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问道:\\\"皇上,当前的困局怎么破解?\\\"
朱允熥反问道:\\\"什么困局?\\\"
\\\"粮食啊!十一叔又来信了,说南京的粮价还在升,已经升了三倍了!一石粮食卖到五两银子,已经饿死好多人了!\\\"
一群丧心病狂的东西,为了阻挠迁都啥事都干得出来。
朱允熥轻蔑地一笑,\\\"传令蓝平,从台湾紧急调拨300万石粮食到南京。\\\"
朱高炽惊诧地问:\\\"台湾有这么多存粮吗?\\\"
\\\"有!\\\"
朱高炽现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朱允熥悠悠道:
\\\"凉国公父子在台湾经营近十年,共开垦了荒地600万亩,十年来攒下了1000多万石粮食……"
正是因为手里有了这一大批粮食,朱允熥才有迁都的底气,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笔粮食不是用在营建新都上,而且是用在平抑南京粮价上。
朱允熥继续说道:"高炽,营建新都的事交给你办。\\\"
朱高炽吃了一惊,\\\"啊?臣弟德微才薄,怕办不好。\\\"
\\\"你是太祖嫡孙,燕王世子,又是辅政大臣,怎么办不好?不会是不想领这个差事吧?\\\"
\\\"不,不,不,臣弟是怕万一差事办砸了给皇上丢脸。\\\"
朱允熥拍了拍高炽肩膀,\\\"我一直拿你当亲兄弟,这么要紧的事,不交给你办,交给谁办呢?你在南京这些年出了大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用心办差,就算有什么事办砸了,我给你担着。\\\"
朱允熥眼圈都红了,\\\"谢皇上!臣弟不才,但为国尽忠为国尽力总是知道的。\\\"
\\\"说得好,说得好!\\\",朱允熥想起朱允炆、朱济僖、朱尚炳的所作所为,长长吁了一口气,\\\"要是朱家的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皇上为了大明呕心沥血,臣弟自当追随。\\\"
朱允熥十分欣慰,\\\"好好好!再有四五天,600万两石见银就运到北平了,该采购木材就采购木材,该采购石材就采购石材,征用的民夫也可以多给一点钱,咱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臣弟以为,营建新都耗资巨大,第一要紧的是防止有人中饱私囊。\\\"
朱允熥摆摆手,\\\"水至清则无鱼。迁都阻力极大,只要不反对迁都,有些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臣弟明白了。新都要营建成什么样子?请皇上示下。"
朱允熥从袖中抽出一轴卷纸,在案上徐徐展开,高高的围墙围着一座四四方方的城,不由分说地扑入眼帘。
这是他费尽心力画出来的。
宽阔厚实的城墙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炮台,枪台,弓弩台,活脱脱一座坚固无比的巨型堡垒,抵得住百万雄师。
围墙之外是水波粼粼的护城河。
城墙之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宫殿、楼宇、集市,令人眼花缭乱
"皇上,新都规模多大?"
"纵横28里。"
元大都规模宏大,也不过纵横14里。
朱高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我的天,比元大都足足大了三倍!“
他从小在北平长大,对北平城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比熟悉,不论是骑马还是坐轿,游遍北京城都要三四天,现在一下子扩大了三倍!
朱高炽嘟囔道:"这得费多少银子啊!这得费多少银子啊!"
过了两天,朱允熥在都司衙门召见六部尚书,组成新都营建司,朱高炽为营建指挥使,李景隆、骞义为指挥副使。
都这个时候了,文官们还认不清形势。
工部尚书郭槐道:"新都纵横28里,光护城河的挖掘、围墙的建造,就要动用十万民夫,耗时两年才能完成。城墙之内的宫殿三千多间,楼宇八千多间,街道累计长度一万余里,粗略算一下,需要三十万匠户劳作八年才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朝廷真的能承担得起吗?"
朱允熥淡淡道:"为什么承担不起?"
夏元吉道:"臣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要耗费6000万两银子,我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2400万两银子,年成好的时候略有赢余,年成不好的时候还略有亏空,什么时候能攒够6000万两银子?"
营建新都投入的巨款,可以使北方萧条的经济得到改观,大量涌入的人口,更可以对蒙古形成强大的压力。
这正是营建新都最重要的意义。
朱允熥打断夏元吉道:"又来了!光扬州盐商就在户部存了4000万两银子,还不够你花吗?"
夏元吉急吼吼道:"那4000万两银子随时都会被提走,是不能拿来营建新都的!"
"朕说了动用那4000万两银子了吗?"
"那,那,皇上用什么银子营建新都?"
朱允熥摆摆手,"这个不劳你操心,朕有的是银子,顶多后天,就有600万两银子运到北平。"
"皇上说的是石见银山的银子吗?"
切!
除了石见银山,佐渡金岛马上也要搞到手了。
朱允熥得意洋洋,"是!"
夏元吉总感觉大量石见银涌入国内不对劲,接连想了好几宿终于想明白了,叫道:"皇上,此举不妥!"
"哪里不妥了?"
"汉文帝曾说过,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皇上虽然从石见山运回来不可胜数的银子,但我朝的土地、粮食、丝绸、食盐、马匹并没有增加……“
从境外大量输入银子,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相当于变相掠夺了社会财富。
夏元吉这么多年户部尚书还真的没白当,一眼就看透了石见银的本质。
朱允熥立即怒喝道:
"夏元吉!"
"臣在!"
"朕营建新都,没有用户部一两银子,也没向官绅摊派一两银子,你还啰皂什么?"
"微臣,微臣……"
不能再让夏元吉这老小子胡咧咧了,否则又是节外生枝。
"闭嘴!你再说一句,二品以上官员一人捐十万两银子!"
"皇上,皇上……“
五个尚书,一个监察御使,一个大理寺卿,两个国公,齐刷刷地向夏元吉投过去刀子一样的目光。
夏元吉梗着脖子咽了咽口水,硬生生地将跑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朱允熥意味深长地看了夏元吉一眼,朗声道:
"营建新都是造福子孙的千年大计,你们都是朝廷重臣,要为国分忧。
谁用心办差了,谁没用心办差,朕又不是瞎子,都看得清楚明白。
有功的必赏,有过的必罚,若有人存心捣乱,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夏元吉吓得一声不敢言语。
过了两天,600万两白花花的石见银果然运到了,几十个大臣全都分派了大大小小的差事。
有差事管,就要过手大把的银子,就有银子捞。
反对迁都的声音突然没了。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歌功颂德之声把耳朵都震麻了。
朱允熥笑了。
果然钱可通神。
我大明的大臣,节操就是这么高尚!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替皇家服役都是无偿劳役,不仅不发钱,还得自带干粮。
但这一次,朱允熥定的规矩,跟以往历朝历代都不同,不仅管吃,还发银子!
一个精壮汉子,一月能挣3两银子,和县衙里的捕快老爷一个工价!
最难得的是:
不克扣,
不拖欠,
按时按点足额发放!
虽古之圣君亦无有过于此者。
如此优厚的条件,一声令下,轻而易举就征调了十万民夫。
一时之间海内称颂。
朱允熥令钦天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设坛祭拜天地,遥告宗庙,三声炮响,终于破土动工了。
建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巨轮就要启航,驶向星辰大海。
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北平老百姓载歌载舞。
朱允熥会心地笑了。
北平的事起了头,该回南京收拾收拾那群瘪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