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到了富阳,苏轼独自游览了县治以北五里的普照寺,这是一座唐代李太白就曾到过的历史悠久的古寺。

游罢普照寺,苏轼又顺道游览了县治北四里延寿院门前的东西两座庵堂。

在妙庭观董双成故宅,流传着董双成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的故事。

董双成本是西周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灵秀的气韵,后逐渐被演绎成了神话人物。传说此女商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是她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驾鹤仙去的地方。

妙庭观旧号明真,世传为董双成之故宅。

传说在此座宅院里曾出土过一尊盛放丹药的铜鼎,刚出土时,鼎上还盖着一只铜盘,鼎的下面用琉璃盆作为底座。后来鼎下的铜盆破碎了,铜鼎里的仙丹也被尽数抢去,等苏轼到来之时,就只剩下铜鼎与铜盘了。

置身于这一座曾被历代文人所偏爱的美丽女子的故宅,苏轼一口气作了两首诗,诗中提到了仙丹炼制要九转才能丹成。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即可得仙。

“九转仙丹”的各个阶段分别为:第一之丹名曰丹华,第二之丹名曰神丹,第三之丹名曰神丹,第四之丹名曰还丹,第五之丹名饵丹,第六之丹名炼丹,第七之丹名柔丹,第八之丹名伏丹,第九之丹名寒丹。

凡此九丹,但得一丹便仙,不在悉作之,作之在人所好者耳。凡服九丹,欲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之害矣。

传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董双成炼成了一炉“百花丹”,异香扑鼻,传播至数里之外,自食数粒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历史上,最早的“仙丹”其实原指借服用仙果仙草来达到长生的。在“鸡犬升天”传说中,汉代的淮南王刘安成仙后,服食剩下的丹药就放在庭院中,谁知被院子里的鸡与犬偷食,这些鸡犬最终也尽得升天。

当然,炼制仙丹无非就是古人对于长生不老最为朴素的崇拜了。

杭州新城县(今富阳新登镇)在杭州西南一百三十里,在前往新城的道中,苏轼所到之处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新城县令晁端友治下的繁荣景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新城道中二首》)

这是苏轼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了苏轼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以及对于晁县令政绩的赞美之情。

回杭州前,苏轼经过了富阳县的一处山村,不知怎么回事,他竟然连赋五绝。

这五首绝句,都看似平淡地描写了江浙农村的山野之境,实则是大有文章(至少在变法派看来),为了能够一展其貌,在此全文录出:

《山村五绝》

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其二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先说第一首,“无象太平”源自《旧唐书》中宰相牛僧孺上奏唐文宗的话,面对文宗“天下何时当太平”之问时,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无象太平”本意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来被引申为讽刺封建官僚的粉饰升平。

苏轼在此处引用这一典故,用“孤烟起处是人家”借描述炊烟来掩盖上句的题旨,本身就极为巧妙。所以在这五首意境奇佳的七绝中,第一首历来被首推第一。

第二首中的后两句,引用的是《汉书》中的典故,我们都知道苏轼自小就熟读汉书,因此里面的典故那就是信手拈来。

《汉书》中记载,龚遂做渤海(今河北仓县东)太守时,适灾民作乱,龚遂不带一兵一卒,单车赴任。

到任后,先以文书布告吏民,并命令解除镇压农民的官吏,规劝起义者归田。民间凡有带刀持剑者,就劝其卖剑买牛,买刀买犊,致力农耕。

数年之后,渤海郡果然出现了一派升平殷富的景象。

苏轼初到杭州任时,发现由于新颁布的盐法太过苛刻,致使当地铤而走险贩卖私盐者,常常数百人纠集一处,多带刀仗、满副武装以抗衡官府。

所以,对此情景苏轼不免想到了汉代的龚遂之政,就在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倘若当下的盐法稍加宽平,令人舍弃刀剑而买牛买犊,那么就根本不用什么布谷鸟来催促,老百姓便会勤加耕作。

第三首的“闻韶忘味”引用的典故是:孔子在齐国时,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这首诗是说,山中的贫民饥饿无食,虽然老了还能到山里采一些竹笋或蕨菜来勉强充饥。

而有些边远之地,动辄数月无盐无食,不知他们该怎么过活。

古代的圣贤毕竟是圣贤,他们或许能够听听韶乐就把肉味给忘了,我们的山野小民岂能食淡而乐乎?

在苏轼这一时期上书朝廷的奏章里,也如实地反映了江浙一带的山野贫民,数月都不曾食盐者“大有人在”这一事实。

第四首说的是,每每到了开始发放青苗钱的时节,到县中的酒库买醉者暴增,以至于到手的青钱转手而逝,乡民多有徒手而归家者。

乡村之人,一年两度的春秋税,又要数度地去城里请纳和预买钱,如今又增添了助役钱。所以说,庄户人家的小孩子,每年都要数度地穿梭于城乡两地,以至于别的什么没有学会,倒是城里人的口音全都学的惟妙惟肖。

第五首的前两句,“窃禄忘归我自羞”,说的是苏轼自己,而“丰年底事汝忧愁”中的“汝”说的却是弟弟苏辙,这里有苏轼面对时弊,相约弟弟解甲归田之意。

纵观上述五首看似描写山村风景实则暗讽当时弊政的诗作,加上当时苏轼向朝廷的上书内容,就知道了在苏轼眼里当时的新法在民间的一些具体反映。

关于苏轼研究颇深的《汉书》,东坡先生尚且像这样地用功,我们这样中等天赋的人,难道能不勤奋读书吗!

