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四儿说:“我也没事,刚从牌桌上下来,哥几个晚上又攒喝酒。您去哪儿,我去送您。”
彭长宜说:“我就出来溜达溜达,好了,你赶紧去忙吧。”
俞四儿见状,就说道:“那行,彭叔儿,我走了,有事您就招呼我,我随时愿为彭叔儿效犬马之劳。”
彭长宜赶紧冲他挥手。那个肥硕的身体坐进了车里,车就往下沉了沉,然后一溜烟就没影儿了。
彭长宜看着他的车驶离而去,不由得心生厌恶,他早就听说愈大开的儿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经常跟外地的哥们相约到澳门豪赌,是亢州地界有名的“澳赌”,像他这样的人,在拆车老板和他们的子女中,还有几个,动不动就去澳门了。
俞大拆的儿子平时也替愈大开做事,只不过他做的事有点另类,经常聚众打黑架,不是抢夺客户就抢占地盘,看守所他就进去无数次了,当然,最后都是他老子出面,把他保释出来。别说,这些拆老板们都有赌博的嗜好,只有愈大开没有,他从来都不沾赌,尽管他有个嗜赌成瘾的儿子。
这些孩子,仗着老子有几个钱,天天开着豪车,戴着金链子,招摇过市,早晚给他老子捅个大窟窿。
等彭长宜到了学校门口后,他意外看见沈芳靠着自行车,打着一把遮阳伞,戴着大墨镜,等在外面,沈芳自从骑摩托车摔了一跤后,再也不敢骑摩托了,一直都是自行车,遇到阴天下雨,她就坐公交车上班。
彭长宜看到沈芳就是一愣,他走了过去,说道:“怎么你来了,有事?”
沈芳说:“今天是娜娜姥爷生日,我们晚上过去吃饭。”
彭长宜说:“那你怎么不打个电话?”
沈芳看着他,说道:“昨天我忘了跟她说了,也想过来当面问问她,是愿意跟我去吃饭,还是愿意跟你。这样想着也就没给你打电话。”
彭长宜笑一笑,他感觉沈芳现在见了他没有那么大的敌意了,就说:“娜娜最近表现得怎么样?”
沈芳说:“我也经常跟她班主任聊,最近还行,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她现在也跟我长心眼了,有什么话,宁愿跟你们那个舒晴说,都不愿跟我说了。”
彭长宜注意到,她用了“你们那个舒晴”,这也是沈芳一贯的说话风格,他故意忽略了,没跟她计较,就说:“嗯,大了,也是该长心眼的时候了。”
“可是她就忘了,我是她亲妈啊,你心里有事不跟我说,跟别人说,别人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孩子,都需要倾诉,大人心里有疙瘩,不是也有时候不想跟家里人说,而跟自己的好朋友说吗?”
沈芳看着他,说道:“你的意思是舒晴是她的好朋友?”
彭长宜感觉沈芳要来劲,他可不想在女儿学校门口跟她吵架,就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说道:“小孩子的事,哪儿说得清,她想起跟谁说就跟谁说,别太较真。有时候跟你说,可能怕你生气,跟别人说,别人肯定不会生气。”
沈芳说:“你们那个舒晴走了,娜娜到家跟我说,她来学校跟她告别来了,还说让她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好分数,可以去省城念高中,我说,她对孩子这么好,是不是对你有意思了?”
彭长宜一皱眉,低声说道:“光天化日之下说话注意。”
沈芳说:“我就是这么一说,有没有意思那是你们的事,我不管你将来找谁,只要对孩子好就行。”
彭长宜低声说:“哪儿挨哪儿呀?别瞎说了。”
“你将来肯定比我找的好……”沈芳说这话时,忽然有些神伤。
听她这么说,彭长宜就问道:“我听娜娜说,你跟老康又闹意见了?”
沈芳看着他,说道:“你关心这干嘛?”
彭长宜说:“我不是关心,我是问问,你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拉倒。另外,我还是想嘱咐你,以后别什么都跟孩子说,她知道为你担心了,今天中午就跟我说,将来要怎么怎么照顾妈妈,尤其是现在快考试了,就是有多不待见老康,在孩子面前也要装得跟没事人一样,这几天忍忍,少吵架,等过了考试,你再在老康身上找补回来都行……”
哪知,沈芳根本不懂彭长宜的幽默,她看着彭长宜,提高了嗓音说道:“彭长宜,你这话什么意思?哪有还希望我们两口子吵架的?”
彭长宜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说道:“我这不是跟你开玩笑,让你以后说话注意一些吗?这个孩子太会察言观『色』了,你一句话,她就能分析出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别总拿她当孩子看,她现在就跟小狗儿一样,时常在观察你今天是高兴了,还是生气了,所以,在孩子面前该装的就得装,要不她到了学校也是惦记着你。女孩子跟男孩子不一样,女孩子心细,而且咱们娜娜自小就是你带大的,尤其跟你亲,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观察中。”
听了彭长宜的话,沈芳的鼻子酸了,由于她戴着墨镜,彭长宜看不见她的的眼睛,但可以肯定,她的眼睛红了,因为她的鼻头红了。
这时,不时有人过来跟彭长宜和沈芳打招呼,沈芳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你说这个孩子随谁,怎么这么机灵?我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你就是想骗她,都骗不了,我呀,这辈子只有靠她了……”
“跟老康怎么样?真的过不下去了?”彭长宜故意问道。
沈芳看着彭长宜,歪头说道:“你管得着吗?我跟老康好着呢,你别听孩子跟你瞎咧咧,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我不是也经常跟你吵吗?很正常!”
彭长宜太了解沈芳了,嘴硬。
沈芳又说道:“你刚才说得对,以后我不能什么话都跟她说了,这丫头太鬼!”
彭长宜点点头,说道:“嗯,注点意好。”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一会,楼上各个教室的门就开了,孩子们一窝蜂地挤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