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教我学针灸》第十四章:小肠经穴位应用
山林深处,医庐被缭绕的云雾与摇曳的翠竹环绕,静谧祥和,仿若世外桃源。医庐内,药香弥漫,丝丝缕缕钻进人的鼻腔,安神宁心。孙思邈一袭素袍,长须飘飘,周身散发着超脱尘世的气质,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却也赋予他洞悉一切的睿智。此刻,他目光如炬,凝视着医庐中央,双手缓缓抬起,掌心相对,开始施展仙法。
刹那间,医庐内的空气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搅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孙思邈口中念念有词,周身泛起一层柔和而神秘的金色光晕,那光晕越来越亮,如同一轮金色的太阳在医庐中冉冉升起。光芒中,符文闪烁,这些符文像是古老的密码,蕴含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
随着孙思邈双手猛地向前推出,金色光芒如闪电般射向医庐中央,爆发出一阵耀眼的强光。强光逐渐消散后,一位产后乳汁不通的产妇,在家人的簇拥下凭空出现。产妇面色憔悴,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她的家人也是一脸担忧,神色凝重,脚步匆匆。产妇的丈夫眉头紧皱,声音焦急地说道:“大夫,这可如何是好?孩子饿得直哭,她却没有奶水,急死我们了!”那声音中充满了无助与急切,在医庐内回荡。
我在孙思邈充满信任与鼓励的目光注视下,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的紧张,稳步走到产妇身旁。我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着缓解产妇痛苦的责任。在孙思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有条不紊地为产妇进行治疗。
我先将目光聚焦在产妇的少泽穴上,这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虽位置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通乳开窍的关键所在。我轻轻托起产妇的手,找到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的少泽穴。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与卫生,我先用酒精棉球仔细地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消毒完毕后,手持一根极细的三棱针,眼神专注而坚定。此刻,整个医庐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轻声对产妇说道:“别紧张,就像被蚊子轻轻叮一下,很快就好。”话语中带着安抚与关切,希望能减轻产妇的紧张情绪。随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点刺少泽穴,瞬间,几滴殷红的血液从穴位中渗出。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凝聚着我对中医穴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及想要帮助产妇解决问题的决心。
点刺少泽穴后,我又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膻中、乳根等穴位。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是人体的气会,有宽胸理气、通乳的功效;乳根穴则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对促进乳汁分泌有着重要作用。我运用轻柔的按摩手法,将双手轻轻放在产妇的穴位上,手指缓缓发力,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节奏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产妇的表情和反应,根据她的感受适时调整手法的轻重和频率。每一次按摩,都像是在与穴位进行一场对话,通过指尖传递着治愈的力量,希望能唤醒产妇体内沉睡的乳汁分泌机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为产妇进行了几次治疗。每一次治疗,我都全力以赴,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产妇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法。经过几次精心治疗,奇迹终于发生了。产妇的乳汁逐渐通畅,那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对我和孙思邈的医术感激不已。产妇的丈夫激动得眼眶泛红,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太感谢你们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啊!”那真挚的话语,充满了感激之情,让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还没等我从这份喜悦中完全回过神,孙思邈再次施展仙法。只见他双手快速舞动,在空中勾勒出复杂的图案,口中咒语不断。随着他的动作,医庐中再次泛起金色光芒,光芒汇聚,一位捂着肩膀、面色痛苦的中年男子现身。男子眉头紧皱,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艰难地说道:“大夫,我这肩膀疼得厉害,连抬都抬不起来,晚上睡觉都被疼醒,救救我啊!”