苏轼对《汉书》进行了多次精读和抄写。

据记载,苏轼曾多次精读《汉书》,并在每次阅读时专注于不同的类别,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财等,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此外,苏轼还曾手抄《汉书》三遍。第一次抄写时,每段选取三个字作为标题;第二次抄写时,选取两个字;第三次则只选取一个字进行抄写。这种反复阅读和抄写的方法帮助他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苏东坡被贬为黄冈团练副使时,负责农业的官员朱载上曾经到黄冈设署办公。

有一天,朱载上去拜见苏东坡,到了苏家门口,负责接待拜客的人已经通报了访客的名字,可是苏东坡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出来见客。

朱载上想留下来等,却感到 有些倦怠;想到要离开,可是自己作为访客名字已报了进去。

就这样犹豫不决了好长一会儿,苏东坡才出来见客,向朱载上表达了让他久等的愧疚之意,并且解释说:我刚才要了却一些每天必做的功课,让您久等啦。

两人坐了下来,说完了一些别的话题。

朱载上便问道:刚才先生说的每天必做的功课是什么呢?

苏东坡回答说:抄写《汉书》。

朱载上不解地问道:以先生之才,开卷一览,即可过目不忘,还用得着抄吗?

苏东坡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亲手抄过三遍了。开始是读一段抄三字为题;第二遍抄两字,现在只抄一字。

朱载上听后起身离开座位问道:不知道先生 摘抄成的书册是什么样子的,冒昧地希望先生能教导我,可以吗?

苏东坡就让手下的老兵从书桌上拿来一册给朱载上,朱载上看了看,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苏东坡说道:你可以试着列举题签中的一个字。

朱载上像苏东坡所说的那样做了。

苏东坡便应和着他说的那个字,把与那个字有关的《汉书》中几百个字的记述背诵了出来,竟然没有一个字的差错或遗漏,凡是后来几次随意挑选的字,他都能像前面这样子把相关章节背诵出来。

朱载上叹服了好长时间,说:先生您真是有被贬谪的神仙的才份啊。?

熙宁六年(1061)二月初十,这个癸丑年的春分已过,杭州下了一场春雪。

在苏轼看来,漫长的冬日已过,充满希望的春日也就不会远了。“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癸丑春分後雪》)

到了次日,婺州知州苏颂携其子苏嘉自婺州来杭。

这个苏颂,苏洵在世时,就曾与之联宗,后世的苏轼家族与苏颂家族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生死之交的密切交往史。因此说,苏轼与苏颂一生的血肉联系,宗亲关系是他们交往的情谊基础,工作关系是他们交往的道义基础,而政治立场大致相同则是他们交往的政治基础。

此次苏颂父子的前来,苏轼也是极为重视与欣慰的。他郑重地邀约了知州陈襄作陪,还有孙奕、黄灏、曾效章等人一起与苏颂父子游览了杭州的石屋洞。

说到杭州,西湖永远是绕不过去的风景,诚然西湖的四季皆美,而更兼杭城神韵的景观却藏在其后的群山之中。西湖周边的群山其山虽不高,但却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无数,更是聚集了不少闻名于世的古洞,如满觉陇一带的石屋洞便是如此。

这些古洞藏于深山,多有佛道造像和摩崖石刻,也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与传奇佳话,细细探究其乐无穷。

石屋洞位于南高峰烟霞岭下,比较好找的入口位置是满觉陇路与五老峰隧道交叉口,是有名的烟霞三洞之一,与水乐洞和烟霞洞齐名。

石屋洞内很宽敞,形如一屋,故名石屋洞,吴越国时期曾在洞前建寺,如今已无存。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曾在此躲过金兵追击,定都杭州后便封石屋洞为“南山第一洞天”。

石屋洞内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壁上有佛祖、菩萨、罗汉和飞天的浮雕,其中最早的作品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

苏颂在杭州的一把手与二把手的陪同下游玩了石屋洞之后,苏轼还专门带他去夜游了西子湖,到了杭州,游西湖这一保留节目自然是杭城人上乘的待客之道。而因苏轼的此次游览,石屋洞遂变成了如今游人口中还在津津乐道的人文话题。

夜泛西湖之时,同为苏轼知己的苏颂意气风发地唱和了苏轼的旧作《腊日游孤山》诗,苏轼还把近期新作的数首诗作呈给苏颂品赏。苏轼此前曾亲往婺州(今浙江金华)拜访过苏颂,在婺州与苏颂就汉赋的创作之法进行过详细的探讨。

记得苏轼在去往婺州的途中,经过七里濑时,还赋《行香子》词两阕。只是此词无名,暂且不述。

这里的“七里濑(”水流沙上为“濑”),一名七里泷、七里滩,又名富春渚,为今浙江桐庐县城南富春江段的一处着名峡谷。

自胥口至钓台河段,绝壁夹峙,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得名。

在此处行舟,惟视风力为迟速,故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谚。北岸富春山(一名严陵山)相传为严子陵垂钓处,元代黄公望举世闻名的《富春山居图》长卷,即取景于此处。

宋永初三年(442),谢灵运自京都建康赴永嘉太守任,途经富春江畔的七里濑,曾作过五言古诗。

宋时的“七里濑”隶属严州建德(今杭州建德市),过了七里濑即进入到婺州地界。有了谢灵运的加持,七里濑也就成了连苏轼也乐于前往凭吊的人文之所。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靖康之耻?天命神棍为大宋续国运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魂回东汉从屯田开始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梦回晚唐之横扫天下三国:最强谋士综武之大明帝国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我在古代当土匪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天下安康楚韵红楼:帝国柱石高武大秦:公子如玉,世无双唐逗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江山,美人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北明不南渡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我的科学时代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逃生三国神探张天海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明末之我有系统无敌九皇子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