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孩子登记完毕,他们将在功德林度过14天的医学隔离,然后成为大秦教育委员会直属的“振华学园”的学生。
振华,振兴中华。
之所以起这个名,明面上的原因是为了响应倒斗团的“大目标”,建立这个世界的“复兴震旦”。实际原因是当时负责起草校名的文艺青年懒得动脑子,顺手就把自己喜欢的某部校园小说里的“振华中学”抄了过来。
忙完功德林的事情,师慧喊上冯婧苓:“走!咱们去看看学校,黄威说他是照着咱们母校的样子建的。”
冯婧苓顿时笑喷:“这么理直气壮地滥用职权,合适吗?”
振华学园位于洋浦城西门外,只隔着一条壕沟,和洋浦城共用一套供电供水系统,所以只要穿越众有水有电,学生们就有水有电,这叫再穷不能穷教育!
校园向北直面洋浦大道,规划得很大,现在建成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校生区区800人而已。所有建筑全部都是白墙白瓦,以反射海南夏日那要命的阳光。围墙是洋浦城同款彩钢围挡,正门是一道现代电动推拉门,正经的现代货。
走入大门就来到一个小广场,东侧一排砖瓦房是仓库、器材室之类。西侧是办公楼,三层外廊式建筑。正对大门的是一栋雕塑,让师慧和冯婧苓忍不住捧腹。
“我滴妈呀,太刺激了!想不到来个世界还能看到‘读书顶个蛋’!”
这是振华学园的校徽,一本打开的书上面架着地球,寓意“知识承载地球”。这其实是黄威他们高中母校的校徽,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读书顶个蛋”。
雕塑之后是图书楼。这是一栋高达五层的堡垒式钢混建筑,仅它自己就耗了总工时的四分之三。作为整个洋浦海岸的制高点,其军事意义不言而喻。不作为堡垒时,地下室和一楼是实验室、二楼三楼是自习室、四楼五楼是阅览室。
图书楼西侧和办公楼南侧是三排教学楼,双层外廊式建筑,窗户开得很大以便于通风和采光。以后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可以进一步向南向西扩建。
图书楼东侧和洋浦城之间是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规格同教学楼一致,只不过房间没有那么大而已。在海边还有一座大型单层砖瓦房,除了实验楼大概就属它最有气魄——这里是学生食堂。
在这一大片建筑群和海岸沙滩之间是操场,400米跑道、沙坑、篮球场、足球门、乒乓球案台应有尽有,还有单杠、双杠和供学生们攀爬的高架。不过出于资金原因,操场没有铺塑胶,只是简单夯平地面而已,跑道预备以后铺煤渣。
“这布局稍微有些眼熟。”冯婧苓站在建筑群中傻笑。
“我闭着眼都不会走错地方!”师慧踩着熟悉的路径来到一间教室前,推门就进,模仿当年班主任的腔调,“别睡啦别睡啦!困了喝口水!再睡你就崴泥啦!”
教室比记忆中的样子大许多,窗户是特有年代感的木制框架,打开后需要用铁钩支撑。墙壁简单地用石灰水刷白,全部齐腰高抹了层水泥。
师慧会心一笑,她可太了解孩子们了,要是把整堵墙刷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条明显的黑白分界线!
“哟呵,还有电灯哎!”冯婧苓按动墙上的开关,灯管应声亮起。
“啊!这桌子,和我小学时候一个样!”师慧抚摸着课桌,手指间带上了淡淡木香。
课桌都是单人的,两两一组拼在一起。桌板可以打开,下面桌洞用来放书本。不过以师慧的经验,这桌板大概率沦为打闹时的防御盾牌。
“不过这一个班人数也太多了吧?!”冯婧苓简单一数,“这间教室里能塞七十人哎!”
师慧拿桌板给自己扇风:“正常啊,我还见过八十人一个班呢,现在那种三五十人的小班是最近十年才开始普及的。咱们教委看上去三十多人,但实际当过老师,或者教培机构从业,或者师范专业毕业生还不到二十个,全当老师都不够!”
“所以得扩大教师培训呀,咱们不是打算两年之内扩大到2400在校生嘛!”冯婧苓拖过一个板凳坐下,“执委会批了咱们的方案?”
