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只是虽然心中有着赞同之意,但诸葛亮的脸上却没表现出什么异常。

诸葛亮看向糜旸言道:“既然子成有这番见解,那可有相对应之策略?”

诸葛亮的语气很是寻常,令糜旸有些摸不着诸葛亮的想法。

他方才那番言论,除了有借鉴历代以来各大贤臣的理解之外,还加入了自己的看法。

不可否认,大汉亡于土地兼并及地方豪族壮大。

但这是原因,不是根源。

土地兼并与地方豪强,都是历朝历代灭亡的重要原因。

但造成土地兼并,地方豪强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而直接原因就在于封建制度的不完善,朝廷的软弱。

这种根源在封建社会,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这一点目前,亦并不适合在诸葛亮面前提及。

所以只能从直接原因入手。

只要朝廷能够作为,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相应的制度去抑制、去打击,那么就能改善这种情况。

只要维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

例如汉宣帝,他之所以能将大汉带向鼎盛,就是他深知民间疾苦。

他掌握实权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核心一个是整顿吏治,一个是打击豪强抑制土地兼并。

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将汉朝推向鼎盛。

历代朝代之中兴,大多就这两个手段。

而他的继任者汉元帝,论人品他这个皇帝不见得有多差。

但他上台之后的作为,几乎就是与汉宣帝反着来。

他甚至将汉代帝王历来整治地方豪强的绝招“陵迁”制度给废黜了,终于将西汉带入了灭亡的深渊一去不复返。

前后至多不过三十年而已。

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负责创造与改良制度的执政者,就要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与作用。

虽然不懂诸葛亮是否赞同他的想法,但糜旸还是接着对诸葛亮言道:“因观其失道缘由,从而可得应对之策。

旸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正本清源。

朝廷首先应当招揽贤能之士辅左朝政,黜退无能奸诈者以正时局。待朝廷一稳,再发布惠民之政策,以恩义及信用来获取天下人心。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当有三步:分别为赏罚分明令民众各尽其力,俭约用度以丰国库,薄征税赋以令民富。

待国库充盈,军备有余,人心向附时则可举兵出征。

敌国民众,若知道我朝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则势必会对我国有所期盼。

期盼之心一起,则必取敌国之势即成。

有此大势在,熟悉敌国国情之人,会为我国充当间谍。

熟悉敌国山川地形之人,便会成为我方进攻敌国的向导。

若北方之民与我国之民心意相通,则是天意即是如此。

以实利唤起天下人思念汉室之心,到那时大王举兵北向,则无有不胜。”

在糜旸看来,所谓的天下人人思汉,更像是一个政治口号,但这个政治口号既然会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就像历史上,曹魏与司马晋禅代之时,社会名士出于私心一片赞誉之声,都以为盛世要来临了。

而后就是神州陆沉,更大的一场灾难来临。

在那场灾难降临之后,社会上下才知道大汉的好,纷纷开始人心思汉。

就连许多异族建立政权,为了笼络人心,都纷纷以汉为国号,直到最后,都把汉这个国号给用烂了。

所以在有时候,复兴汉室不单单可以当做一个口号,更是可以当做一个笼络人心的大好利器。

毕竟汉室四百年之天下,大汉的强盛富强已经深入人心。

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于战略上来说就必须是要先将纳于汉中王治下的民众治理好,让强大的国力可以传到敌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于原本根深在天下人心间的“汉”字旗号,在北伐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例如之前关羽水淹七军后引发的中原大动乱,例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西北三郡不战而降。

当糜旸继续说出他的见解之后,诸葛亮的脸上渐渐浮现了笑容。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阐述他对天下大乱的看法,不能说糜旸说的就是金科玉律,但糜旸能在这个年纪有此番见解,已经实属难得。

最重要的是,糜旸所说的看法,与诸葛亮内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那篇名扬天下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提出类似的看法。

而在历史上他主持国政之时,亦是如糜旸今日所说的一般,那么做的。

在听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开始产生了变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没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很令人瞩目以及赞叹。

但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间唯一的名将,有了糜旸,刘备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胜负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较。

