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虎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微臣确实有几个请求,还请皇上恩准、”
“臣需要皇上授予臣一道圣旨,授予臣节制东江镇总兵沈世魁、登莱总兵陈洪范,可以节制辽东兵马,节制山海关水师龙武营等。”
“二是臣想要举荐一些废将启用,为臣所用。”
“三是,臣举荐高阳孙阁老启用,为朝廷效力。”
周大虎继续说道:“臣心中所敬佩文臣不多,但是高阳孙阁老首排一二,孙阁老在辽东数年带兵,政绩卓越,军事兵略娴熟,任上虽有一些战败,但这是带兵将领作战不利,平时训练不足,乃会出现大规模战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一战定人。朝廷在此方面有所苛求,这对在前线带兵作战将领影响极坏,会使将领畏手畏脚,只守不出。固守,无功也无责;主动出击,不管输赢,轻则罢官,重则入狱,这样谁敢为朝廷积极分忧做事?不能包容失败,那是朝廷最大的弊端之一。”
“臣在此表明心迹,臣知道朝廷和皇上最是忌讳朝臣和边将勾结牵连,武将和文官拉帮结派等结党。但臣认为暗中拉帮结派不应该,朝廷应该禁止,一旦发现,应予严惩。但向朝廷和皇上报备者应当不同。”
“如臣等,带兵打仗需要嫡系人马,才能如臂指使,臣举荐孙阁老,不但是孙阁老德高望重,乃是一个有能力的贤臣,还有一层道理。臣需要一个志同道合,一心为大明,并且能压住众多文臣,替微臣挡住朝堂之上的风雨暗箭的盟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上如此,朝堂亦是如此。”
崇祯皇帝心中却是被这一番话惊得不轻。
拉帮结派结党,历来是朝廷和皇帝的忌讳,这样会架空自己,使君权旁落,历代皇帝和他自己都明白这个道理,是绝不予许之事。
没想到,自己的武将竟然在自己面前公然说自己要和朝臣结盟,方便办事。
崇祯皇帝笑了。
坦诚公开报与自己,表明忠诚和心迹吗?
不过,这份心,朕受了。
崇祯皇帝道:“怎么,朝堂之上有朕,有事会保不住你吗?只要你不造反反叛朝廷,为朝廷效忠尽力,朕保你终生富贵不减。”
周大虎赶紧跪地道:“谢皇上,不过朝堂之事,皇上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难做的很,何况皇上一味地维护微臣的话,必然会给微臣引来更多的嫉妒、羡慕、恨,反而对臣和皇上皆是大不利。”
崇祯皇帝想想就是这种情况,不由心中长叹一声,做臣子难,做皇帝也难。
“周爱卿的请求,臣基本答应了,人员名单呈上来,朕阅看后再说。”
“三天后,朕便答复与你。你也做好准备。至于你前些日子所请的京营副将黑云龙,朕准了,这次就跟随与你听你调遣节制。”
此番谈话问策,历时两个时辰,谈完话后,崇祯皇帝还特意留下了周大虎赐宴,一起用餐,对待周大虎像亲人一样,最后并亲自将周大虎送出了乾清宫。
崇祯皇帝返回乾清宫后,拿出这次乾清宫问策的笔记记录,仔细的又看了几遍后,整整想了半个时辰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对高阳孙承宗感情有些复杂。崇祯二年建虏入塞,他第一时间启用了孙承宗,依为国之柱石,命其开始收拾袁崇焕入狱之后的残局,收复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功勋卓着,但很快就令他大失所望,大凌河一战,损失兵马数万,一大批将领被俘、被杀,震动朝野,堪称崇祯朝单场战役最大一败,令他难以释怀。最后罢官降勋。
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也是因为增援大凌河,而引起叛乱,祸害糜烂山东一省。
近来朝廷一直有官员举荐孙承宗,但他都留中不发,现在他最倚重的将领也是举荐,并上门见面。
这说明其人有才……
这一刻,他心终于松动了。
数道圣旨而发。
很快一道圣旨传出,一名宫内太监和数名锦衣卫,策马奔向保定府高阳。
同时,又传旨内阁辅臣文华殿议事。
一道发往京营。
……
而周大虎也是立即忙碌了起来。
开始调兵遣将。
将宣大的亲信家丁部队五千兵马,其中包含一千铁甲重骑兵也给调了出来。
同时命令虎大威、猛如虎、各带一千骑兵精锐,陈国威和刘永祚各带五百精锐骑兵,共计三千兵马京师集合。
剩下的,就是默默等待圣旨批准任命。
……
京师京营,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管神枢营右副将事黑云龙跪地接旨,一名内侍宣旨,应三镇提督周大虎请求,将他调入了宣大山西三镇提督麾下节制听用。
黑云龙是宣府人,自己终于回家乡了。他很高兴,但又很迷茫,周大虎怎么会请求要用自己?
……
保定府高阳,一份圣旨而下,启用孙承宗,恢复原职少师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即刻进京面圣。
已经七十四岁的孙承宗,叩首领旨谢恩,面色平静。
拿着手中的圣旨,他望着京师的方向,长叹一口气,他知道周大虎已经面过圣上了,举荐了自己。
对自己官复原职,他心中平静如水,岁数已大,本不想再回到场堂上搅那一趟浑水。只是心中还放不下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朝廷,就这样看着一点点衰落灭亡,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但愿自己能出一份力量和有志之士一起,扶大明于危难。
皇上的圣旨并没有要自己主管辽东事物,但加了兵部尚书衔,他现在首要的事情就是为周大虎突袭辽东,做好后勤准备。
这一趟辽东之行,不光是周大虎的事情,也是他孙承宗的事。
从他被周大虎举荐的时侯,两人就已经在官场朝堂上,连到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也知道,这些年来,无数的官员举荐他起复,但皇上一直没有答应,知道皇上对那一场的大凌河之战,是一直耿耿于怀不忘。
可他,又岂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