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上一章所提到的“税熟贡新,劝赏黜陟”之中,我们详细阐述了国家如何精心制定出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一方面通过奖励那些辛勤耕耘、积极劳作的农民来激发整个社会对于农耕的热情与投入,另一方面则严厉地惩处那些偷懒怠工之人,以此树立良好的劳动风气和价值导向。

同时,对于各级官员而言,同样有着一套严谨且公正的考核机制。根据他们各自在工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国家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大小,来决定其职务的升降任免。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职位上的调整变动,更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赏赐作为激励手段。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式各样的官员也层出不穷。他们有的是出身贫寒但凭借自身不懈努力而逐步走上高位的励志典型;有的原本位高权重却因贪婪腐败最终被革职查办的反面教材。在所有人当中,这些优秀的人们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以及这些品质的表现呢?这就又要提到我们《千字文》的第二部分人的品行的修炼了。这些品质的表现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便介绍两位人物以及其代表的优良品性的表现——“孟轲敦素,史鱼秉直”。我们也来到了《千字文》第四部分的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主要讲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养性,讲的是人的性情方面的培养。

讲《千字文》我们还是尽量从字的本身讲起,让大家了解这个字,然后在进行系统的讲解,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每个字的来源也能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从修辞上来讲这两句采用的是对仗的修辞手法,“孟轲”对的是“史鱼”这来那个格式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有名的人物;“敦素”对的是“秉直”,讲的是两个人所秉承的品质。我们先说“孟”字。

“孟”,最早见于金文。其字的构型意义说法很多一种说法认为其字形是由“子”“皿”两个独体字组成的象形字。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个“从子,皿声”的形声字;因为由容器形演变而来的“皿”字与“孟”字读音相近(均属明母阳部)。金文中孟字的字形就像一个婴儿(子)在容器中的样子,表示给初生婴儿冲洗的意思。洗浴为人始生第一件事,所以“孟”有开始 的意思,如春季的第一个月称“孟春”,冬季的第一个月称“孟冬”。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些问题,既然生儿孟仲叔季人人都首先要洗净,人人都有这个“始”,那么人人都可称“孟”,也就不会有“孟仲叔季”的说法。

《说文解字》:“孟,长(zhǎng)也。”说的是“孟”是长子,也就是第一个儿子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伯(孟)仲叔季,代表着每个人的长幼顺序,这在古人给自己取的字里面能够看得出来。曹操字孟德,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这里“孟”和“伯”都代表的也是长子的意思。两者都是长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里的“长”,是特指长子,虽然都是长子,却还是有所区别的。《礼纬》里面讲:“‘庶长曰孟。’然则嫡妻之长子者称伯,妾之子长于妻之子则称孟,所以别嫡庶也。”是嫡长称伯,庶长称孟。在宗法制度下,“大人世继以为礼”。只有嫡长子才能世袭爵位,庶长子是被排除在外的。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在此之前自然没有嫡庶之分的。

也有人说“孟”是古人弃、食长子的习俗。说是从当时的婚姻状况而言,婚后的第一个儿子不能确认为亲子,古人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丢弃,一是吃掉。“孟”字就是古人蒸吃首子贮存在文字的信息。幼儿盛在盘皿中,就是蒸着吃。。综上所述,“孟”是不能确认为亲子的长子,“食之”以确保后来亲子的继承权。

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春秋战国时代还保留着食长子的古俗。《墨子·鲁问》:“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列子·汤问》说:“越之东有辄木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可见时至东汉,周边国家食首子之旧俗犹存。这种说法是否是当时华夏大地之前的习俗或是什么习惯,咱们姑且存之。随着文明的进步,婚姻状况具备了确保首子为亲生子的条件,于是才有长子继承制,但长子要分嫡庶,庶长子无权继承,所以把庶长子称孟。这就是“伯”“孟”之分的深刻的历史背景。后来“孟”指的不仅仅是长子,也指长女。

“轲” ,形声字,最早出现于篆文。在篆文中的字形左边是 “车”,右边是 “可”。“车” 作为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车有关;“可” 作为声旁,提示读音,从字形上可以推测其初始含义可能和车的某种特性或与车相关的动作有关。“轲” 的本义是接轴车。古代一种用两木接起来的车轴的车称为 “轲”。这种车在结构上可能有其独特之处,该字形象地描绘了车轴相连的构造,车轴的连接方式或许是其主要特征。

“轲” 在历史上最着名的用法是作为人名,如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孟轲)。因此,轲的解释意义不仅停留在字面的交通工具,更深层次上,它代表了历史人物和思想的传承。

“孟轲”指的是被称之为儒家亚圣的孟子。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 - 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人,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 “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孟子早年丧父,是由其母亲仉氏抚养长大的。

