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穗不跟秦晋生讲道理。
可命运什么时候讲道理呢。
老太太生在战乱年代,年幼时经历过战争,又在战场上生死一线过。
这样的人,该颐养天年才对。
不该为儿孙的事情忙碌一辈子都不得闲。
更不该白发人送黑发人。
比起老天爷的戏弄人,沈穗这点强势算得了什么。
可不管沈穗说什么,秦晋生都躺在那里没有任何回应。
沈穗语气轻快地与人道晚安。
收拾好屋里的东西,这才离开秦晋生的房间。
……
家庭战争后的第二天格外平静。
沈穗早起做饭时看到了王庆华一家三口。
他们不怎么用厨房,基本上一日三餐都是在单位解决。
就是陈慧芳路过厨房时,往厨房里看了一眼。
沈穗察觉到那打量的眼神,扭头一看,正好与陈慧芳四目相对。
后者笑了笑,但眼神中却带着些讽刺。
沈穗没去细究。
陈慧芳瞧不起自己,总觉得她是乡下女人,用了不正经的手段上位。
可她对老太太能用什么手段?
瞧不起自己也就罢了,连老太太都看不上,这样的陈慧芳简直不讲道理。
要不咋说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呢。
这山比王屋太行还要可怕。
好在沈穗不在乎。
早饭后,老太太拿手帕擦了擦嘴角,“我出去办点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小沈你跟小嘉去菜场那边买些菜和肉。”
说着她掏出一把零碎的钱和票,三个孩子一人给了两毛,“买零嘴吃。”
大头都给了沈穗,“觉得屋里头还缺点啥就放心大胆的买,先凑合着花,回头我再去取点钱给你。”
不等沈穗拒绝,老太太就起身离开了。
沈穗看着桌上的一把钞票,“嘉嘉你去给我拿纸笔过来好不好?最好是个没用过的新本子。”
得记账。
老太太信得过自己不在乎她花了什么钱、怎么花。
可这年头挣钱也不容易,哪能乱花钱啊。
每一笔钱的去向都要记清楚才是。
秦嘉连连点头,跑到屋里拿出了一个没用过的牛皮封笔记本。
沈穗:“这是……”
“奶奶给我的,阿姨你用。”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的扣弄着手指头,“阿姨你能不能给我做薯条吃?”
他把最好的本子送给阿姨,那沈阿姨能不能给他做好吃的薯条?
沈穗被小孩的话给逗乐,一把将秦嘉搂过来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当然可以啊,本来今天就打算给嘉嘉做薯条吃的。”
秦嘉被这亲昵的举动弄得小脸通红。
他很少跟人这么亲近。
但得到沈穗肯定的回答,小男孩开心的笑了起来,“谢谢阿姨。”
“客气啦小宝贝。”揉了揉小男孩的脸颊,沈穗顺带着把自家那俩小崽子捞过来,“一人一口。”
国人一贯不擅长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几千年来的传统是内敛。
不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
锯嘴的葫芦往往带来彼此的误会。
多说一句话并不会死。
何况良性亲子关系的培养也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
沈穗还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欣欣和致远都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妈妈好像不一样了。
比之前爱笑了。
小兄妹俩都希望妈妈多笑点,这样更好看。
“行啦,现在你们三个站好,帮我数钱。”
三小只排排站,一人一遍把老太太给的钱数了一通。
一共六十七块三毛钱。
沈穗在笔记本上记下第一笔账。
4月13日,星期二,入账67.3元。
解决完账目问题,沈穗这才收拾碗筷,忙完之后又去给秦晋生鼻饲。
老太太给他定了牛奶,平日里鼻饲的营养物质以牛奶为主,毕竟好消化又有营养。
但光喝牛奶哪够啊,沈穗想着等中午再给秦晋生做点能吃的。
现在没什么料理机,弄成肉糜之类的比较麻烦。
但沈穗的时间又不值钱,想要弄也不是不行。
昨天的鱼头汤就挺好,等下看看菜场那边能买到什么,再说给秦晋生做饭的事。
她收拾了一通,让秦嘉领着去菜场。
其实沈穗对这片熟悉的很,毕竟上辈子没少在这里打转转。
但刚进城两天的沈穗不应该熟悉这里。
何况秦嘉很想要当这个领路人,小孩子总想要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
沈穗很乐意让秦嘉表现一番,多一些交流对他们彼此都有好处。
倒是欣欣和致远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土包子似的打量四周。
他们对菜场的一切都感到无比新鲜。
秦嘉也很友爱的解释,“这里都是卖菜的,等有时间我带你们去百货商店,那里有玩具,那边……”
秦嘉指了指不远处,“还有省图书馆,之前奶奶经常带我去那里玩。”
“图书馆是什么啊?”欣欣不解,她才四岁,从没听说过这些,这是一个她从未接触过的全新世界。
懵懂的孩童来到这个世界,好奇的打量、询问。
换作其他人可能都要笑话欣欣什么都不知道,但秦嘉不一样,他连说带比划,“图书馆就是看书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很多的书,书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阿姨,你会给我讲故事吗?”秦嘉忽然间想到什么,小声说道:“奶奶会给我讲睡前故事的。”
老太太竟然还挺会哄孩子。
沈穗笑了笑,“那你不嫌弃我讲的不好听就行。”
“不会的。”秦嘉连连保证,他又开始跟欣欣和致远讲解菜场的事。
沈穗也在仔细观察周围,上辈子都在研究什么时候买的菜新鲜,哪个时间点来买菜更便宜,一天到晚想的就是怎么省钱。
如今再去看,就多了其他的思考。
毕竟沈穗手头上还有一千四百块钱呢。
这点钱用来干什么?
买一套院子嘛。
投资房产无疑是好的,起码给孩子安身立命的依仗。
可沈穗还想再做点买卖。
菜场外面也有几个小摊贩,这会儿只要办了证,个体经营也是允许的。
她也想做点小买卖,但做什么呢?
沈穗还在思考这个问题,做绣花鞋来卖不是不行,但耗时耗力也就能赚个零花钱。
她还想找点别的商机。
这里到底是省城,大城市,机会多。乡下的大集和这里没得比。
不过省城也并非全然的先进,虽说已经是进入八十年代的第三个年头,但北方的城市还没被改革的春风照拂。
时代的先锋多是在南方,广州那边才是真赚钱。
然而知道那边赚钱沈穗也不敢贸然过去,毕竟抢钱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