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破纸就把咱们的真金白银全换走了!"
"还有没有王法?还讲不讲理?还要不要脸?"
"王法?朱允熥就是个流氓、地痞、恶霸、无赖,他会讲什么王法?"
"苏安国今天的下场就是咱们明天的下场″
秋高气爽,扬子湖上水平如镜,一只精美的画舫飘荡在湖面上,四个衣着华贵的富家翁坐在船上垂钓。
这四个人是扬州的巨富:
圆脸、阔额、大耳、五短身材的是孟希祖,扬州第三大盐商,身家以百万计。
瘦高短须的是康宝才,扬州第四大盐商。
另两个是梁春鸿和孔有德,也是扬州盐商中的大鳄。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四家集体退出盐市,豁出全家老小的性命和朝廷掰一掰手腕!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即使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干了!
天下的盐有七成出自扬州。
扬州的盐有九成要经过十大盐商之手,才能发往全国各地。
林洋港投靠了朝廷。
苏安国死了。
扬州大盐商只剩下八家,四大盐商集体退市,大明朝的盐业市场就有瘫痪的风险。
大片大片老百姓将吃不上盐,数以十万计小贩、漕工、盐丁、灶户将失去生计……
最可怕的是北方边镇的粮草供应中断……
天下哗然,群情汹汹……
这无异于一场经济海啸叠加一次政治地震!
盐商敢于与朝廷叫板,庞大的资本金只是其一,最大的利器是他们的运输能力和销售网络和人才储备。
朝廷可以使用暴力将盐商肉体消灭,抄他们家,没收他们的产业,但运输能力、销售网络、人才储备的建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扬州盐商并不是在明朝才突然兴盛起来的,早在南宋和蒙元时期,他们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强势如朱元璋,当初也选择和扬州盐商妥协:咱坐咱的江山,你们挣你们的银子,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经过洪武朝三十年的发展,以扬州盐商为核心和纽带的利益集团比洪武初年更庞大更复杂了。
一个月前,扬州盐运使董崇礼从孟希祖家拉走了五十万两银子,留下的却是堆积如山的大明宝钞。
董崇礼满脸堆笑,孟希祖冷若冰霜。
\\\"老孟,别耷拉个苦瓜脸。皇上亲口给我说了,朝廷是诚实守信的,虽然用宝钞换了盐商的银子,但宝钞和银子是可以自由兑换的,等朝廷开设了银行,盐商随时可以拿着宝钞到银行里兑换银子。为了表彰盐商支持朝廷开设银行,皇上还说了,扬州盐商今后无须往北方运粮换取盐引,用宝钞就可以购买盐引。\\\"
\\\"朝廷的银行在哪?\\\"
\\\"南京一处,扬州一处,北平一处,西安处,成都一处,真定……\\\"
\\\"开起来了吗?\\\"
\\\"正在筹备呢!\\\"
骗小孩呢!
孟希祖脸上露出鄙夷的微笑,重重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鞋底用力地蹭着。
\\\"小弟那五十万两白银不要了。盐商我也不做了。盐引我也不要了,只求朝廷从此以后放过我。\\\"
\\\"老孟,你这说的什么话?什么叫倾家荡产了?这么多宝钞不是钱吗?\\\"
\\\"是不是钱朝廷很清楚,董大人很清楚,小弟也很清楚。要不劳烦董大人把这些宝钞全部拉走?我也好落朝廷一个人情。\\\"
\\\"盐商当真不做了?\\\"
\\\"不做了!\\\"
\\\"盐引当真不要了?\\\"
\\\"不要了!\\\"
\\\"你再好好想想。\\\"
\\\"不想了。小弟两代人劳心劳力,到头来一场空,现在收手,还有几间老宅可以藏身,几亩薄田可以吃饭,几间铺子可以养家。穷是穷了点,总好过杀头抄家充军。\\\"
\\\"老孟,牢骚太盛了可不好。\\\"
孟希祖端起茶杯,\\\"董大人,请!多谢董大人这么多年的照顾,谢过了。\\\"
董崇礼忿然起身,\\\"老孟!食盐关系国计民生,老百姓不可一日无盐。假如扬州盐商集体罢市,皇上怪罪下来,不要说我小小的扬州盐运使担当不起,就是户部也担当不起。到时候,谁也收不了场了!\\\"
面对董崇礼的威胁,孟希祖毫不示弱,\\\"董大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死猪不怕开水烫,有苏安国的例子在前面,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董崇礼脸色越来越黑,\\\"老孟,事不要做绝,话不要说死。要给自己留条回头路。我向上头禀报,在上头有明确批复前,不要擅自退出盐市。明白吗?\\\"
