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项羽比任何人都敏锐的捕捉到那个实际情况。
他回忆自己的辉煌,心中第一次带几分落寞。
二十四岁江东起兵,因为叔父没有左膀右臂,自己就做副将军,那也是他唯一一次作为副手。
二十七岁各路诸侯商将军,分风天下
如今叔父死了亚父死了,兄弟龙且战死。
杀死叔父的章邯,自己为了大局不能杀了他,害了亚父的陈平自己也无奈他何,而害了龙且的韩信,自己还得想他求和,他还不肯,拒绝?
他高傲的头已经低到了一定的低度。
就是为了那个犹如披上满天星辉站立在这片大地上,犹如神帝君临天下的那一刻,可真的有那一刻吗?他从来深信不疑,不是为了那些,自己何至于忍受那么多?
为了那样的一刻,求和又如何?
汉王派来求和的人已经被他拒绝了。
汉王比他更难支撑。
再坚持一下就赢了,可自从荥阳之战拉开,一直都是处在再坚持一下就赢了的地步。
汉王没有什么辉煌可以回顾,他已经非常灰心。
骊商为了兄长的死,愤愤不平。
而自己,妻子父亲,三年来,见一面还是上次那样的楚军要烹杀他们的时候。
自己都六十岁的人了,就算打下来天下还能活几年?有那个本事吗?
“大王,求和吧。”汉营里这个声音越来越占主流。这次是陈平继续劝说。
齐城下了,齐王封了。韩信还没有来的意思。不求和还能怎么办呢?
汉王只能按照韩信不会来去安排下一步。求和是唯一的选择。
“我还不知道要求和吗?我不是求不成吗?陆贾已经垂头丧气的回来了。你不知道吗?”
“给出更加优厚的条件,把价码加到无法拒绝。”
“鸿沟为界,那边楚这边汉,还不够优厚,不管用,项羽不同意!”
“继续求!”
“继续?派谁?难道陆贾哪里说得不好,难道另外派人能有本事说出花儿来。”
“不重要,继续派人继续求和。”陈平说。
汉王看着陈平,一向审时度势,计谋权变,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陈平,这次无比坚持。
“要是项羽还不答应呢?”汉王问。
“那就还继续派人继续求和,一次不答应派两次两次不行派三次,陆贾不行派侯生,侯生不行派辕生,没人派了派我去,再不行等子房先生去子房先生去,一直求和求到他答应的那一天,总有求成的那一天。”陈平一口气说下去。
“总有……求和成功哪一天!”汉王半信半疑。
“一定!”
侯公带着汉王的求和信又出发了,史书记载了陆贾的说辞也记载了侯公的说辞,你愿意看的话会发现他们说的话差不多。
项羽答应了侯公的请和而不是陆贾,只是因为侯公去的时候,项羽刚刚得到一个密报:韩信要攻彭城!
他撤退需要一个借口。跟谁求的,说的啥根本就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鸿沟之盟约,中分天下。
八月,僵持在广武涧的楚汉双方,签订史书上的鸿沟之盟,楚汉约定:以荥阳东的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楚汉双方欢呼,有人喜极而泣。
签约后,汉王的老父妻子被放回,项羽引兵东归。
可汉王万万没想到,就在鸿沟之盟刚签好,盼了那么久都没有任何消息的韩信有了消息,有了时间,有了地点,约定在十月与汉合围楚军。
“什么?韩信说他说他可以来固陵汇战。”汉王不可置信。
如果在早一个月,不用,就再早几天,早在鸿沟之盟签订之前,这该是一个多好的消息。
偏偏这个时候来。
早不来晚不来,刚刚签完鸿沟之盟,刚刚跟项羽谈好两下罢兵,他就可以来合围了,这让他怎么选。
三军阵前,祭祀焚香,厚土苍天,是他刘季亲口说的从此共享江山,两不相犯。
项羽如约归还了父亲妻子,如约东归。
威胁解除了。
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因为韩信答应来合围就得毁约吗?
毁约,就是再赖皮也得找个名目吧。
一边是韩信答应固陵合围的书信。
一边是墨迹未干的鸿沟之盟!
矛盾的双方,怎么选?
汉王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等着张良,他也知道这种事太为难张良了。
可是,那怕张良能给自己找一个毁约的名目也好啊。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张良看到韩信如约和围的约定,伸手拿过那一张墨迹未干的鸿沟之盟的合约,那张陆贾候生往返无数次,天下人盼望了很久的和平条约,直接撕了!直接-----撕了。
“打!”
刘邦看着那个把帛书干净利落撕毁的张良,目瞪口呆,那是张良,一向出谋略都只肯出阳谋的张子房。
……
于是,刘邦背信弃义,立即去追击已经如约撤军的项羽。
他这么做是因为韩信,英布,彭越都答应了他前来合围楚军。
可是。
让汉王万万没想到的是固陵合围,另外三路军一路也没有出现。竟然一路也没有出现!
固陵,因为韩信彭越和英布说好的合围,但都没有来,汉王的追击毫无悬念再一次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
还背着一个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盟约的名声。
以后谁还敢相信刘邦说的话?
派自己的说客说齐,又派将军征讨。
自己签了盟约,连十二个时辰都没有过去,自己撕毁。
……
张良拿着最新的战报:“大王,这一场消耗下来,虽然还没有消耗到韩信理想的数字,不过也只能这样了,我们尽全力了,剩下的让他自己想办法吧……”张良多少有些疲惫。
“韩信,人呢?他不是说他要来合围的吗?”
“他去攻彭城了。”
这一次再被打败后汉王才发觉自己有多笨,项羽之所以肯同意鸿沟之盟,是探实了韩信攻打彭城才撤军的,这才用鸿沟之盟做掩护,争取撤军时间。
而韩信之所以答应来合围,是因为这样说汉才肯出击,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楚军。
兵不厌诈。
战场是他们的。
他们才是兵家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