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又看向周大虎道,“还有事情吗?”
那意思是说,你事最多,我再特意问问。
周大虎还真有一件事要说,对大明的形势影响很大。
他早有此心,但一直没有抽出空来。交给别人去办,又怕别人不太懂。
他先前一步道,“臣确有一事,禀与皇上知道批准。”
崇祯皇帝本来就是无意的随口一问,还不想真的还有事情,他不由的笑了,有臣子不断地提出事情,总比一些大臣什么也不说,害怕担责强太多了。
做皇帝已经十年,国事日艰,许多大臣都是谨慎无比,三缄其口。
他对周大虎这样想说就说,言无不尽的态度作法很是赞赏,说明对方对自己有一个赤子之心。这样的人往往忠诚可靠,可堪大任。
“哦,什么事情?”
周大虎道,“臣这次到辽东建虏腹地走了一趟,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建虏对我大明非常的仇恨,作战勇敢,宁死不降者极多。微臣知道后,便特意打听了一下,发现建虏高层和官府,在大力宣传我大明对其建虏等的迫害,尤其是所谓的七大恨,人人皆知,对我大明痛恨无比,”
“皇上,这一切都乃是宣传教化的功效,建虏野蛮之人犹懂宣传,将敌人广而告之,群情激愤一体对敌,而我大明人才众多,却只是朝廷一些官员知道情况,而百姓和军民却是茫茫不知,一无所闻。建虏这样的外敌,以及中原肆虐的流贼,朝廷都应该大力宣传,将他们所犯的罪行,都应该宣于天下,让百姓都知道,号招天下官吏士绅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否则,光凭朝廷有限的能力,连年用兵,财困兵疲,这仗打到什么时候?”
“人心可以宣传教化,也是可以引导的,宣传教化的力量巨大,朝廷应该将这方面发挥出来,为朝廷增加力量。而不是无所作为,碌碌无为。”
“成立一个宣传教化的机构,用不了多钱,说不定还会赚钱。如果朝廷不愿意办,微臣愿意承担起这个任务,但需要圣上授权。”
“还有,一旦办了这个宣传教化的机构,最主要的就是办一份通行天下的宣传载体,即报纸。也就是邸报的扩大版。”
“但是如此,邸报就不能再发了。微臣前些时候听幕僚说过一件事,天启年间,京师有刘保父子收银一百两,替建虏每月送一份京师的邸报,以此了解大明内部的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对策。”
“微臣以为这种现象,一定还有。朝廷当以为鉴,严查建虏的一切奸细。”
崇祯皇帝听着觉着说得有理。
但是这还是须要钱粮啊,还需要一定官员主办。
钱粮、人员、编制,总归一句话,还是钱粮。
崇祯皇帝看向周大虎,这小子从辽东带回大量建虏军功首级,还有大量辽民,对方又是要钱不要官的秉性,朝廷又得大出血。
这小子有钱,就叫他出吧。
崇祯皇帝道,“宣传教化很重要,朕亦知道,但是朝廷马上就要大量用钱,没有钱粮再出,成立一个机构。朕决定,宣传教化司名义上由礼部主管,由你组建,人员、房舍所需等一应东西,皆由你一体承担,主官人选等,由你推荐,朝廷任命。官职就定于正五品、从五品各一人,辅官六品、七品、八品、九品若干。”
周大虎一听与自己的心中差距太大,哪能由礼部这些清流官员担任主管,哪怕是名义上的,也是会坏事的。
他立即回道,“皇上,礼部都是翰林清流,宣传教化就是一直特别的宣传部队,要经常分析战斗的一些过程,需要用军方的人员参与,还要请皇上下令禁止抄传邸报,由大明之新的报纸代替,严控朝堂人事和军机情况外泄,这样军机处领之比较合适。”
邸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明代中叶以前的“邸报”,大多是由各级抄报人用手写的方式辗转抄传的。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刷。抄写与印刷两种复制手段并存。
明代的“邸报”,其内容大体包括:1皇帝的谕旨;2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3官吏的任免和觐见;4臣僚们的章奏,这是“邸报”中所占篇幅最多,信息含量最大的一部分内容;5军事信息;6社会新闻;7“邸报”中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京师等地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有人以经营报房“博锱铢之利”,有人以“送邸报为业”,有人定期地向送报人支付“邸抄之费”,社会出现了“抄报行”这一公开的行业,并因利薄而受到官方的减免税费的待遇。
朝廷也有严厉限制“邸报”抄传活动,使很多章奏不能发抄。
但是需求太大,依靠“邸报”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官员和在野的士绅们,纷纷托人上疏,禁止太严,令有心保效朝廷的人耳目闭塞、信息不灵。
大家都是官员出身,在朝为官,罢官、起复、致士再起复等,都是家常便饭。
他们也不想今后回乡后,成为一个耳目闭塞、信息不灵的人。
因此,这个邸报的严厉限制,多是敷衍了事。
一旁的孙承宗看见自己的学生想要自己独立办报,便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微臣也是认为挂在军机处之下比较合适,主官品阶也应提高一些,能配得上军机处军务重地的门面。”
崇祯皇帝轻声道,“军机处宣导教化司。”
随即他点点头,定下说道,“就叫这个名字。主官品阶为从四品。从今日起,停止邸报抄发,但有发行查获,一律按敌人奸细处理。”
他也知道,建虏、流贼等,都是从邸报上的消息为军事情报,择机攻击大明和官军。
朝廷也是有一些顾虑,以及照顾回乡的致士官员,起复再用等情况,一直没有严厉执行限制邸报的禁令。
但是现在趁着这个机会,他下定了决心,改革这一条邸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