仉氏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创造最优渥的条件,不惜历经千辛万苦,先后三次搬迁居所。这便是传颂千古、脍炙人口的“孟母三迁”之典故。起初,孟家居住在一处临近墓地之地。年幼的孟子每日耳濡目染,竟学起了丧葬之事,模仿送葬之人啼哭跪拜等举动。孟母见此情形,心中焦虑万分,深知此地绝非久留之所,恐长此以往会对孟子的品性和未来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乎,孟母毅然决然地带着孟子搬离了这片墓冢环绕之地。她们几经辗转,最终落脚于集市附近。本以为此处热闹繁华,能让孟子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有益于其成长。岂料,孟子却又受到商人买卖吆喝之声的熏陶,开始热衷于讨价还价,模仿商人们的言行举止。孟母见状,再次陷入沉思,深感此处亦非理想之地。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孟母又一次下定决心举家迁徙。这一回,他们搬到了一所学堂旁边。自此,孟子每日都能听到朗朗书声,目睹莘莘学子们勤奋向学的身影。渐渐地,他被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也开始潜心向学,立志成为一名博学之士。而孟母看到孟子如此变化,心中终于宽慰下来,明白这次总算找对了地方。后来,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成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诸国,但未能见用?24。晚年回到家乡邹国,传道授业,着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他强调“仁政”,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实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着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敦”,形声字。从攴,??(chun)声。形旁“攴”为手持械器击打的意思,表示敦的本义与击打有关;“??”为从亯从羊(会以羊祭享意)羊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表示古代祭祀进献贡品的青铜器具。所以,敦也是古代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从其字形上来看,最初假??为敦,表示的有攻伐、挞伐的意思。《说文解字》:“敦,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但这种意思在后世已经不常见。反而由于青铜器都是比较沉重厚实而引申出了厚实、厚重的意思。《五经文字》和《十三经注疏》:“敦,厚也。”形容人的便是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的意思。后来又引申出督促、督导的意思,《尔雅·释诂》:“敦,勉也。”《十三经注疏》:“敦者,厚相勉也。”例如敦促。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推崇,崇尚的意思。郑玄的《毛诗笺》:“敦,治也。”

“素”,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字形上部就像丝线下垂的样子;质地柔软,富有光泽,拿着呈下垂状态,是丝织品的特点。下半部是“糸(mi)”字,像一束丝的形状,表示丝织品。其中没有染色的叫做素,表示细白光泽的丝织品,也就是白色或本色的生绢。素的本义指未经加工的细密的本色丝织品。《说文解字》:“素,白致缯也。从糸、??,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素取得是丝织品的色泽,保持本色的丝织品便为素,其色泽也就称之为素。

后来其字义引申指白色‘本色的意思,又进一步引申指颜色不艳丽、素淡、素雅的意思。再引申为不加修饰的意思。《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还引申指本性、本质。《尚书大传》:“定以六律、五声、八音、七始,着其素,蔟以为八,此八伯之事也。”。也引申为副词指一向、向来、本来的意思。例如:素昧平生。素又用于饮食,和荤相对,指蔬菜、瓜果等。“素”做名词性语素时,指构成某一事物的最单纯的、最根本的物质或物质单位。如“色素”“叶绿素”“语素”等。“

“孟轲敦素”字面意思是孟子崇尚人们质朴的本质,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这体现了孟子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即保持人的质朴本性,真诚的内心,不被外在的物欲和虚荣所迷惑。第二方面是说是要我们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孟子在其学说中提倡人们要坚守 “仁、义、礼、智” 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的根基实就是人的质朴善良的本性,做人的本位。人必须坚守本位,不能越位而行。

讲完孟子,我们继续讲“史鱼秉直”。

“史”,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史与事、使、吏同源是同一字,后代分化为四字。在甲骨文的字行为从又持中,“又”在古代表示的是手之的样子,这里的“中”有两种说法为猎具或是书册的意思,综合下来的意思手持猎具或书册做事的意思。由此可见,其本义是记录猎获物的人,也指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吏。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下吏能书者,勿敢从史之事。”引申指佐吏、历史、史籍、文辞等。后来引申主要表示历史、史官、史书等含义。

“鱼”,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早期甲骨文中的“鱼”字就是非常形象,从形体上可看出有鱼吻、鱼眼、鱼身、鱼鳍、鱼鳞和尾巴,线条虽简,但样样俱全。鱼”字上的背鳍及腹鳍完全消失了,鱼体鱼鳞变为“田”,尾鳍化作四点底(灬)。到了现代简化汉字,鱼的尾巴形成了一条横线。鱼是一种水生的冷血脊椎动物,用鳃呼吸。作为本义,“水生脊椎动物”也始终是“鱼”字最常用的意义,而“鱼”字之义却并不仅限于本义:一些似鱼而实际非鱼的动物,因其与鱼形似,也被称为“鱼”。

