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末日大逃亡(20)
看袁婧的样子,仇回就知道这一战并不轻松。即便有道具依靠,也是吃了真苦头的。
他们两人宿主身体的孱弱程度仇回是最清楚的。以他S级的实力尚且被削弱了百分之三四十,不过A|级的袁婧,现在的体能最多也就是四级异能者的水准。能扛下来那真的可以算是不错了。
彼此交换了情报,仇回安抚好了小阳阳,袁婧这才上了车,由仇回开车,一行人继续往水电站赶路。
有了仇回的空气隔绝,之后一路都很顺畅,天亮前终于到了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的大坝并不兼具连接两岸通路的功能,而是作为重点保障项目,大坝两端靠岸上的部分都有建筑物阻拦的。
他们到达水电站外的时候,通往水电站内大坝的厚重铁门正关得严严实实。不过铁门上方的执勤岗的位置插了一面国旗,颜色鲜艳一看便是新的,岗哨内也有不少人的活动痕迹。袁婧又用技能查看了大坝对面的岗哨,发现那一边的岗哨内正有两个人在打着瞌睡。
显然,作为水电站最直接受益方的天心一号基地接手了这个水电站。
只不过,许是人手不够,并未像末世前一样,各个岗位都时刻安排了人值守。
既然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光明正大地进去,他们便也没必要强行破门而入了。况且现在阻碍他们的所有挑战者都已经被干掉了,不用再担心有人背后捅刀子,也不必火急火燎地赶路了。
“等等吧!等他们来人巡视到这一边给我们开门吧。”
看着天色尚早,他们将车停在了铁门前,然后就在车里补起了觉。
似乎才睡了没一小会,两人便被吵醒了。
此时天已经大亮,哨岗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人,拿着大喇叭冲着他们喊话,“你们是什么人?打哪儿来的?”
“我们是W市逃出来的幸存者!”仇回下车做了回答。
哨岗上的人将信将疑。作为千万人口的W市,丧尸也是最多的,从末世开始最初就沦陷了,就算有幸存者也早都逃了出来,不会拖延到现在。
值守的人员又问了他们不少话,诸如之前是怎么生存的,为什么现在才逃出来。
仇回都一五一十地照实说了。
结果,那些人听到他们是从市区中心的科技园里逃出来的,将信将疑就变成了全然的怀疑,半点开门的意思都没有了。
仇回冲着袁婧摊了摊手。他不是不能说谎,而是他们这几人瘦骨嶙峋的样子,又没有补给又没有武器,说是从其他地方长途跋涉而来显然更不可信。
两人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还昏迷着的老者身上。
“看来,主神的所有安排真的都是有用意的……”袁婧颇为感慨地低声道。
老者末世前是专攻农产品和农业研究的教授,虽然不是中科院院士,但在业内也是享有盛名。末世后缺粮少食,急需迅速农业生产,像是老者这样的学者正是最需要的人才。
两人将老者的身份一报,值守的那些人也不敢含糊,当即将消息报给了基地,没到半个小时就给他们打开了大铁门。
进了门,袁婧和仇回被一队荷枪实弹的值守人员护送去了一间单独的房间里隔离,防止他们身上带了丧尸病毒混进基地——毕竟仇回和袁婧两人身上的伤痕可是不少的。
祖孙俩则是被带去了另外的地方做最终的身份确认,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有向小阳阳套话的意图。
可结果两人在小房间内才待了不到四个小时,所谓的十二小时隔离期的一半时间都还没到就被放了出来。
值守队的队长亲自己来给两人开的门,好声好气地和两人打了招呼,然后略有些尴尬地说明了来意:“那个,护送张教授爷孙俩去基地的事,还要麻烦下二位了。”
基地的人在确定了老者的身份之后,倒是想要将他直接带往基地,但奈何小阳阳不配合。
小孩儿末世后的遭遇让他对所有陌生人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自打袁婧和仇回两人被带离了他的视线,他就陷入了恐惧和焦灼的状态中,一步都不肯离开老者。
而这种极端的心理在发现陌生人想要带走他和爷爷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小孩儿的恐惧再也克制不住地爆发开来,竟使得他冲破了瓶颈,异能直接提升了一个等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真空屏障,用一道足有三米厚的真空屏障将他和老者与外界隔绝了起来。
人在真空状态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最多6秒的时间就会失去意识。更别说,还有小阳阳抽出目标体内空气的攻击作为辅助,根本就没一个人能靠近祖孙二人。
这段时间里老者依旧没有醒。在仇回的胶囊效力的修复和补充下,他生命特征已经彻底稳定了下来,即便没有进食和看护,但至少一两天内情况是不会恶化的。
但基地的人却不知道,生怕老者出什么意外。在尝试了几个小时都没能突破小阳阳的防备后,这才不得不将两人放了出来。
两人的出现终于让小阳阳收起了防备。好生安抚住了小孩儿,又修整了一两个小时,晌午刚过,他们一行四人,外加一队全副武装的护卫队便上路了。
从大坝另一头出去到天心一号基地大约还有四个小时车程。
那名带队的护卫队长是个爽朗健谈的人,路上一直在用自豪的语气和他们吹嘘着基地这一年的功绩。
特别是他们收复水电站的过程,说得那叫一个详细和热血沸腾。据他所说,为了打通从基地到水电站这一线的通路,他们花了足有大半年的时间,将周围的丧尸清理了的干净,之后还一直安排了专门的小队巡视。如今,这一路上方圆两里之内,除了偶尔从远处游荡过来的零星丧尸,再没有聚集超过二十头以上的丧尸群。
袁婧一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的,可等听到这儿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了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