碗收好,就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
迎出来一看,杨二田带着新买的骡子回来了。
杨二田笑眯眯地叫来采芳,“芳儿,看看!这头骡子咋样?”
“爹你让她看,她能看出来什么?”杨平顺双手抄着袖管,围着骡子直转悠,“花了多少银子?”
杨二田伸出手指头比了比,“五两银子,多亏了咱亲家啊,正好还跟你六叔一起买,人家牲畜贩子就给算得便宜了些。”
“阿爷,这是……马骡?”东子拍了拍骡子的身子。
“是啊,刚两岁,牙口也不错,四个蹄子很有劲!”杨二田很是高兴,有了这个大家伙,往后采芳回娘家多痛快啊!
作为骡子的真正主人,采芳却不敢靠近,可能习惯了放牛,猛地来一头这么高大的牲畜,有些胆怯……
大海问栗巧莺,“什么饭?跑了一上午,有些饿了。”
“吃馒头,一会炒两个菜就行,去洗洗吧,马上就能吃饭。”栗巧莺说道。
“好,我们都去洗洗。”杨二田把骡子交给杨平顺,去找水盆了。
杨平顺牵着骡子送去了后院,就听到六叔家也热闹非凡,杨平顺笑了笑,心道今年秋收后,家里是不是再添头骡子呢?
各自收拾干净,午饭也做好了,纷纷就坐,各拿一个大馒头,狂塞几口解了饿后,才顾得上说话。
“现在的牲畜贩子可了不得,听说好些商队都从西域回来的,好些马匹都是西域马!模样是好,就是贵啊。”杨二田感慨道。
“爹,我还瞧见一头金色皮毛的马,他们叫汗血马!真的太漂亮了!”得禄一脸神往,“可惜那匹马是贡品,还有官差守着,要送去京城的。”
一家人听得很仔细,秦先生点点头,“我听说哪怕是战马里,汗血马也是一马难求啊!咱们的战马多是蒙古马。”
“我还是头一回见到那么好看的马!”得禄眼睛发亮,“爹,咱家也买匹马吧!”
“傻孩子!咱们农家买马,也是普通马匹,跟战马完全比不了啊!”秦先生乐了,“你见到的那匹汗血马,哪怕是把咱全家卖了,都买不起两条马腿啊!”
杨二田愣了愣,“这汗血马这么贵?”
“可不是,汗血马从西域再往西边的地方过来的,这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好马也要折腾坏了啊,更何况咱们并没有汗血马的种马啊!想要汗血马就要去买,能不贵吗?”
秦先生点点头,“再者说,连得禄都能看出来是宝马,这西域的人难道不知道?得禄见到的这匹马估计在西域就是难得一见的宝马!”
秦先生看一家人听得愣愣地,笑着捋了捋胡子,“我读书的时候,有个残了的老兵,给我讲过军队的事情,他说啊,但凡是军中将领,就稀罕两样东西!”
一家人又纷纷看向秦先生,秦先生不慌不忙揭晓了答案,“骏马与宝剑!”
大海跟双胞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尤其大海,他学了武,对好的兵器也是爱不释手,甚至连栗巧莺也很喜欢兵器。
“哥,你喜欢用剑吗?”得福问大海。
“我?我擅长用枪,长枪短枪都行。”大海比划了两下。
“你哥的枪在镖局里数得上的!”栗巧莺笑眯眯地说道。
大海用枪,她必须承认,身形流畅,力量到位,杀伤力很大,就连练武的老师傅都说大海是用枪的好苗子。
“那嫂子呢?”得禄问道。
“我?我是什么都会,但没有什么精通的。”栗巧莺有些遗憾,小时候贪多嚼不烂,什么都想学,刚学会,就扔一边转而去学新的了,导致现在什么都不出众。
“你嫂子使用断刃厉害,就是菜刀,你们两个小心啊,别招惹你们嫂子!”大海用筷子点了点双胞胎。
双胞胎:……
秦先生哈哈一乐,“大海啊,问镖局了吗?啥时候去府城?”
“问了,我三天后去镖局,跟师兄们一起,在府城待十天左右,估计我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回来,还能赶上个春播尾巴。”大海说道。
“哥,别忘了帮我医书啊!”得福连忙道。
“忘不了,放心吧,什么都不买,也不会忘了买书。”大海笑了起来。
“对了,大海啊,去了府城,记得给芳儿买一套好一些笔墨纸砚,记得买好的!这可是芳儿的嫁妆!”梁文元说道,“娘给你十两银子,要是不够,回家了再问娘要。”
大海点点头,“那我这次就只带书本了,我听师兄说,因为西域太平,商队往来的多,镖走的勤,我估计到了府城我也没多少机会闲逛了。”
“行啊,就带书本吧,往后你经常走府城,不怕没机会带其他东西。”杨二田点点头,他现在意识到了书本的重要性,哪怕再贵,他也舍得,贵有贵的道理啊!
不看书本,他都不知道头发还能入药,试问整个杨家村有谁知道?
大海看向栗巧莺,要说这次出门最舍不得谁,那肯定是他媳妇了!
大海叹口气,搂着媳妇睡觉的日子,还没够呢,就要出门了……
这话一出口,被栗巧莺好一顿笑话,“真没出息,瞧瞧你这样子……”
“我这样怎么了?我舍不得媳妇不正常吗?”大海有些恼。
栗巧莺却咯咯咯得笑了起来,大海慢慢脸红,最后恼羞成怒,压着栗巧莺好一顿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