由于鱼的读音与“余”相同,因此,民间习惯说“年年有鱼(余)”,也就是丰足的意思。民间年画有不少对鱼的刻画,正取意丰足、吉祥。现在这种年画不多见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间年画中,画得最多的是一个坐在莲叶上的大胖娃娃怀抱一条大鱼的形象,代表年年有余。而且,在大年三十晚上的丰盛菜肴中,鱼也是不可或缺的,寓意也是连年有余。

鱼字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即书信。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双鲤鱼”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形,中间放置书信。后人便把“鱼书”代指书信。“鱼沉雁杳”就是比喻书信断绝。

史鱼指的是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时的大夫。他姓史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故称祝佗。吴国的延陵季子经过卫国时,赞史鱼为卫国君子、柱石之臣。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临死嘱家人不要“治丧正室”,以劝戒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臣(弥子瑕)。史称“尸谏”。孔子称他为“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秉”, 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的左边是一棵禾苗,有叶子和禾穗,禾穗弯垂;右下方是一个“又”(古代表示手的意思)字。两相会意,表示用手拿禾。古人们按照描实的手法,用禾、手会意,创造了秉字。甲骨文中其古字形像手拿着的一把庄稼。由此可见,“秉”本义是手持禾束的意思。隶书中把手写成了一个“彐”字,形成今天的“秉”字。《说文解字》:“禾束也。从又持禾。”

由手持禾束引申为表示手拿着、持着这个动作的意思。《诗经·邶风·简兮》:“左手执龠(yuè),右手秉翟。”进一步引申为掌握、主持等意思,《诗经·鄘风》:“匪直也人,秉心塞渊。”后来又由拿着、持着这个动作引申出保持、坚持的意思。《晋书·李含传》:“实有史鱼秉直之风。”由于一个人一直保持而引申出一个人一直保持的一种天赋或性情,也就是秉性或禀赋。

“直”,会意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其古字形下部是一只眼睛(“目”),上部是一道直线,表示目光专注、直视前方的样子。《说文解字》:“直,正见也。从??从十从目。”“直”的本义指直视、不弯曲的意思;与 “曲” 相对,由此又引申为竖向垂直。用作动词时,“直”表示伸直。不弯曲,就是一直到底,不拐弯抹角,所以,“直”字又引申出表示一直到底、不经周转的意思。后又由本义引申指正对着、直接朝向。

“直”由目测眼光的正和直,引申出了容貌端直的意思。《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这是说君子的举手投足要稳重文静,要恭敬端直。在这里,直的意义与“端”同,是说君子的目光和脸部表情都要端庄正直。于是由外貌再进而引申出内心的正直和品行的端正等意义来。后来强调了其正视、正直的含义,并由此引申出正直、公正的意思,后来进一步引申为直率、坦率的意思。

“史鱼秉直”字面意思是史鱼秉持正直的品性。这体现了史鱼刚正不阿、忠诚正直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赞扬。它也用来形容人公正无私,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贵,为正义直言不讳。哪些方面体现了史鱼秉直的性格呢?我们还是看一下历史的记载。

