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一边仔细听着周大虎和陈国祥说话的温体仁,这时突然插话道“朝廷的惩戒政策力度不够,周将军可有良策?”
“有能力缴纳钱粮而不缴纳者,以及士绅拖欠积年税金钱粮的,应以抗税不纳治罪,革黜功名,富户不纳者,禁止其家人子弟参加科举,押送京师刑部问罪,一旦定罪,可以抄没家产作为所欠税金钱粮。同时对官府官吏衙役进行整顿,严禁盘剥压榨百姓,加派私税,敲骨吸髓,但有发现,开除永不录用,并于与治罪。”
“官员征缴税金不力者,一律罢职回乡,十年之内不得起复。”
“另外盐税也是大利,纲盐法让盐商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在朝廷的政策下获得大利,现在到了他们对朝廷是否有心的时候了。对朝廷没有感情的盐商,朝廷也不需要他。”
周大虎这么一说,让在屋中的所有大臣,以及崇祯皇帝感到震惊不已。
温体仁看了一眼崇祯皇帝,知道皇帝所想,便转向周大虎问道“周侯爵此种建言有些过激,所说太过严厉,现在天下不宁,如此激烈手段实行,必然会激发心向朝廷的士绅开始离心离德,如果江南士绅也与朝廷作对,大明纵然能多收上一些税金,失去江南民心,两相一比,孰轻孰重,值得吗?江南财税之地一旦生出动乱,后果将不可设想。”
周大虎问道“士绅能代表民心吗?”
温体仁道“虽然不能代表全部民心,但士绅都是乡土的人杰,声望在乡在地,有极大的名望在身,平时主持乡里,修桥铺路,深得民心,一呼百应,不比官府影响小,一旦他们反抗,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一说,周大虎觉得有理,但是清廷能做到的事,在明末就做不成?
有自己参与,他还真的不信这个邪。
周大虎决心已定,随即再次向崇祯皇帝建言道“陛下,江南和天下积欠每年达数百万两,江南一地三百余万两,年年拖欠,年年赦免,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此风不可长,如此下去,朝廷入不敷出,许多事情都做不了。”
“赋税,乃国家财富,事关国家民生,军国大事。朝廷应当下定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选用大公无私,铁面无情之二人为钦差和钦差副使,加都察院、兵部衔,授予便宜行事之权,三品之下先斩后奏,罢官任命职权,同时提督军务,整顿江南税金钱粮拖欠和盐税,且明令规定,此次整顿只是针对富户士绅以及有能力的富裕之人,严禁骚扰穷困百姓征缴。同时派遣科道御史前往全国各地明察暗访监察各地官府,”
“同时对于向朝廷捐助钱粮之人,则可以给与冠带,授匾、立给牌坊等,子嗣和本人可以入国子监学习出仕为官。”
“总之一句话,开源节流。皇亲勋贵一律禄米减量三分之一给与,禁止皇亲勋贵内监等任何人奏讨土地财货,停止朝廷官府任何建设。国家财富应当全力用于军事,诛暴伐乱,外抵建虏入塞,确保大明安危。”
崇祯皇帝已经心中平静,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屋中的大臣,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周爱卿所言怎么看?”
几位军机和内阁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有回答崇祯皇帝的问话。
无奈之下,温体仁只好再次出首道“陛下,这个周侯爵建言牵涉事大,我等臣子需要一些时间考虑这一建言对朝廷的利弊得失,以及一些意外的准备应对是否可行等情势推演,才能回答陛下所问。”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接着说道“不错,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位爱卿慎重考虑是应该的,朕,有些着急了。此事不急,五日后,各位以密疏上报与朕就行。”八七七
“明日,各位爱卿与朕一起接见漠南蒙古各部首领,量功给与封赏,收拢其心,为我大明所用,彻底解决建州逆奴绕道漠南蒙古来犯京畿,毫无预警之事。”
“臣等遵旨。”一干重臣俯首回道。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制定,礼部终于完成了外藩蒙古有关爵位新的制定。
这是一份按照蒙古各部习惯而制定的爵位袭承。
周大虎出了大力。
绞尽脑汁,将历史上清朝对蒙古的爵位封赏及俸禄,回忆了一遍,交给了礼部参考用于制定。
礼部做了三个方案,都呈给了崇祯皇帝御览,最后由皇帝决定方案。
明日这个答案就揭晓了。
……
会同馆。
这些蒙古各部首领人在京师虽然穿的好,吃的也好,但是大明皇帝迟迟的不见,让这干蒙古贵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的坐立不安起来。
还好,周侯爵时常会派人过来告知,朝廷正在准备,很快就会接见他们,勿急勿躁,静静等待宫中的圣旨就行。
由于对周大虎的信心,更主要的是对方现在又担任了大明的京营总督一职,位高权重,两者已经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他们是对方所招、所降。
大明朝廷如果有什么变化,周侯爵一定会通知他们。
当见到宫中圣旨后,漠南蒙古首领们是长出一口气。
出来的时间有些长了,他们有些不放心各自自己的部落。
明天,过了明天就要回家了。
这半个多月的在大明京师转了一圈,其繁荣不是沈阳盛京可以比拟的。
如此繁华物资丰富的大明,为什么前几年总是战败?
也许就是他们过得太舒服了,安逸的骨头就酥了,上不得马,提不起刀,过得太好,反而更是贪生怕死。
除了这些,他们想不到别的。
……
一夜过后。
几位蒙古部落首领,在礼部主客清吏司官员的引见下,前往皇宫觐见大明崇祯皇帝。
拜见皇帝的礼仪,在这半个月内,礼部官员已经教导他们十分的熟练。
进入宫门后,经过一道严格的搜身无虞后,几名皇宫内侍加入到了引见队伍。
引见过了数次的七转八拐后,十几位大小蒙古首领终于到了一座宫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