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媺娖坐在龙椅上,等待着众臣朝拜时,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马士英,却率先走出班列。
他身穿一袭绛红色的朝服,头戴乌纱帽,腰间束着一条玉带,神色庄重的向朱媺娖行了一个大礼,随后说道:
“监国,这龙椅乃是大明国皇权的象征,千百年来,皆为皇帝陛下专属之位。
依照我朝祖制,监国是代行皇帝职权以处理国家事务,即便监国是一国储君,可毕竟尚未正式承继大统,登上皇帝位。
故您不可坐在这龙椅之上,而应坐在龙椅右侧偏下之位,与臣工们一同商议军政事务,此乃合乎礼法之举。”
“臣附议!”
“臣附议!”
兵部侍郎李永茂、左都御史袁彭年、兵科给事中刘湘客、礼部员外郎金堡、户部郎中丁时魁、六科给事中蒙正发等人纷纷鱼贯而出,齐声附议马士英的观点。
一时间,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大殿内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愈发浓烈。
史可法、方以智、阎应元、陈士良等人见状,脸上不禁露出担忧之色,纷纷挺身而出,准备与对方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维护朱媺娖的威信不受质疑。
朱媺娖将朝堂上一切尽收眼底,她抬起白皙纤细的玉手,宽大的衣袖随之轻轻飘动,制止了双方即将爆发的激烈争论。
她朱唇微勾,面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轻声说道:
“马御史,朕今日便就坐在这龙椅上了,你又能奈我何?”
她说话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监国,臣不过是依循祖制向您进言,绝无半点私心杂念。
您此刻应当自称本宫,以此来明确区分监国与皇帝的身份差异,此乃祖宗定下的规矩,不可僭越。”
马士英面对朱媺娖的反问,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诚恳至极的神色,言辞不卑不亢,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讲解。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尽显忠臣的大义凛然之态,仿佛化身成为了一位扞卫祖制的勇士。
他这一番出色的表现,也成功引起了众多旧官僚的共鸣与支持。
越来越多的大臣受到他的感染,纷纷走出班列,加入到附议的行列之中,大殿内的气氛变的愈发紧张。
而朱媺娖却还是一脸的波澜不惊,宛如一湾深邃的湖水,平静的看不到一丝涟漪。
而她那明亮的双眸中,却笑意更浓,在扫视过一众旧官僚后,她再次开口说道:
“马御史,你一口一个祖制,不知这祖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又或是太祖皇帝亲口对你讲述的?”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仿佛是在嘲笑这所谓祖制的荒诞,又似乎是在斥责马士英的迂腐守旧。
马士英闻言,顿时就被朱媺娖的无理取闹搞乱了心神,他的脸颊微微泛红,尴尬的回应道:
“监国,此事绝非儿戏,乃是大明延续两百七十六年的立国之本。
太祖的皇明祖训,成祖的起居录中皆有明确提及,而且这些规矩由来已久,自古便已有之,历代贤明的君主无不悉心维护,以此来规范君臣礼仪。
还望监国能够谨遵祖制,万不可做出此等僭越之事,否则必将动摇国本,祸及天下苍生。”
“难道祖宗讲过的话,立下的规矩,就永远不可更改了吗?
那好,朕来问问你,太祖皇帝当年治理贪腐的剥皮楦草、刑典大诰、土地制度、田赋制度以及盐税制度,如今可还在严格遵行吗?
莫不是真要按照你的意思,逼着朕全面恢复这些祖制,用血腥的手段来管制诸位臣工吗?
还是说要全面废除这些苛政,推行更符合天下民意的新政,弱化皇权,实行高薪养廉之策,以宽仁治理天下?”
朱媺娖的说话声虽然不高,可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众人的心间,让他们无法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
马士英顿时就一脸的茫然失措,心中暗自思忖,恢复朱元璋时代的那些狠辣国策,自己以及自己身后的那些人,又有哪一个是清清白白的?
可若是任由朱媺娖推行新政,他们这些前朝旧官僚集团,必然会遭到新官僚集团的排挤打压,这让他不禁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安静等待这场辩论形势明朗后,再站出来一呼百应的钱谦益,似听明白了朱媺娖话语中隐含的深意。
他在心中暗自权衡利弊,那精明的眼珠不停的转动着,就犹如算盘上的珠子。
最终,他决定避重就轻,阻止朱媺娖恢复朱元璋时期的血腥统治,转而公开支持她推行新政。
至于日后会如何,只有慢慢谋划其他对策了。
想到此处,钱谦益便不再忧虑,整了整自己的朝服,昂首挺胸的走出班列,朗声说道:
“监国明鉴,马御史亦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期望大明国能在您的英明治理下,早日收复北方沦陷的失地,重振大明帝国往昔雄风。
老臣以为,如今天下形势已然发生巨变,与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时的情景截然不同,已然到了必须要推陈出新的关键时刻。
今日在此,老臣愿率先表明态度,坚决支持监国推行新政,以稳固大明国的江山社稷,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亦是我大明国复兴的唯一希望所在。”
朱媺娖看着一脸恭敬神色的钱谦益,以及跟在他身后纷纷附议的一众臣工,脑海中却浮现出当年他阻挠自己发行报纸,推进商贸革新的那些往事。
可她也深知,如今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乃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伟业,最迫切需要的便是大明国内部的稳定局势,以及新旧两个官僚集团能够携手合作。
朱媺娖看着一脸尴尬的马士英,和一脸决然的钱谦益,开口问道:
“钱士郎果然不愧是我大明的文坛领袖,不但学识渊博、知书达礼,更怀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朕对你的支持深感欣慰。
马御史,不知你对朕推陈出新的决定有何高见?
是要继续与朕争论不休,探讨那祖制的问题,还是愿意改变心意,与朕一同联手稳固大明江山,为天下芸芸众生谋取福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