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天时间过去,满京都充满了肃杀的气息。
各国对文会更为重视,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时代文人要比武人的地位更高,除非是像离王镇国公一样手握大权,或是个人武力值爆表。
“李路你快一点,文会都开始了。”
只见李路驾着马车带着李沁怡往文会赶来。
“姐,已经是最快了,小弟马鞭都快挥断了。”
李路幽怨的说着。
此时的街道被围的水泄不通,还有许多官家小姐也来了。
每年文会特别杰出的少年都会被招揽,许多官家小姐也会在这天招夫婿。
此时,文会已到达高潮,民间前10名已远出,马上要进行最终比试了。
“本官宣布,文会决赛正式开始。”
李玄在台上说着。
文会是由礼部尚书亲自主持。
民间比试完才是国家之间交流,每年都会从比试优异者挑选几名直接做官。
这也是寒门学子的一次登天机会,毕竟这里没有科举制度。
周围几个国家还是奉行百年前大周时的举荐制度。
再有才学也需要被推举为官,这些年被官员被世家所把持。
平民出身之人无出头之日,除非拜师大儒门下,或是被某个官员所赏识。
“禀皇上,10名参考人员均已入场,请皇上出题。”
李玄向开玄帝请示。
“便以情为题吧,可为亲情爱情兄弟情等。”
“皇上有旨,此次文会以情为题”,李玄对着下方喊道。
这次文会特邀请了许多大儒当裁判。
大燕老太傅以及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大学士,还有南唐两位名儒。
一共五位大儒当裁判,其中三位还是十大名儒。
由此可见其对文会重视程度。
过了一刻,陆续便有人做完。
“时间到,请各学子诵读。”
李玄向下方的学子喊道。
“草民王然,所做亲情。”
说完便朗读道:
“燕都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好诗,不愧是老太傅的孙子!”
周围人议论纷纷。
接着便听到又有人诵读,
“草民张驰,因思念老母亲,所做母子情。”
“旅舍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也不错,民间竟有此等大才,必须招揽麾下。”
太子姬易辰对着身旁之人说道。
“皇上和其他殿下可不会轻易放走此人。”
太子身旁之人回道。
此人是太子心腹门客,帮助太子出谋划策,是蜀中刘氏杰出子弟,刘淳。
与当今皇后同出一个家族,是当世大族,左丞相刘晦是如今刘氏族长,同时是皇后生父。
“你与那王然同为十大才之一,不下去玩玩嘛?”
“一切不过都是虚名,我曾见过十大才子中三位,都如草帽一般,这王然确有真才实学”,刘淳感叹道。
“草民青州范宴,因思念家中妻儿,所做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好一首相思啊!”几位大儒细细品读。
“孤那皇弟整日不问世事,天天饮酒作诗,麾下居然有此等大才。”
太子忍不住感叹,一说来自青州不用想也知道是在青州的三皇子景王的人。
刘淳犹豫了一下提醒道:
“臣感觉三皇子不似表面那样简单。”
“你多虑了,孤虽与皇弟几年未见,可他身边有孤的人,孤对他了如执掌。”
太子自信的说着。
听太子如此说,刘淳不敢多说,他很清楚太子的脾性,一副天下尽在掌握中,不喜欢有脱离掌控的人。
几位大儒在讨论前三名,剩下的人都好说,唯独王然,张驰,范宴三人所做的诗不分高下。
“我等不如请皇上圣裁。”
国子监祭酒说道。
“好,同去”
“启奏皇上,剩余之人排名皆已选出,唯独这前三甲不知如何定论,请皇上裁决。”
国子监祭酒率领众大儒来到开玄帝年面前。
“王然一甲,范宴二甲,张驰三甲。”
开玄帝沉思了一会儿讲名次定了下来,他们三人确是不分胜负,可王然乃是王老太傅的孙子。
当年开玄帝还是太子时,老太傅就是当初的太傅,相当于是开玄帝的老师。
同时老太傅也是十大名儒之一,有老太傅的脸面在,第一当之无愧。
“张驰此人有大才,可以招揽,先压一压,等过后在另行启用。”
开玄帝最中意之人还是张驰,只有他是平民出身,虽说年纪不小,可也算大器晚成了。
“本次三甲公布,王然第一,范宴第二,张驰第三。”
李玄站了出来公布名单。
“恭喜,恭喜太傅啊,虎父无犬子啊。”
周围的同僚对着当今太傅,也就是老太傅的儿子王明,恭贺着。
“当不得,犬子不过侥幸罢了,平日他跟随我父亲学习,想来是学到点东西。”
王明笑着回道。
“原来是跟随老太傅身边学习啊,怪不得如此年纪文才斐然啊。”
诸多大臣赞叹不已,在场中王然的年龄是最小的,十大才子中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下一场为各国文会交流会,请各国使臣入内”,李玄喊道。
楚国王辅带着几个学生走来,南唐苏安身边同样聚集了一堆学子。
晋国司马高只身一人,八皇子姬天从左侧进入燕国的参赛台。
“此次文会我燕国又要最后了。”
“兄台此话怎讲?”
“先不说南唐苏安是与老太傅一样的十大名儒之一。
就是王辅和司马高的名气都不下于十大名儒。
我燕国派出来年纪轻轻的八皇子,想来是为了输的体面一点。”
下面众人议论纷纷,显然对姬天没有半点信心,毕竟这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皇子,能有什么本事,怎么可能比得过各国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