我赶忙上前,通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判断他是长期劳作导致肩部经络气血阻滞,引发疼痛。我首先想到小肠经上的天宗穴,它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是治疗肩部疾病的要穴。我让男子趴在床上,充分暴露背部。先用热毛巾热敷其肩部,放松肌肉,随后将双手搓热,找到天宗穴,用拇指指腹缓缓发力按压。起初,男子疼得倒吸凉气,我轻声安慰他放松,一边根据他的反应调整力度。按压时,我详细地向他解释:“您感觉到的酸痛是气血正在被激发,这个穴位对您肩膀的疼痛很关键,坚持一下,气血通畅了疼痛就会缓解。”男子听后,努力放松身体,配合我的治疗。
按压天宗穴数分钟后,我又选取了肩贞穴和臑俞穴。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能疏通肩部气血;臑俞穴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对缓解肩部疼痛也有很好的效果。我采用点按和揉按相结合的手法,在这两个穴位上操作。点按时,我节奏均匀,力度适中,以激发穴位的经气;揉按时,我手掌紧贴穴位,以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带动皮下组织,促进气血运行。随着我的治疗,男子的表情逐渐放松,他惊讶地说:“奇怪,好像没那么疼了,肩膀也能稍微动一动了。”
接下来的一周,男子每天都来医庐接受治疗。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手法和穴位刺激强度,还教他一些简单的肩部康复锻炼方法,比如缓慢地做肩部的旋转运动,以及手臂的上举和后伸动作,叮嘱他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一周后,男子的肩膀疼痛大幅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他感激地说:“太神了,我原本以为这肩膀要废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谢谢你们!”
送走男子,孙思邈双手合十,掌心间缓缓升起一团柔和的白色光芒,光芒中似有星辰闪烁。光芒扩散,一位捂着耳朵、神色痛苦的老人出现。老人声音颤抖地说:“大夫,我这耳朵突然就听不见了,还嗡嗡响,这可怎么办啊?”
经过诊断,我判断老人是因小肠经气血不畅,耳部失养导致耳鸣、耳聋。我决定先从听宫穴入手,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是小肠经与耳部联系的重要穴位。我让老人坐在椅子上,保持张口状态,用手指轻轻点按听宫穴,同时嘱咐他配合做吞咽动作。点按过程中,我不断询问老人的感受,调整力度和节奏。我耐心地向老人解释:“您做吞咽动作可以帮助耳部的气血流通,和我点按穴位配合起来,能更好地缓解您的耳鸣。”老人认真地点点头,努力配合着。
随后,我又按摩了老人的天窗穴和天容穴。天窗穴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天容穴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这两个穴位对调理耳部气血也有帮助。我在按摩时,动作轻柔而细致,从天窗穴开始,沿着颈部的肌肉纹理,慢慢按摩至天容穴,反复多次。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老人惊喜地说:“我能听见一些声音了,耳鸣也没那么严重了,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解决完老人的问题,孙思邈双手在空中虚抓,而后猛地向地面一按,一位抱着胳膊、表情痛苦的年轻女子出现。女子说:“大夫,我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胳膊就一直疼,使不上劲。”
我检查后发现,她的手臂疼痛与小肠经气血不通有关。我先在小海穴进行按摩,小海穴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是小肠经的合穴,对肘部及上肢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用拇指指腹在小海穴上弹拨,女子疼得微微皱眉,但很快就说感觉手臂有股暖流通过。我向她解释:“这是穴位的经气被激发了,对您手臂的恢复很有帮助。”接着,我又针刺了阳谷穴和腕骨穴,阳谷穴在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头的桡侧凹陷处,腕骨穴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这两个穴位能疏通手臂经络气血。针刺时,我严格遵循消毒流程,进针角度和深度都把握得十分精准,根据穴位特点和女子的体质,采用适当的提插和捻转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和按摩治疗,女子的手臂疼痛逐渐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她开心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我又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了!”
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让我对小肠经穴位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孙思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中医之路漫长,小肠经穴位应用只是其中一部分。病症千变万化,你要不断学习,用心感受每一位患者的病痛,用爱去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良医。”
我郑重地点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古老而神奇的医术传承下去,不断探索中医的奥秘,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在这宁静的医庐里,我在孙思邈的教导下,不断成长,向着成为一名卓越中医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