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更多消息传了回来,齐国田氏跟邯郸赵氏都加强了边境管控。不过,宋国仍然没有太多变化,甚至宋国国君还派人送了信,说是不参与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魏国也同样派人递了信,说是愿意跟智军再次结成联军对敌。
“这个魏驹,还真是麻烦。”汇总了各方情报,智朗忍不住抱怨道。
智朗几乎是挑明了目标,就是要灭掉各国,这也是给了魏国倒向敌方的机会。
可是,都到了这会还装糊涂,联军?齐国高氏跟卫国这样说还可信,毕竟国家实在太小,本就是随波逐流。
但是,魏国这几年变法激烈,军队更是膨胀的厉害,智朗绝对不信对方没有想法。况且,就智朗掌握的情报,魏国跟楚国私底下联络不少,八成早就站一边了。
“若开战,魏国我们打还是不打?”杞仲也有些无奈道。“几乎可以确定,魏国已经倒向了楚齐。若是打,以前毕竟定了盟约,道义上有失。若是不打,那就得防着,耗的兵力更多。”
“打,当然要打。”
智朗冷哼道,“魏国位置重要,向北威胁赵地,向东威胁虎牢,而且有魏国在,楚国东侧无忧。若为友,魏国就是刺向敌方的剑,若为敌,那就是卡在咽喉的刺。这次大战核心战场必然在郑地,不可能再留下魏国这个威胁。”
杞仲点了点头:“若打的话,我倒有一计。可以假意同意魏国联军,命其派出大军前来。若对方真的派来大军,那就提前埋伏,把魏军一口吃下。若其不来,那就指责对方联盟是假,伺机攻击是真,那时自然也不用顾及其他。”
智朗听的连连点头,“不错!就依此计吧。跟魏国开战,至少让楚国忌惮,使其不敢全力向东。”
在跟各国大战之前,魏国必然是要一块解决的。上次灭韩,魏国左右摇摆逃过一劫,但这次却不可能了。尤其是,若能灭魏,那就能从西侧开辟新的攻楚战线。到那时,智军只需在边境陈兵,楚国就必须分兵回援。
杞仲又递了份公文过去,说道:“这是准备发向许柯的命令,国君请过目,有没有不妥之处。”
智朗接过来,很快看了一遍,却提笔边写边说道:“大概内容还可以。不过要再加一句:务必多加防备,义渠不可信。”
加了这句话,智朗就把公文塞到一旁的信封里,接着让一旁的书吏用蜡密封。等信密封好,他就喊来守卫,把那份公文递过去:“按最高等级传送。尽快送达胜城。”
大河对岸的秦国,智朗的对策是发动义渠人去攻打。事实上,他对秦国压根也没放在心上。这倒不是大意轻敌,而是事实如此,这会的秦国实在太弱了。
而且据情报说,秦君这两年身体不好,国内几位公子内斗不断。君权不能集中,加上秦国自恃有大河遮挡,自以为安全,变法能成才怪了。几乎每一道新政策都困难重重,几年下来也没什么进展。只说国力,如今的秦国怕是几大诸侯中最羸弱的,比不过魏国,甚至连积极变法的邯郸赵氏也许都不如。
所以,只派义渠人去就够牵制秦国了。反倒是义渠,前几年智国跟义渠打了一仗,双方确定了边界之后联系才紧密起来。不过,若是义渠知晓智国在中原的大战,谁也不能确保他们的心思,不得不防。
薪城的传讯兵开始忙碌起来,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军令从这里送往各处。而不久后,从燕地到郑地,从草原到智国各个城池,都开始忙碌起来。
军队向边境进发,物资配发全军。而除了军队,整个智国都在走转入战时状态的流程。两个月内,所有工坊、商行、以及各地居民都要为战争服务,物资采用配给制,不许囤积。
除此之外,智国再次发出了征兵令,第一阶段征兵五万。
不久,智国还开始发行债券,第一阶段就要筹集资金三十万币。要知道,虽说智国货币发行量每年都极多,但因为商品生产更多,所以货币其实并没有多少贬值。三十万币,超过了去年智国财税收入的一半。而这还只是第一阶段,接下来还可能筹集更多资金。
这次,智朗真的是要发动举国之力了。
消息一出,各地再次出现了购买潮,三十万币债券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销售一空,智国国民之富由此可知。
此战,若胜则不用多说,新增方圆几千里的国土,这点钱财又算得了什么?若不胜……大家压根就没想过,上次郑国之战,智国能击败联军,这次比当初可强大了太多,岂有不胜之理?
在获得了巨量的资金后,智国立刻开始加紧采购物资,不管是衣物还是军帐、运输车辆还是军粮军械。这反过来又对因为战时状态受影响的工坊起了促进作用,各地工坊纷纷全负荷开工。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又被大大抵消了。
实际上,早在制度设计之初,智朗就为转入战时状态做了准备。包括对基层的掌控,也包括大量国营工坊,更包括平常的军事常识宣传。
忙碌了一天,智朗回到宫室时已经是傍晚,匆匆吃了晚饭,他去了高欣若的寝殿。
孩子睡着了,看到丈夫,高欣若连忙让人去端了热水过来,智朗晚上习惯泡脚。
智朗在床榻边坐下,招手示意妻子坐在一旁。
“君可是有话要说?”高欣若轻声说道。
智朗点点头,把妻子揽在怀中,说道:“有一事跟你商量。……如今大战将起,齐国将是战场之一。我有意让高氏族人先搬离,去燕国暂避,免得到时候被战争波及。毕竟,高氏实在太过羸弱了。”
整个高氏如今也不过凑了两千兵马,以前还算不错,但在各国普遍扩军的情况下,实在有点不够看了。以田氏为例,加上守备部队,其总兵力至少有五万。
几年下来,高氏跟田氏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