《大戴礼记》讲卫灵公之时:“蘧(qu)伯玉贤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史鱼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贵之,召迷子瑕而退,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鱼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卫灵公时,卫国有个叫做蘧伯玉的人才很有能力,但得不到卫灵公的重用,迷子瑕品行不好却被重用。内心很是忧虑,但屡次进谏,卫灵公始终不采纳。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在自己将要去世前,他把儿子叫了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这两句写了两个人物——孟子和史鱼,两个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孟子一生崇尚“仁义礼智”这四项做人的基本准则,并将其奉为圭臬。他始终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操守,以仁为本,义字当先,遵循礼法,展现出超凡的智慧。而史鱼则以正直无私、秉公办事着称于世。他心中毫无偏私杂念,对待任何事务皆一视同仁,一切都是从国家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孟子与史鱼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品行端正且坚守原则。无论是身处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还是归隐田园,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他们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地坚持本心去行事。这种对自我内心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原则底线的坚定守护。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如同孟子和史鱼一般品行端正、坚守原则的仁人志士存在,我们的国家才得以不断发展进步,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被召唤到异世界开始第二次人生股市闲谈沙漏将倾全网塌房后,大家都在抢嫂子娘子别走,为夫一定认真背夫纲福运农家小辣妻霍格沃茨:格林德沃家的叛逆小獾末世:丧尸情敌变男友后超凶的四合院之开局从拒绝带饭盒开始【红楼】贾府抄家之后的荣华路斗魔圣界穿书之逆转乾坤被全网黑遍,我在荒岛直播中爆红顾少宠妻成瘾:娇妻又怀孕了涅盘:崛起之路修仙想咸鱼,不可能!二婚嫁豪门被宠疯,前夫和儿子眼睛哭瞎惊爆!腰软圣女众美男俘获手札人在游神,见鬼起乩增损二将人在方舟:振兴卡兹戴尔黑莲花重生,嘘!乖乖躺板板哦宫远徵:姐姐,你想逃去哪?冥王夫君深夜来逆宠仙缘综武:盲盒小店,绾绾一发入魂沉睡万年,两岁小僵尸凶萌来袭帝皇的猎犬HP:开局掉在纽蒙迦德快跑!狗系统有毒穿越七零她成了村长家的儿媳妇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夫人娇媚,要将军哄哄抱抱又亲亲40k,但随身携带讲话器精致利己的后宫生活神君大人又又又渡劫失败了jojo:DIO兄妹的不妙冒险年代文里养三娃?还好我有金手指在陷入永恒黑夜前一人:道爷我啊,是修仙的!四合院:众禽想吸血?抬手一巴掌枫叶红了原神化身荧妹的我加入聊天群学霸的疯癫小男友穿越反派的我只想苟活反派们都宠宠宠宠宠宠宠宠我魔法带不走的悲伤可以用爱抵消吗离谱!踹了前任,立马升格小舅妈带着购物系统在古代当仙女小厂会计逃跑记惊悚剧本:从婴啼寝室开始
伍文书屋搜藏榜:嘘,绿茶妹妹她又开始演戏啦我的假女友想要转正爹地又来求婚啦九阳剑圣精灵文娱两手抓,全球最强训练家一个废物的365天绝世月仙柯南之人在酒厂,铃木三少爷直播借法,请相信科学长恨歌之爱恨情殇猫霖霖的秘境探索重生后,我将前夫虐成渣重回我姐当校花的那几年重生:娇娇被九千岁宠成宅斗王者尊上请滚开,公主她要飞升了快穿:缘起缘不落鸿蒙浮尘绝世剑道仙罹龙王令之渔歌娇宠贵妃君上快过来别装了!我才是将军府嫡女第五人格之在庄园中嗑到嗨!平行世界:独宠时代少年团重生八十年代在港娱乐圈帅哥通讯录盗墓:化龙传说吃瓜!佛系学神被跻身一线爆红我有一副美人图男友来自清朝我在修仙界造反了离婚后,替身前妻拒不复婚退婚后,被前任小叔拉着去领证娱乐圈之天生一对快穿:在甜文里被大佬们亲哭仙梦云歌穿成乌鸦嘴公主,上蹿下跳乐翻天云顶的魔志斗罗:星辰之子龙凤双飞废材逆天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鬼丈夫君木离谁说反派他禁欲?拖出去,打死!龙珠:我能签到圣斗士天赋斩神:概念神,光头强合伙人穿书:相公稳住,求别浪赤北行七年后,我把暗恋对象踹了神瞳妖后权倾天下春物同人:予我所求之真物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废材崛起至尊冰皇刚穿越MC,我的系统就跑路了!我的道侣每天在飙戏从末世到六零:大佬她只想搞事明日方舟:两只小猫修仙飞升?给师父养老才是正道诡异:光明酒店快穿!拯救那个恋爱脑魔帝魔王殿下嫁给我吧火影:全给我变妹控吻颜仙界:你们都别蹭我网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快穿:每个世界都被众人爆宠她算命太准,百亿前夫每天在破防撩完死遁后,被黑化师兄亲哭了ABO:主角Omega跟我跑了横行无忌与你落星河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我道风雪似你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拥有账号的我,穿越到了赛尔号!愿你安临我在小说界里过爽文人生盗墓:我作死失忆他们却意难平了铁扇公主传龙族:嬴氏离婚后,我和小姨子双宿双飞四合院:罢免是你,我去对家你哭快穿纵横:大千世界风云录陪孩子共读千字文穿越兽世,一不小心崽儿生多了剑弑九重新修竹岁华嫁个猎户好养家离婚你提的,真离你又不愿意了?仙凡分界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闹革命穿越成霸总爸妈的崽,我太难了我穿越成了特利迦和卡尔蜜拉相爱诡物收容录穿越之孤女谋权曲医生的专属良药四合院:偷香窃玉,我叫王德发惊悚世界,特殊界域的星辰古堡沧澜剑影巫师大君上位后,江总每天都想亲哭她盗墓:这弟弟很强,却过分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