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如果说谁是曹髦最为痛恨的人,那肯定是司马昭无疑了,相对而言,曹髦对司马伦则有几分好感。
司马伦年纪与曹髦相若,和司马师的阴险腹黑、司马昭的咄咄逼人相比,司马伦则要显得谦和一些,对身为天子的曹髦也是极为地尊敬,每次入朝,都要按礼仪行事,从未逾规逾制。
原本司马伦接替了司马师的职位之后,按惯例要赐与司马伦剑履上朝、入宫不趋,参拜不名的特权,但司马伦却固辞不受,认为自己的才德和威望不足以享受这些特权,所以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之后,司马伦入朝依旧是按照朝仪规规矩矩地行事,丝毫也没有逾越礼制,这自然让曹髦对他是高看几分的。
身边天子,自然是要得到朝臣的尊重的,这不仅仅是曹髦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朝廷的颜面问题,像司马昭这般目无君上、横冲直撞、盛气凌人、颐气指使,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早该被凌迟处死了。
只可惜曹髦手中没有任何的生杀之权,否则,这第一颗砍掉的脑袋,便是司马昭的。
今天司马昭带兵逼宫,胁迫曹髦革掉司马伦的职,引起了曹髦极大的反感。司马家之中,曹髦唯一认可的人便是司马伦了,曹髦有一种感觉,如果司马伦一直在位的话,虽然不可能还权于他,但最起码能够维持现状,也能够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如果换作是司马昭的话,只会变本加厉地欺压曹髦。
甚至于司马昭的野心膨胀之后,会觑觎天子之位,取曹髦而代之亦未可知。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大,以司马昭就连亲兄弟都不放过的那股子狼子野心,他是什么事做不出来的?
所以曹髦压根儿就不相信司马昭的话是真的,而且他也决计不想要和司马昭合作,冷笑了一声,道:“卫将军说大将军造反,可有真凭实据否?拿不出真凭实据来,那可就是诬陷了,朕倒无所谓,还请卫将军向满朝文武去解释吧!”
司马昭微微一怔,他今天大兴兵马,明火持仗地冲入宫中,就是为了吓住曹髦的,但没想到曹髦压根儿就不吃他这一套,反而向他索要司马伦造反的真凭实据,司马昭只不过是信口雌黄地胡扯,甚至连伪造一封书信都不普,所以当曹髦向他索要真凭实据的时候,司马昭是勃然大怒:“怎么,陛下还信不过臣吗?大将军司马伦是臣的胞弟,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臣不顾手足之情,据实而报,陛下却认为是臣在诬陷,这岂不是寒了忠谏之士的心吗?”
曹髦丝毫也不畏惧司马昭的逼宫,冷笑着道:“卫将军自诩为忠臣,深夜带兵入宫,可是奉了何人的旨意?剑履上殿,目无君上,擅废大臣,这桩桩件件,哪一件与忠臣沾边?”
司马昭听了曹髦的当堂指责,脸都没有红一下,既然他今天有胆量带兵入宫,那就是准备和曹髦摊牌的,他答应也罢,不答应也罢,反正这罢免司马伦的诏书,司马昭早就草拟好了,现在正在怀里揣着呢,曹髦识时务拿出玉玺盖个章,如果不识时务的话,司马昭自会将掌管玉玺的大臣召来,自己亲自盖上一印,看他曹髦又能奈之若何?
司马昭傲然地道:“事急从权,臣一心只为社稷,自当是无需小节。前方的战事紧急,此刻司马伦正与曹亮密谋,讨价还价,这个时候正是擒拿他的最好机会,一旦错失这个机会,只怕是悔之晚矣。”
曹髦道:“大将军与曹亮勾结,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辞,朕如何能没有看到真凭实据之前,就妄下定论,自毁长城。卫将军还是请回吧,等拿到了真实凭据,朕自当下旨严惩叛逆者。”
司马昭脸色变得很难看,原本他以为这次进宫,对曹髦一番威胁恫吓,曹髦就会乖乖就范,以前他就是这么对付曹髦的,别看平时曹髦很是硬气,但只要把刀架到他的脖子上,还是能逼着他屈服的。
可没想到这次曹髦却丝毫不惧,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不知道司马伦给了他什么好处,竟然让曹髦如此无条件的相信他,维护他,看来今天不用一点非常的手段,还真是摆不平曹髦的。
“既然陛下不肯配合,那便恕臣无礼了,来人,将玉玺取来,本将军要亲自盖印。”司马昭轻蔑了看了曹髦一眼,甭管他同意不同意,这诏书上的玺印他今天是盖定了。
而且司马昭今天也是非盖不可,封闭长安的十二座城门,包围皇宫,擅闯大殿,胁迫天子,无论哪一条,都够死罪了,一旦今天的兵变行动没有结果,司马伦必然会发起反击,以他掌握的兵马和权势,轻而易举地便可以压垮司马昭。
司马昭今夜完全是背水一战,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不成功便成仁,所以不论曹髦答应于否,司马昭都必须要拿到玉玺并且在自己早已准备的诏书上盖印,既然曹髦不肯答应,那么司马昭就准备将他绕过去,反正天下的人,又有几个能辨认出来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更何况,这事也完全假不了,司马昭起草诏书所用的黄绢和玉玺,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黄绢和玉玺,没有半点搀假的成份在里面。
听到司马昭直接动手便去抢夺玉玺,曹髦更是怒火万丈,每个人都有印鉴,私人是私人的印鉴,官员是官员的印鉴,比如官员们使用的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黄绶,那便是这些官员的身份证明。
而玉玺可是天子的印绶,是皇权的证明,司马昭抢夺玉玺,分明是撕破了脸皮,根本就没有把皇权放在眼里,而是肆无忌惮地践踏之。
曹髦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把便拨出了腰间所佩的宝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