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已至六月。
临安城内温度上升。
暖意盎然。
月中。
前线塘报再次传回。
岳飞攻占南阳后,领重兵直奔叶县。
“攻打叶县?”
赵旉急忙命人去找奏疏,看看韩世忠上一次发来塘报时,已经到了哪里。
片刻功夫。
韩世忠的塘报被翻找出来。
攻占徐州后,目前正在集结军队,准备继续进攻。
韩世忠倒是没什么问题。
关键岳飞进展是不是太快了?
叶县已经算是中原腹地了。
距离大宋国境有点远了。
不行,得早点做打算。
可千万别因为一个凤翔府,把岳飞这支部队给弄没了。
想到这。
赵旉急忙传令殿前司。
不多时。
铁阳带着几名部将进入皇宫。
碰巧赵鼎正准备进宫,与赵旉商议粮草调配问题。
“铁阳,现在禁军都集结好了么?准备得怎么样了?”
“陛下,禁军已经全部集结完毕,马步军共计三万五千人。”
铁阳表面严肃。
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以他对赵旉的了解,能问自己这个,绝对是有任务了。
果然,下一秒赵旉就让他马上带兵去利州路。
与刘锜他们配合,早日拿下凤翔府,最好是能制定一个战术,顺便夺取长安。
目送铁阳离开。
赵鼎眉毛几乎拧成了一条线。
“陛下,如此做,是否太过危险?”
“金军在中原还保有不低于十万兵力,一旦长安久攻不下,岳将军很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赵旉内心深处那层担心。
可自己早就承诺过,绝对不干涉前线将领的决策。
内行人做内行事。
自己要是强加阻拦,很容易适得其反。
“赵卿,你的担心也很有道理。”
“只是我与岳飞早有谈话,也表明了意思。”
“相信以岳飞的能力,绝对不会让大军陷入被动。就算有危险,也会提前撤回的。”
说到这。
赵旉故作镇定,“赵卿,算上禁军,我们在西边屯兵超过七万。”
“就算中原事变,刘琦、牛皋等人,也会绕过长安进行救援,无需担心!”
好吧……
既然官家发话了,自己还能说什么呢?
何况他也希望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惴惴不安中,连续等了十几天。
始终没有前线战报。
根据来回距离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自从上次岳飞发来塘报,向叶县进攻起算。
战斗早就应该结束了。
半个月刚到。
果真塘报再到临安。
这一次,赵鼎真的慌了。
大半夜,带着几名朝臣一同闯进东宫。
赵旉还在睡梦中,就强行被内侍在窗外喊醒。
听到赵鼎来了。
就知道这大半夜肯定出事了。
“陛下,不好了。”
“岳飞竟敢抗命,率军往郾城去了!”
什么?
赵旉整个人都不好了。
顿时睡意全无。
接过塘报一看。
果然。
岳飞说趁着金兵被多路作战消耗,中路防守薄弱。
此刻,正是兵进开封的大好时机。
卧槽!
气的赵旉一把将塘报摔在地上。
自己当初跟他说过。
就是吸引金人驻防在中原的兵力,确切的说,是驻守在开封周围的兵力。
为西路打通与西夏通道争取时间。
这明明说好的事,怎么就不听!
“陛下,一旦金人沉着应对,肯定会尽力将韩世忠阻挡在京东西路。”
“他们很清楚岳飞之于我大宋的意义,臣相信,金人就算宁可丢掉长安,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杀掉岳飞。”
“嗯。”
赵旉当然明白。
只是现在怎么挽救呢?
如果金人真的是为了除掉岳飞。
以郾城到临安的距离,肯定是来不及了。
唯一解困的办法,就是祈祷金人不会如自己想象的那样。
“赵卿,依你们看,此事当如何?现在下令岳飞回军,恐怕来不及了吧?”
这时。
跟着赵鼎一起来的李光,面色平静。“陛下,可立即传信韩世忠。”
“让他马上过黄河,杀入中原。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岳飞孤军深入之势!”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赵旉示意几人先回去,明日早朝再说。
转过天。
赵旉在早朝上做出决定。
立即派人加急传信,就按照昨晚李光的建议。
“陛下,两浙东路、广南东路还有两万大军,目前全部集中在绍兴府。”
关键时刻。
赵鼎想起前阵子赵旉下达的调兵命了。
现在人马早就聚齐了。
“对啊!”
赵旉灵机一动,怎么把他们给忘了?
两万人的力量可不小。
就算不适应中原气候,可总能顶一顶吧?
想到这。
赵旉立即让枢密院马上调兵。
至于让谁统领,那肯定是李光了。
首先军事能力不俗。
又是参知政事,官职足够。
好不容易安排好一切。
赵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平稳落地了。
岳飞有兵马接近四万人。
现在又去了两万援兵。
金人就是再猛,再厉害,在中原也顶多屯兵十万。
右边有韩世忠三万兵力。
左边有刘锜、牛皋、李世辅,加上铁阳的禁军,早就过七万兵力了。
金人敢冒着丢失中原,乃至丢失幽云十六州的危险,强杀岳飞?
他们有那个能力吗?
要是真有那个能力,当初完颜宗弼也不会差点死在朱仙镇了。
紧张了这么久。
也是时候出去体散散心了。
七月的临安无比闷热。
连最繁华的御街上,也变得人烟稀少。
有钱的,都在酒楼里。
没钱的,也会聚集在茶馆里。
连彩票店里,也变得冷冷清清。
赵旉一身便装,漫步街头。
看着小桥流水。
手持陆游送给自己的羽扇,倒也不觉得闷热。
最近又是调兵。
又是调粮。
搞的鸡飞狗跳。
也不清楚民间反应如何。
这些底层百姓到底是支持作战,还是就想偏安一隅,过着暂时的舒心日子。
想要听到民间声音。
历朝历代,最好的去处都是酒楼、茶馆。
但最好的去处,还是茶馆。
这里的常客,都是那些平民,他们的声音,才最真切。
果然,在连续走访了几个茶馆后。
赵旉听到了真真切切的声音。
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讨论时事。
其中,更是有超过七成的人,赞同出兵作战。
甚至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翁,还在指点江山,出谋划策。
出了茶馆。
一路上走走停停。
不经意间,竟然奔着南城大理寺方向去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
巷子里一个衣衫褴褛,光着脚的孩童猝不及防的闯入视线。
仔细看去。
那小孩双脚已经被磨出血,一步三晃。
明显已经饿得体力不支。
双眸再没有天真,只剩下凄惨、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