诸葛亮更喜爱的是治世之军政能臣,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乱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单靠武略,亦要有着长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见解不足以让诸葛亮惊为天人,引为圭臬,但却让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糜旸今年不过二十一而已。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在万事顺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辅左大汉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汉就要有新的贤臣来看护,要有新的贤臣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大汉。

以往诸葛亮将这种期望大多倾注在马谡与蒋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现,令他心中有了第三个人选。

诸葛亮眼中闪着欣喜之色,他的脸色不再如方才一般古井无波,而是流露出了赞誉之色。

诸葛亮看着糜旸言道:“你说的很好,虽然你的见解中亦有着疏漏之处,但你能在这般年纪有这般看法,已经是十分难得。”

相比于马谡,糜旸的回答更符合诸葛亮的心意。

诸葛亮觉得以往他有些忽略糜旸了。

既然符合,那诸葛亮自然不吝于指教糜旸。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糜旸方才所问的治政之道,而是先问糜旸道:“子成可知何为兵权?”

诸葛亮话语中已经有了教导之意,糜旸不会听不出来。

他对着诸葛亮一拜道:“还望先生教我。”

糜旸的求教态度很好。

诸葛亮见状,脸上的满意之色更浓,他对着糜旸言道:“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勐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

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乱世之中,人心莫测,若想治政,则必先握有兵权在手。有兵权在手,子成到汉兴郡中后,方能治政。这一点,子成一定要切记。”

糜旸听着这点,点了点头。

在糜旸点头之后,诸葛亮继续教导道:“天下有治政之术,繁杂纷乱,不一而定。”

“王化之政,适合于全局性、长远性的治理,用来处理具体事务就显得辽阔;

策术之政,适合于扶危救难,在安定太平的时局下就不会有显着的效果;

矫亢之政,适合于纠正侈奢坠落的风气,靠它来治理已经病入膏盲的国家只会越弄越糟;

公刻之政,适用于纠正朝廷里的邪恶势力,靠它来治理中央之外的不正之风就容易失去民众;

威勐之政,适合于讨伐内乱,靠它来管理和平时期的老百姓就未免大残暴了;

技巧之政,宜于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用来解决贫穷衰弱,但过于看重,只能劳民伤财,给民众增加困苦。”

这时在大堂之外,黄月英端着一些点心来到了大堂门口。

但就在她要踏入大堂内之时,她看到了诸葛亮抱膝的举动。

看见这一幕,黄月英的脸上浮现了惊讶的神色。

自入益州以来,她很久没见过诸葛亮的这个举动了。

黄月英又看了看诸葛亮对面的糜旸,她脸上流露出笑容,而后为了不打扰这两人,黄月英又默默退出了大堂。

子成,有福了。

糜旸听着诸葛亮所言的治政之术,听得几乎有些入迷。

糜旸从小到大亦看过不少经书典籍,亦听过许多政才讲政,但如诸葛亮这般将方方面面都分析到的治政之术,糜旸是第一次听闻。

这是来自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政治心得与智慧!

在入迷之时,糜旸的心中也有着感动。

诸葛亮将自己的政治心得与智慧无私地告知给他,这便是传道受业解惑!

在听完诸葛亮所说的话后,糜旸花了好一会儿,才完全消化诸葛亮所传授的知识。

诸葛亮看着糜旸脸上的思索之色,他也不打扰,就这么静静等着糜旸。

在糜旸消化完以后,他就马上问诸葛亮道:

“葛师,以上都是治政之术,那治政之道呢?”

面对糜旸的询问,诸葛亮取来书桉上的一支毛笔,而后在书桉上缓缓写下了一句话。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诸葛亮所写的这八个字,乃是出自《尚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诸葛亮年少时酷爱书法,在多年持续不懈的练习之下,诸葛亮亦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大家。

他目前的所写这八个字犹字体优美,犹如龙飞凤舞。

而这八个字在烛光的照耀下落在糜旸的眼中,因为诸葛亮优美的字体,加上这八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更让糜旸读起来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尚书》作为儒家弟子必读经书之一,这八个字想来很多儒士都知道,但又有多少儒士还记得这八个字呢?

