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大明宫,含元殿,宏伟壮丽,金碧辉煌。
大唐帝国第三任皇帝李治身着华丽龙袍,面带微笑亲自主持这场接风宴。
一时间,皇宫内灯火通明,乐声悠扬,舞姬们翩翩起舞,文臣峨冠博带,武将气宇轩昂。李治居中而坐,李恪、李昭、李绩(此时需避太宗名讳,前面好像忘记这茬了)、长孙无忌等分列两旁。
酒席之上,珍馐美馔琳琅满目,琼浆玉液香气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李治无不感伤道,“诸位,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自父皇去世后,宫里好久没有举办如此盛大的晚宴啦!”
薛万彻咧嘴道,“哈哈,陛下!诸位!这还是托了王爷和李将军的福啊!”
李治举起酒杯对中东王说道,“三哥!朕敬你一杯!”
李恪赶紧颔首道,“不敢不敢!臣担不起啊!应该是臣敬陛下一杯!”
说罢,一饮而尽。
李治问道,“三哥!那运河何时能够开通?”
李恪笑道,“哈哈,陛下!实不相瞒,运河不日即通,臣此次回长安还有一件事便是要陛下给这运河命名啊!”
李治摇头道,“不不不!运河一事一直由三哥主持!且三哥更熟悉中东地理,这取名一事,三哥当仁不让啊!”
“既然如此,那臣就不再推辞!运河东边港口叫作苏伊士,不如就以此为名,就叫苏伊士运河吧,陛下!诸位!如何?”李恪问向众人。
李昭在一旁憋不住笑……
天子点了点头,“甚好!就依三哥之见,就减去一千运河!朕以为这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可以沟通地中海与红海,大大缩短亚洲到欧洲的距离,如此盛举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三哥功劳胜当年隋炀帝远矣!”
李恪赶紧道,“这运河当初还是由洛阳王提议这才开始修建,臣不过就是执行罢了,可不敢贪功啊!”
李治道,“啊哈!诸位功劳都不小,来!共饮此杯,为苏伊士运河!”
“谢陛下!”
众人饮罢,李治话锋一转对李绩开门见山道,“李将军乃国之栋梁,这次回京就不要走了,朕授你尚书左仆射之职如何?”
长孙无忌心说这是冲我来了,这是要分我的权啊!
此时的长孙无忌乃是大唐中书令,又知尚书门下事,是大唐当之无愧的首席宰相,褚遂良任尚书右仆射,崔敦礼任兵部尚书,其余宰相与六部官员也都唯长孙无忌马首是瞻,之前一直强调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在和平年代,首席宰相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有那尚书左仆射一直空缺,长孙无忌一直在猜会不会是给李绩留着,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李世绩瞄了一眼长孙无忌,这才说道,“臣本是强盗出身,后得高祖太宗皇帝赏识才忝居朝堂之上,已是心满意足,我朝自立国以来,出将入相者不过李卫公与洛阳王耳,臣德薄功浅,岂能与这二位并列?”
当然了严格来说李世民也是出将入相,甚至一人独历帝王将相,只不过他是皇帝,不在此列。
大唐向来文武不分家,出将入相那是莫大的荣耀。
这种出将入相的机制让“文”和“武”能够动态平衡,读书人不会看不起血性的将军,下了马的将军也知道终身学习,这种文武平衡能出能进的导向对于整个官僚体系和国家风气都是具有巨大良性作用的,文明与制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尚武与拥军是为了保卫我们的文明,一边我家大门常打开的长安欢迎你,一边犯强汉者虽强必戮虽远必诛,这是一个统一的综合体。
历史上后来玄宗时期也玩这一套出将入相的机制,只不过没玩明白……
再后来便是两宋重文轻武,矫枉过正,那时候的将军即使立功再大,也免不了被人叫作贼配军,比如北宋大将军狄青,至于明朝文官集团更是甚嚣尘上,中华帝国武德不断下滑,直到晚清近代丧权辱国,才又重新觉醒。
言归正传。
李昭当即表明态度,“茂公太谦虚了,以你的功劳,足够作这个尚书左仆射!”
