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明清停战协定
太监的话将三人的思绪重新带回。
明白此事还比较遥远,一时半会儿也谈不出什么结果。
若是秦宽真要前往封地,那他所带的权力、以及军队、还有跟朝廷的联络等等,都需要仔细商谈。
三人快步走向大门,却发现众女子也刚好扎堆于此。
她们没见过朱由检,看到秦灵儿的拜见,顿时吓了一跳。
一时间竟然愣在原地,不知道要做何动作。
等到反应过来之时,脸上已经缓缓冒出冷汗。
“臣女拜见陛下、太子、王爷。”
朱由检的目光挨个扫过,最终只在张菱的脸上停留了些许。
“都起来吧。”
“你们的奏乐朕听了,很不错。”
“多多演练一番,等过年的时候,可以到宫里来给大臣们听听。”
众女见得三人登上马车之后,心中均是一喜,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皇帝赏识。
回到皇宫之后,朱由检立刻召见王本祥。
他也带着一封国书,心中忐忑的跪拜行礼。
“我大清皇帝已同意将锦州等土地如数奉还,也同意献上岁俸,”
“并且臣已得知,今年之俸禄已在锦州备好。”
“就按照事先之约定,大明将多尔衮等逆贼押往锦州,双方一手交人一手交城。”
沉默片刻之后,朱由检父子心中大喜,看向秦宽的眼中更是浮现一抹激动。
但秦宽却眉头一皱,低声问道。
“王使,你的话应该还没说完吧。”
王本祥微笑点头,随后又掏出一份公文。
“我大清皇帝陛下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双方缔结合约之后,开放边境之自由通商。”
朱由检还没反应过来,可秦宽却是蓦然面色一变。
“呵呵,好一个自由通商。”
听着秦宽的冷笑,王本祥强忍着惧意说道:“此事对于两国都是利大于弊。”
“和平之后,百姓们也不用饱受战乱之苦。”
“两国之间的财政交往也可日益加深,继而充实国库。”
“此举何乐而不为呢?”
等到朱由检父子缓过神来之后,秦宽的声音再度响起。
“若真是互行通商,那岂非是承认你们所掠夺过去的土地,再不归我大明?”
王本祥早有准备,又道:“王爷,此言差矣。”
“疆域之事,自古而来皆有变数。”
“昔春秋战国之时,列国伐交频频,土地城池之变几乎年年有之。”
“唐代虽说远迈西域,可到了赵宋,却不及唐之一半,反之大元尤为更甚。”
“再到明太祖时,这才将版图重新梳理,但较比前朝仍有变化。”
“到如今,我大清顺应天命已然雄起;既时事有变,更应该着眼现实才是。”
秦宽三人面色沉暗,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但既是谈判,也不会三言两句之间就此敲定。
待到王本祥退去之后,朱由检先未召集大臣,反而是先与秦宽商榷起来。
“爱卿,你看如何?”
秦宽摇头回道:“臣不想答应,但眼下的朝廷确实经不起腹背受敌。”
朱由检也是如此想法,但他作为皇帝又万万拉不下来这个脸面。
至于朱慈烺,他是更不可能。
然而此事必然要有一个牵头的,或者说背锅的。
而这个人的身份还不能太低,在朝廷中也要有一些话语权才行。
思绪之后,秦宽毅然决定,要再把吴三桂拉下水。
只要有自己跟他牵头,群臣之间的反对声也会被压下不少。
向朱由检说明想法之后,他却左右踱步,一直不能下定决心。
毕竟大明自开国以来,从未沦落到如此境地。
“难不成,朕真要答应这种条件?”
“可那都是大明的土地,若就这般交给那群奴贼,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听着朱由检的自言自语,秦宽一时间也纠结万分。
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现实不是小说,若是意气用事,大可不行盟约,双方依旧敌对。
但这样下来,又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整日以泪洗面,只能在家抱着几件遗物缅怀。
一个时辰过去,三人一言不发。
待到吴三桂到来之后,这才打破这番宁静。
他听到满清开出的条件,整个人也顿时语塞。
但看得出来,吴三桂也觉得这份盟约,可签。
又过了一段时间,秦宽忽然想到一件事,连忙询问朱由检,自己前些日子的奏折何在。
吴三桂接过奏折、仔细端看。
见到外交之处时,他忽然说道:“陛下,可行!此计可行!”
朱由检不知道他说的计策是什么,吴三桂也急忙解释道。
“陛下,与满清的协议可以签,但签的并非是和平盟约,而是停战协议。”
“如果只是暂时停战,那日后国力强盛后,便可以即刻发动收复战争。”
“而安稳下蒙古与朝鲜之后,也可以让他们双方从中策应。”
“就算他们不帮助大明,最起码也要让蒙古两不相帮。”
“而天下安定之后,我大明疆域之广,物产之辽阔,又岂是那东北荒蛮之地可比拟?”
说到这里,吴三桂微微侧目看向秦宽。
两人心照不宣,似乎达成了暗中的协议一般。
“陛下,平西王言之有理。”
“如今之策,应该是尽早统一天下,恢复生产。
“等到兵强国富之时,辽东唾手可得。”
朱由检心知肚明,只要大明国力强盛,那蒙古各部落自然不敢犯上作乱。
若是将他们安抚好之后,也可以让其帮助守卫北疆,使得这种突袭京师之事再不会发生。
屈辱是暂时的,政策要以大局为重。
只要日后将失地收复,那今日之耻,亦可成为他日之赞。
主意敲定之后,朱由检也是立刻传唤百官前来商讨。
说是百官,其实也不过十人左右。
一开始他们听到的时候,不出意外均是持反对意见。
理由多为天朝大国,怎能跟番邦和解。
但有秦宽吴三桂二人压阵,反对的声音逐渐也小了下去。
一个月之后,明清停战协定在锦州正式签订。
一众岁币也在蒙古特使以及朝鲜官员的眼皮底下,亲自交给秦宽。
关宁锦防线,再度纳入大明的实际掌控范围之中,多尔衮等人也被押送回沈阳。
等待他的结局无人知晓,有可能被软禁一生,也有可能是抄家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