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敢拿这个事儿试图给许知春泼脏水,丢人的也是她们。
两人脸色都很不好看。
白氏还算耐得住,张氏可已经跟娘家人夸下口了的。
大户人家今年都用上打谷机了,但是并不是每个村里都有人买的着的,所以九成以上的普通农户仍然用的是传统苦力方法进行秋收。
就为这个,梁家村的村民们可不叫四邻八舍各村羡慕死了!
这段时间梁家村的村民们走在外头碰到别村的熟人,聊起秋收话题来,那叫个精神抖擞、骄傲自豪、趾高气扬、爽的飞起!
张氏一张嘴大喇叭的跟娘家吹出去,可把娘家人给欢喜得,这阵子没收,就等着打谷机嘚瑟显摆一把呢。
结果......还要排队!
当然要排,有些人家人手不足,但良田不少的,可不等着打谷机用呢。
收了人家钱的许知春,不可能让她们的娘家插队。
时间不等人,白氏那边好在没有跟娘家人说了确切消息,这事儿糊弄着就过去了,就说打谷机没法借了,被张氏那边提前说要借了。
等张氏娘家那边许多亲戚用好,秋收时间恐怕都要过去了,所以......就没有办法借了。
白氏娘家那边的亲戚好不失望,但是白氏的话说的好听又漂亮,大家都没有怪白氏,却都怨上了张氏。觉得一定是张氏这个做大嫂的太霸道,白氏毕竟是弟媳妇,长嫂如母,她本来就善良,哪里敢同大嫂争执呢?
何况也争不过啊。
张氏终于等到了,捏着鼻子自己付了钱,对娘家那边说是许知春免费给他们用的。
没想到当天就下起瓢泼大雨来。
打谷机虽然借了,雨也是真大。
别的人家早就靠人力努力秋收了,这会儿早就收完了,张氏娘家却为了等打谷机而叫粮食淋了雨,并且因为稻谷成熟得有些过了,骤雨打下来,不少谷粒就这么被大雨打落在田里,白白损失了不少。
可把张氏娘家人给心疼死了,一个劲儿的怪张氏。
张氏好不憋屈气闷,在家里骂了几天。
她不是不想去骂许知春,实在没理由。
怪不了人家。
她真要去了,全村都要笑话她。
轰轰烈烈的秋收结束,卢县令对许知春的嘉奖也热热闹闹的到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乃是卢县令亲笔题写,许知春恭恭敬敬迎入家中,院子内外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们,大家伙儿羡慕嫉妒的鼓掌叫好,忽然就觉得连羡慕嫉妒都没有力气了。
这以后啊,许知春家同别人家可就不一样了!
县令大人亲自嘉奖过的人家呀,相当于有了护身符,谁敢找他们家麻烦,那不等于同县令大人过不去吗?
“知春真是了不得啊!”
“了不得了不得!”
“话说她娘家到底是哪儿啊?我从前就觉得她看起来跟普通的农家丫头不一样,只怕家里也不普通。”
“我看也是,普通人哪里懂打谷机、风车啊,这就不是普通人想得到的嘛。”
“是啊,还有那水碓,里正这不叫人在村口造了俩,往后咱村里人舂米可方便多啦!托了知春的福呀。”
“要我说,幸好知春没改嫁。”
“对对对!”
说到这个,大家伙儿简直后怕。
村里有知春,他们与有荣焉也跟着沾光许多,出去走动说话的嗓门都比别人要大一些。
还有那番茄、还有什么草莓,知春可说了,来年谁家想种她都卖种卖苗。虽然限量,但别村就算限量也捞不着啊。
这以后,谁敢让知春改嫁,就是村里的罪人。
没错!就是这样!
梁里正和四太奶、六太爷等格外的高兴,这辈子他们都没见过村里本家有谁家得到过这般荣誉。
他们商量着开了祠堂,特意跟老祖宗上香禀报了一番。女人不能进祠堂,但他们还是让许知春在祠堂门口行了礼,这份荣耀村子里别的女人可没有。
女人们可都羡慕得不得了。
许知春虽然不觉得有什么荣耀的,但是大家都觉得好荣耀、然后好羡慕,她也配合的表现得恭敬而虔诚。
入乡随俗。
理应如此。
大家伙儿本来还以为村里将来会沾梁明轩的光呢,没想到啊,现在提前沾了许知春的光了。
这叔嫂俩,真是一个比一个强啊。
“幸亏没改嫁。”
“可不!”
许知春没想到卢县令如此诚信,这下她可安心了,卢大人的亲笔题字到手,在青山县的地界儿上,真正的千金不换。
纪嬷嬷还说了,卢大人已经将打谷机、风车、水碓这三件套上报了朝廷,工部那边已经收到东西了,赏赐再过一两个月就能下来。
虽说出自民间的东西工部不见得太在意,但大人极力申请,三百两银子的赏肯定能有的。
许知春连连表示谢意。
发自内心的。
她运气好,若本县父母官不是卢大人这样的,她得不到这般好处!
卢大人先前赏过三百两了,朝廷再赏三百两,她算是发了个很大的财了。
每天做小生意,几百银子也不是那么好赚的。
杨明叔家的房舍修葺妥当,内外焕然一新,曾小鹃过门的日子也定下了。
再嫁由自身,曾老爷曾夫人即便想干预也有限,曾小鹃执意要改嫁,除非他们派人强行将曾小鹃押回去,否则断断阻止不了。
曾小鹃挂着曾家女的名头,不能不回曾家说了一声。
曾夫人着人打听了一番,得知她要嫁的是个比娄家还不如的破落户,嗤笑不屑,与曾明珠母女俩好一通嘲笑。
笑话曾小鹃这算什么?破罐子破摔?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更深的火坑!
两人生怕被曾老爷知道了会反对曾小鹃改嫁,很有默契的都没有提及这回事儿。
一个本就嫁出去的庶女再嫁而已,跟曾家有什么关系?她爱怎么样怎么样。
曾家毫无动静,曾小鹃反而放了心。
互不打扰,岁月静好。
甚好。
良辰吉日,曾小鹃开开心心的过门,嫁给了杨明,摆了两桌席面,只请德高望重之辈和亲近之人吃了顿饭。
虽然没有大操大办,但是得到了大家真挚的祝福,宾主尽欢。
虽是再婚,平日里怎么过先不说,洞房花烛夜总不能辜负了,不然也不吉利啊。
曾小燕本想带乔儿回家过几夜,许知春笑着主动揽过了这事儿,“还是让乔儿跟着我吧,正好做个伴。”
乔儿同她们都很熟了,许知春温温柔柔的哄着她跟她走,她便也开开心心的去了。
梁三婶、珠儿小婶等忍不住暗暗叹息:明朗若是还在,知春当了娘,一定会是个极好的娘,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