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八月,黄河干流及支流伊河、洛河、沁河同时暴涨,下游两岸共漫口26处,河南、山东、安徽共有26个州县被淹,偃师、巩县、河内、武陟、修武等县大水灌城。
其中,支流沁河直接对怀庆府城造成危害,“城下四面俱浸,淹没军民以万计”。
大雨连绵不绝,黄河决口,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中原,人口稠密,八月大水,几近颗粒无收。
由于粮食不够吃,老百姓只得去挖野、采野果吃。或是去河里捉鱼虾蟹鳖吃。
有点本事的人,还会去打野生动物吃。不过,这类人只是少数。
就这样,大家靠着这些杂七杂八的收获,勉强能扛过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可能会嫌野菜难吃,嫌没油水的鱼虾蟹鳖难以下咽。可能会觉得吃鱼补充的能量还抵不上捕鱼消耗的能量。
对挖菜摘果子、捕鱼捞虾是一万个不愿意。
大家还会幻想,什么时候能吃上热馒头,或是吃一口大米饭啊。
甚至在个别地区,由于风俗习惯,一部分人宁可饿死,也不会吃一口水里的生物。
接下来,如果天灾慢慢退去,或是官府派粮救灾,饥荒可能就结束了。一切如故。
但是,这次的天灾继续肆虐。
官府也不管不问,每一个地方的主官,都在打探隔壁官员上报的受灾情况。然后动一动笔,将自己辖区的情况写的比隔壁稍微好一点。
结果就是卷起来了,上报的灾民越来越少,灾情越来越轻。
最后导致民不聊生,盗匪趁机横行,勒索灾民。
此次水患严重,不仅是这些依靠地里收成的农民颗粒无收。
家里有存粮的地主,半数以上也遭了灾,粮仓被大水灌溉,同样成了灾民,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有许多银子。
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粮价飙升,一时间,直接暴涨几十倍。发灾难财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不少官员参与进去。
老百姓为了活命,疯狂寻找各种能吃的。
不会再嫌弃野菜难吃,也不会再嫌弃没油水的鱼虾蟹鳖难以下咽。
即便是在那些风俗奇怪的部分地区,一些想活命的人,也会破戒,吃一切能让自己恢复体力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山里的野生动物,会被饿急眼的饥民杀绝迹!
山里的野菜野果,会被饥民挖得干干净净!
河里的鱼虾鳖,会被饥民捕捞得一只不剩!
甚至连树皮的茎膜也会被饥民扒得干干净净。
由于灾民数量多,食物需求量大。即便是到了已经找不到吃食的地步了,大部人也依然吃不饱,依然饿肚子。
有人就会开始吃土,这种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音土。观音土其实是一种高岭土,这种土质地细腻,几乎不含其他沙子和石子等杂物,刚下肚时确实会有一种饱腹感,可没多久,这些人就会感到口渴难耐。
观音土遇到水就会迅速膨胀结块,留在消化道中排不出来,过不了几天,这些人就会肚子肿胀下坠,被活活憋死的人不在少数。食用观音土充饥,这些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是身处灾荒之下,这些难民们根本没得选,找不到食物也只能等死。
到了这种地步,为了活命,很多家里的男主人会把女人和孩子卖给财主。为自己换取一些粮食,同时也能让女人孩子有一条生路。
至于灾民中的老弱病残,也就是对土财主没有利用价值的“累赘”,就没这么“幸运”了。
他们会被丢弃,自生自灭。而他们的结果往往就是直接饿死、病死。
在赵明赫的强烈要求下,赵明赫的二叔严令自己的儿子,赵明启。
从那些卖儿卖女的人那里,将没有疾病的儿女买下,走运河路线到江南,再转运至广州或福建一带,由受‘招安’的曹璧运送至台湾。
并在安徽老家徐州地带,支起粥棚。
每一个受灾前来的难民,挑选其中身体强健者,给予仅能吊着一口气的粮食。
让他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南下,前往广州,沿途,有数个地点,都被赵家提前安排好接应粥棚。
当进入广州地界后,就会有赵家人,安排他们登船,运往台湾。
时间来到秋季,由于满清政府的消极赈灾,中原多地出现以下情况:
孩童或者独行的人一旦出城便不见了踪影。不难想象,这些灾民在没有食物,饥饿到一定情况下,会吃些什么。
台湾高雄的城头上。
赵明赫看着又一批灾民被运进来,一个个面黄肌瘦,双目无神,为了省力气,甚至一句话不说,只是机械地走着。
“以往认识浅薄,时至今日,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袁老爷子的伟大啊!”
赵健疑惑道:“袁老爷子?”
“你自然不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农民。这些人,一如既往的安排下去吧。”
“是,少爷。”
赵明赫为所有赶赴台湾的难民制定了一套入籍流程:
第一,在乘船渡海的时候,时刻强调,这是赵家毁家纾难,前来解救灾民,获得他们的初步好感。
第二,所有灾民,到达台湾。
将针对他们举办诉苦大会,身为勤劳的农民,却吃不饱饭,每天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劳作上。却依旧吃不饱、穿不暖,发生灾害后,自己的人命贱如草芥。
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一个个吃的油满肥肠,夺走了他们的粮食,都走了他们的布匹,抢走了手里最后一点铜板,最后逼着他们卖儿卖女。
这公平吗?这不公平!如何能解决这不公平?
最后统一认知,造成一切的苦难,是满清政府的统治、是官吏的懒政恶政、是地主豪绅的贪婪。
第三,就是招兵买马。为了不在受欺压,为了有一个好生活,拿起武器,推翻满清。
一年时间,组织不愿入伍的所有灾民开荒耕地。
凡入伍者皆给予其家庭十亩耕地。非入伍者,按劳动力配给,一人五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