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满过后,压下怒火,自己开始思考起来。
没办法,虽然不爽听谜语人说话,可是该考虑的还得考虑,总不能就扔到一边去了。
懂的都懂,这四个字虽然单独看没什么问题,但是结合上下语境,显然是在说大唐的太子不太妥当的意思。
不管这个不太妥当究竟是什么,反正,至少是表明了率府这个太子的官署并不能带给太子属官们理论上的富贵——太子的属官,其实等的就是一个未来,只要太子登基,那么属官们的仕途总要比其他常规官员要好一些,也由此可以富贵荣华。
这属于是所有人认知中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然的话,那些家族子弟,又为什么要进入东宫担任属官呢?直接入朝为官不好吗?
可这上面的意思就是,这个“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所有人认知中的“常理”,好像在大唐不太起作用。
而且,不只是在一个太子身上不怎么起作用,而是在大部分太子身上——至少太子的数量多到可以直接连带到整个大唐——都不太起作用。
可是又为什么会这样?
——是很多太子,都不看重东宫属官,不在乎长久以来的君臣情分,不愿意遵循默认的规则,用了人以后就直接踹掉?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确实是非常不道德了。
人家在你还是太子的时候,进入东宫担任属官,为太子的利益出谋划策、绞尽脑汁、鞠躬尽瘁,然后太子登基称帝之后,却翻脸不认人,不说给东宫属官们过人的仕途道路,就是常规的荣华富贵也不愿意给……
那这样一来,谁还愿意为你卖命?
然后,这样的太子一多,那就真的是没有官员愿意去东宫任职、担任东宫属官了——这样惨烈的回报情况,只要不是傻子、或者不是没有其他的出路,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做。
若是这样的话,那这上面的那句“懂的都懂”中的嘲讽意味,也能够解释了。
……但是,大唐的太子真的是这样的吗?
或者说,大唐的太子的问题,真的就是如此吗?
李世民总觉得不止如此。
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太子属官飞黄腾达的所有前提,不是太子遵不遵守规矩、念不念情分,而是——太子最后到底能不能登基。
如果太子根本不能登基的话,那么,这个太子属官即使做得再好,也没有太多的意义。甚至,反而可能会因为太子属官做的太好,而被新君所不喜,受到牵连,仕途惨淡。
这方面,李世民自己就非常有发言权。
当年的太子李建成,东宫属官也有许多,其中,更是有在当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的人——而这个发挥作用的对象,就是和李建成立场相对的李世民了。
如果李建成顺利登基,那么这些人在日后毫无疑问就会是社稷重臣,受到李建成的信任,仕途光明;他们在担任东宫属官时的事迹,也会被大书特书,彪炳史册。
但是,一切都不可能成真了。
因为,李建成没能顺利登基,他败了;登基称帝的,是与他立场相对的李世民。
固然在李世民登基后,当年的东宫属官中也有不少人依旧活跃在朝堂之上,并且还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平日里也时常受到皇帝的夸赞和赏赐,并没有什么仕途不顺的迹象……
但是李世民可以自豪地表示,这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明君!
是一个不在乎贤臣过往,有着宽大的容人肚量的明君!
但是,如果登基的皇帝不是自己这样的性情——且这种情况还真的比较多——的话……那这些当年的东宫属官,那可真就是要惨了,仕途不顺,前程无望,反正没有好事儿。
但是,这也只是李建成这一个太子和东宫属官啊!
怎么还能牵扯到整个大唐???
总不能……李世民面色不变,内心确实翻江倒海。
总不能,总不能整个大唐,至少在中前期、没有牵扯到宦官专权的时候,大唐的太子就有很多都不能顺利登基吧?
……这个推断实在可怕。
若果真如此,那大唐的朝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唐的国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且,这种推测成真的可能又有几分?一个太子不能顺利登基,那不算奇怪;可是大部分太子都不能顺利登基……这种概率应该不怎么高啊!
就算真的如此,又需要满足多少条件?
但,不得不说,虽然这样的猜测很可怕,可是,如果成真的话,也确实很可以解释这句“懂的都懂”背后的种种嘲讽以及其他意思。
而如果大唐的太子有不少都不能正常即位的话……
那确实可以牵连到整个东宫属官的风评。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思绪猛然一顿——他如今也是已经立了太子的,正是他非常宠爱重视的长子李承乾。
高明也是太子,高明的日后会如何?他,也会变成这些不能顺利登基的太子的一员吗?
【这个时候,唐朝朝廷坚定了要动兵攻打黄巢的打算。】
【而其中,时任宰相的王铎站了出来,毛遂自荐,主动请命领兵讨伐黄巢,唐僖宗于是就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带着征调的大军前去攻打黄巢。】
【王铎领兵南下后,就先屯驻在江陵地区,同时向朝廷要求任命时任泰宁军节度使的李系担任招讨副使、湖南观察使,并由李系作为先锋,在潭州屯兵驻守。】
【在朝廷那边准备动兵的同时,黄巢这边也发生了一件让他不得不改变可能的原本计划——屯驻广州一带,将这里经营为自己的地盘、根据地,再图日后——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疫病。】
【就在这一年,也就是乾符六年,从春天到夏天,疫病大流行,其中,黄巢麾下的将士们因为水土不服,更是成为了疫病的重灾区,许多将士感染了疫病,且死亡人数达到了十之三四。】
【众人都受不了这样的情况,纷纷请求、劝说黄巢北归,黄巢也认为在广州不能久留,于是,他决定再度领兵动身,回到中原地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