现在就剩下长孙无忌,众人纷纷投来目光。
无忌心说老夫岂能当众搏了陛下的面子!这样一来他威信何在?也罢!
随即说道,“茂公不必推辞,当年太宗皇帝对将军多有推崇,将军当之无愧!”
李治、李昭、长孙无忌几个大佬都点头了,酒桌上三言两语便将李绩的人事任命定了下来。
李绩也就不再推辞,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我不过是一介武夫!不比长孙大人博学多才,日后还需多多提点!”
“好说!好说!来喝酒!”
众人又饮一杯。
忽然有人把那酒盏往桌子上一摔,吓了众人一跳,心说什么毛病,一惊一乍的?
寻声望去,乃是右金吾卫大将军郭待封,他虽官职不低,可今日在场的都是大佬,凭他的身份也只能坐在角落里,位次更在裴行俭和薛仁贵之下,心中好不痛快!
心说我爹当安西都护的时候裴行俭是个啥?还有那薛仁贵不过一个农户出身,他也能在我之上?
哼!我该动手了!
他霍然起身,对李治和众人说道,“陛下!诸位!我大唐以武立国,今日宴饮怎么竟整些娘们莺歌燕舞?不如末将为诸位舞剑助兴如何?”
李治心说你好像有什么大病……刚要呵斥他退下。
长孙无忌却先开口道,“今日之宴本就是为中东王和李绩将军而设,二人都是武将出身,确实当以剑助兴!陛下的意思呢?”
李治一看舅父开口,又以三哥和李绩为由头也就不好反对,于是点头同意。
这边歌姬舞女赶紧退下,只看郭待封阔步向前来到宴会中央,“仓浪浪”一声抽出匣中宝剑!
众人只道寒光一闪。
郭待封单手持剑,前左足迈前一步,右手挥剑向左劈砍,来了一招青龙出水起剑式,定睛道,“群英荟萃含元殿,待封献丑舞御前。剑气纵横三万里,大唐光耀……九千年!”
“好!”
“好诗!好剑!好英雄!”
众人纷纷拍手称快。
你还真别说,郭待封这货平时就喜欢拽几首诗,当年随李绩领兵在外作战,军中无粮,写信给李绩求援,又害怕被敌军截获消息,因此就写了一首藏头诗。
李绩收到信后鼻子都气歪了,大骂道,“他娘的,这郭待封什么意思?知道老子没文化,故意给老子写一首诗?”
还好虽然他没文化,但军中有那个肚子里有墨水的,这才向李绩讲明情况……
再看那郭待封手持青锋剑跨步向前,左刺右挑,一把宝剑舞得是上下翻飞,虎虎生风,众人只见寒光不见剑身。
“好!”
“好剑法啊!”
“郭将军好厉害!”
“不愧是名门之后啊…”
听着众人的夸奖声,郭待封洋洋得意,飘飘欲仙,竟然把长孙无忌交代的任务都给忘在九霄云外,舞起来还就没完了……
长孙无忌心说他娘的这个蠢货,你还真舞啊?倒是办正事啊,看来害得老夫提醒你一下!
想到此处,他假装饮酒,失手跌落酒杯,那酒杯“当啷”一声落在地上。
长孙无忌自嘲道,“哎呀!老了!不中用了!连个酒杯都拿不住咯!”
别人都没注意,却惊醒了在幻想中的郭待封!
心说对啊!还有正事要办呢!
只看他舞着舞着,不知不觉距离中东王李恪越来越近。
宴席当中的李昭、李道宗、李绩那可都是聪明人,心说这小子想干嘛?都啥年代了还玩这招项庄舞剑?真当今天这是鸿门宴?
李昭对裴行俭使了个眼色,裴行俭立刻会意,起身道,“郭将军!舞剑还需成双,我来领教你几招!”
说罢,抽出宝剑,跳在郭待封眼前,二人对舞成双,一个要刺李恪,一个拼命护李恪周全!
旁人只道舞得好看,有心人都知,这是一场生死搏杀,惊险程度不次于沙场之上。
那李恪却是任凭眼前刀光剑影,他自岿然不动。
坐在那里吧嗒一口酒,滋喽一口菜,还连连称赞道,“好!二位将军可真棒!”
欲知他性命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