画舫在湖面上随风飘荡着。
孟希祖发出一声惊呼,\\\"钓着了,钓着了!\\\"
\\\"呼\\\"地一声,一条金红色的鲤鱼跃出水面,在钓钩上使劲挣扎着,蹦跳着,纷纷点点的水珠落到水面上。
\\\"好大啊!\\\"
\\\"好大啊!\\\"
\\\"少说也有三四斤!\\\"
众人言笑晏晏。就在即将收鱼上船的时候,鱼线嘣地一声断了,鱼儿跳入水中,眨眼间摇摆着金色的尾巴游得无影无踪了。
\\\"可惜了!\\\"
\\\"可惜了!\\\"
众人嘘声一片。
不远处,又有一只画舫慢悠悠游过来,船头坐着一个少年,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正气定神闲的垂钓。
船越来越近,隐约可以看见少年的脸。
约摸过了半刻钟,少年钓上来一尾鲤鱼。站在少年身旁的青衣人从鱼钩上取下鱼,扔到竹篓中。鱼儿撒着欢在鱼篓中蹦跳,却怎么也跳不出来。
半个时辰内,少年又钓了两尾不大不小的鲤鱼。
天色渐晚,孟希祖等四人准备靠岸。
少年的画舫撑了过来,一个锦衣人跳到孟希祖的船上,笑道:\\\"我家公子说了,请四位移驾过来,喝一碗鱼汤。不知道四位肯不肯赏脸?\\\"
孟希祖道:\\\"素不相识的,不好打扰。\\\"
\\\"不过是一碗鱼汤,认不认识怕什么?\\\"
孟希祖对梁春鸿、孔有德、康宝才笑道:\\\"咱们钓一天了,啥也没钓上,要不就尝尝人家的鱼烫?\\\"
\\\"尝就尝。\\\"
四个人上了对面的船,才看清是一个二十出头的俊逸少年。
少年爽朗地笑,\\\"哈哈哈,我今天钓了四条鱼了,你们钓了几条?\\\"
\\\"我们一条也没钓着!\\\"
\\\"哈哈哈,从前我也是一条也钓不着,今天一下子就钓着四条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鱼自己就往钩上咬!哈哈哈,运气来了,神仙也挡不住啊!\\\"
孟希祖笑道:\\\"就是!就是!\\\"
\\\"来吧!碰到就是缘份,咱们把这四条鱼炖了,美美喝碗汤!\\\"
\\\"可我们也不会炖鱼啊!\\\"
\\\"有我呢!\\\"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支锋利的小刀,哧啦一下划开鱼肚子,笑道:\\\"十一叔,您老别光站着看啦,帮侄儿舀盆湖水。\\\"
锦衣人找了一个木盆趴在船沿舀了一盆水。少年将鱼内脏掏出来扔进湖里,又把鱼放在盆中洗得干干净净,接着刮掉鱼鳞,掏出鱼鳃,又清洗两遍。
整个动作干净利落毫无违和。
锦衣人笑问:\\\"你怎么还会这一手?在哪儿学的?\\\"
少年笑而不语,在船舱中拿出一个炉子,炉子上架一口小锅。
锦衣人问:\\\"也没柴啊,怎么炖鱼?\\\"
\\\"不急!\\\"
少年又取出一个壶,咕咚咕咚往炉子下面倒水一样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说是水,又这么香!\\\"
\\\"十一叔,您老瞅瞅。\\\"
少年划了一个火折子,酒精呼呼就着了。孟希祖、梁春鸿面面相觑:\\\"奇怪!水也能点着。\\\"
\\\"不是水,是酒精!\\\"
孟希祖表示不懂。熬了小半个时辰,鱼汤终于熬好了。锦衣人一人盛了一小碗,就坐在船头喝汤。
孟希祖一口气喝了半碗,\\\"好香!\\\"
少年笑道:\\\"要是再加一点点盐花就好了,可惜木有!\\\"
孟希祖道:\\\"听口音,哥儿不像本地的。\\\"
\\\"南京的,来扬州游玩。\\\"
\\\"你们家在南京干什么营生的?\\\"
少年摸摸鼻子,\\\"十一叔,咱们家是干什么营生的?\\\"
锦衣人笑而不语。
少年笑道:\\\"说出来怕你们笑话,我爷爷早年是个和尚,又不好好念经,被赶出来庙当上了叫花子,吃百家饭……\\\"
\\\"哦,这样啊。我看哥儿气宇不凡贵不可言,那你们家后来怎么就又发达了呢?\\\"
\\\"这个么?后来我爷爷不要饭了,改行杀人,靠着杀人杀出了好大一份家业……\\\"
\\\"啊?!是做海盗吗?难怪哥儿杀鱼这么熟练!\\\"
“家祖没去过海上,倒是在鄱阳湖杀了不少人,长江上杀了不少人……“
孟希祖不由自主往后缩,"哥儿,你,你爷爷是谁?\\\"
\\\"你应该听说过!\\\"
\\\"谁?\\\"
\\\"家祖淮右布衣朱元璋,家父朱标,这是家叔朱椿,我叫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