师慧一蹦,坐到桌子上:“总体上批了,只是大纲和教材还需要斟酌,要我们‘立足穿越国情’,那就只好边教学边制定啦!”
春节假期搞的那套方案,经过一系列细节修改后,交由教育委员会落实。
目前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依靠岗位实习和实践教育,由对口单位直接负责,首先培养操作型人才。而教育委员会则集中力量,主抓“八年基础教育”,提高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在拥有一定受教育人口规模后,逐步建设职业中专、高中、大专院校。
所谓“八年基础教育”,就是把21世纪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压缩进八年之中。
其实这不算揠苗助长,毕竟北上广深这类“提高班”比比皆是,人家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解二元二次方程了呢!正所谓“神童个个是模范,卷死这群小混蛋”……
当然17世纪的孩子人均胎教肄业,比不了从娘胎里就开始背九九表的神童。所以“八年基础教育”并不是照搬提高班,而是边实践边改革。课程也进行了删减,比如外语将作为“专业技术课程”,划入职业教育按需学习。
总之,要蹚一条符合“大秦国情”之路。
在阶段划分上,这八年包括一年预科、两年初小、两年高小、三年中学。
“预科”相当于21世纪的幼教启蒙和小学低年级,让胎教肄业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青少年,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学习“初小”的小学高年级课程。
预科和初小这三年是“义务教育”,教育委员会打算用十年时间实现“普三”,让所有人至少具备小学文化——这就不错啦,当年轰轰烈烈的“普九”前后还用了二十年呢!
经过考试,初小会有70%的学生进入“高小”,相当于初中。经过两年学习,他们将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为大规模扩张职业教育打底子。
高小之后,如果这个孩子有足够的天赋,学习足够努力,当然肯定也避免不了某些不能明说的灰色关系,他完全有可能进入中学,学习21世纪的高中知识,进而成为大学生——穿越带来的现代技术,有很大一部分不可能靠小学、初中文化传成。
总之,一个孩子6岁入学,经过八年基础教育,在他14岁的时候就能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14岁在21世纪还是中二少年,但在17世纪已经是实打实的劳动力。
不过这套方案的反对声音也不小,倒不是他们反对揠苗助长,而是非常无厘头地反对教学生们简体字、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搞得师慧莫名其妙。
首先就是简体字,这是争论最激烈的主战场。
大部分穿越者习惯了现代标准简体字,对繁体党各种“兴繁废简”的理由兴趣不大。再说简体字在古代称作“俗体字”,为掌握世俗裁判权的读书人所鄙视,因此天然具有革命性——大秦造的可不只是满清贵族的反!
在这件事上,齐双东领着一大群技术宅站台教育委员会,扯着嗓子高呼“什么简体繁体,统统废除!要用二简字,‘用餐’写成‘用歺’!”
繁体党怒斥其为数典忘祖的汉奸,可是面对浩大声势只能妥协,好歹“一简字”也是自古以来,同属传统文化,勉强可忍。
事后,齐双东一次喝多了无意中说走了嘴,原来这一出是他们故意为之,正所谓“你若想开一扇窗,必须主张把屋顶掀掉!”
繁体党知道后,心里跟吃了苍蝇差不多……
对于现代汉语拼音,也吵得不可开交。
很多人早就看它不顺眼了,大骂这是西方文化殖民,新世界里一定要改邪归正!教育委员会面对这些怒骂,直接甩给他们一个任务,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这些人哪懂这个,只好骂着教委这是打击异见,不甘地退去,眼睁睁看着“殖民遗毒”被保留。
最后,就是人气爆炸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普通话的发音习惯对南方方言很不友好,因此受到了南方穿越者的强烈反对。而北方穿越者则因为习惯接近,对普通话全力维护。
这事最后还是林墨一锤定音:“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方言习惯差异很大,有的干脆就是两种语言,所以普通话就是大家的最大公约数!再或者……你们打算拿英语当最大公约数?”
“嘶……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哎!”
于是,简体字、汉语拼音、普通话在新世界继续着他们的使命。
冯婧苓对这些争吵很摸不着头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吵的,我看穿越通改名‘穿越知乎’得了!”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嘛!”师慧跳下桌子,“本来还想中午喊上黄威和汤航,庆祝咱们的山寨母校落成,结果这俩人一个陪领导,一个陪女朋友。唉……走吧,咱俩食堂庆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