无疑诸葛亮就是那少数记得的几个儒士之一,现今诸葛亮亦想糜旸记住这句话。

在写完这句话后,诸葛亮最后语重心长的对糜旸言道:“吾方才所言,都是针对某种特定情况下而采取的治政权宜之术,都不是根本的治政之道。”

“何为道?道乃根本矣。”

“而治政的根本在于重民,民安,则天下安。”

“要想做到大治,唯有时刻怀抱一颗忧惧天下百姓之心,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政之术施政。”

“治政之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变,但治政之道不能忘,否则就会过于剑走偏锋,最后适得其反,引发大乱。”

“子成,答应吾,要时刻记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八个字,并以这八个字时刻警醒自己!”

诸葛亮在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格外严肃,糜旸亦意识到了诸葛亮的郑重。

他马上从坐席上起身,而后对着诸葛亮跪下,口中承诺道:“葛师今夜所教,旸一个字也不会忘。”

在灰暗摇摆的烛光下,一位辛辛学子心悦诚服地拜倒在,一位面露郑重之色的长者身前。

这种画面像极了先秦流传下来的,古之贤者教导弟子的画面。

而这一副画面,亦深深落在了门外的黄月英眼中。

...

在教导完糜旸之后,诸葛亮见天色已晚便让糜旸早些归府。

在糜旸起身离开之时,诸葛亮与糜旸方才察觉到站在门外的黄月英。

糜旸对着黄月英一拜后,他便缓步离开了大堂。

只是在糜旸离开之时,黄月英往糜旸的手中塞了几块点心。

这是来自师母的慈爱。

在糜旸走之后,黄月英来到诸葛亮身旁。

这时诸葛亮已经来到大堂中的一处剑架之前,这处剑架之上放着一把宝剑。

后世有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延请蜀中名匠铸造八柄宝剑。

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刘备给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但其实这件事,发生的时间点是建安二十四年,毕竟章武元年关羽都已经去世了。

如今诸葛亮目光所注视的这把剑,正是当年刘备赏赐给他的那把剑。

这把剑剑名慎独。

何谓慎独,意为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注视之后,诸葛亮拿起这把宝剑,将剑身从剑鞘中抽出,一声剑鸣之后,一把利剑已经出现在诸葛亮的眼前。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澹澹寒光在剑身上流转,诸葛亮看着眼前的慎独剑,不知在想着什么。

黄月英看着诸葛亮凝视剑身的举动,她口中问道:“夫君可是有收徒之心了?”

知夫莫若妻,听到黄月英的话,诸葛亮的脸上流露出笑容。

“子成确是个佳徒人选。”

在听完诸葛亮的话后,黄月英问道:“那为何刚刚夫君不向子成透露这层意思?”

面对黄月英的疑问,诸葛亮答道:“吾在等子成来日之政绩。”

“察其行,观其人,等他到汉兴郡之后,若真能听从我今日的教诲为汉兴百姓带来福祉,到那时,我再收其为徒不迟。”

黄月英听完诸葛亮的话后笑道:“将来子成若能成为夫君之徒,夫君准备以慎独剑相赠吗?”

当世的拜师之礼,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师徒之间互赠信物,明确关系。

对于黄月英的这个猜测,诸葛亮点点头,他将慎独剑收剑入鞘:“若子成能以数十万百姓之安定为拜师礼,那我赠其慎独又有何妨?”

哐当一声,入鞘的慎独剑再次被诸葛亮放置在剑架之上,在摇曳的烛光之下,诸葛亮负手而立:

“剑就在此,能不能取的到,就看子成自己了。”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扶得起的阿斗天下安康镇国北凉王唐逗大唐:兕子是谁?系小公举吖!日月战旗公主啊!驸马他又双叒跑了!明末之我有系统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我是范蠡密战桐城农门娇娘来种田天下局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重生之毒女很惹火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尘途雕弓落寒门枭士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开海大唐不良人荡宋北宋振兴攻略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带着军需仓库穿越古代种田洛天心龙血战神唐末:带领村民造反谋生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我是关陇老秦人别闹,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越穿,越难,越穿越皇陵守墓人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误惹绝情冷少大汉天子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谢家有女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醉红颜,倾王妃杀机较量清末小旗兵龙腾中华绝世极品兵王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