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径州城关。
城府内,徐晃、李逵、徐达、任昇、以及徐奕等高层汇聚一堂。
大厅空旷,回音荡然,上首处,徐晃面色沉凝。
他再三向斥候长确认道:“王芬果真如此轻率,在房山一带扎营?”
“将军,此事千真万确,吾愿意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斥候长牛角,神色镇静,目光坚定:“此情报,经过我军不下二十波斥候,和房山各部探子禀报...”
“吾亦亲自带人,深入房山四十里查探,再三确认...”
“房山脚下,战马入林,山上纛旗飘扬,旌旗烈烈...”
“汉军主力,居高临下,半山扎营之事,绝对没错...”
“大哥!”徐达猛然起身,高声道:“我们还等什么,如此大好战机,怎能放过...”
“是啊大哥,战机稍纵即逝,错过这次机会,不知要在等到什么时候...”
“大哥,干了他,此战吾只带本部六千人马,必让王芬老贼授首....”
与此同时,任昇亦出列道:“大哥,您还在犹豫什么,常山被我等打造的如同铁通...”
“稍有风吹草动,皆瞒不过我军耳目,如今对方已经深入境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王芬老贼一介腐儒,明目张胆的在山上扎营,根本就没把我等放在眼里,当趁此机会给他个教训...”
徐晃军团在常山境内,依靠坚城,且战且退,消磨敌军锐气的同时,也一步步将汉军引入深处。
常山作为徐晃当初,攻略冀州的桥头堡,对境内的掌控力,不可谓不深厚。
再加上这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早已将各地县熟记于心,同时留在各处的耳目,也开始发挥作用。
虽然不能探知王芬老贼早上吃了几粒米,但对方在哪扎营,几时出操,何时出营,这些信息却知之甚详。
这里也体现出了徐晃的精明之处,虽说有太行和壶关天险为依托,但徐晃仍然没有放弃常山。
反而利用常山境内的县城,和恒山的复杂地形,作为壶关的缓冲要地。
并在与王芬的僵持对战过程中,一步步将对方的底细摸清。
如今徐晃,主场作战,信息情报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与之相反,汉军虽然背靠冀州,一路攻城掠地,但因为客场作战,斥候耳目,乃至情报触角,难以深入常山后方...
王芬等人,对徐晃等人的了解上,还停留在:洛阳从贼,率领六万人,驻守太行防线,是个善于排兵布守的能将,等等耳熟能详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徐晃作为主场作战,且占据情报信息优势的一方,自然更具应变能力。
所以当得知王芬进驻房山,居高临下,在半山扎营的时候。
徐奕等人也不愿放过这次机会,积极求战:“大哥下令吧,您若是心有顾虑,便给吾一万人马....”
“何须一万,如今天干气燥,此战只需三千人马,纵火攻山...”
“王芬麾下汉军,纵使是百锻金刚,老子也能给他熔了...”
“好了,此事吾自有决断...”
徐晃挥手,打断了一众兄弟的建言,向身侧询声道:“季才,阿江那边战事如何了,西凉军可有异动...”
徐弈上前一步道:“大哥,箕关有徐江三万精锐坐镇,再加上后续八万新兵补充,安然无忧...”
“出了孙雍前锋胡才,两万人马,抵达介县,与杨俊对峙外,便无其他动作...”
“至于董魔王的西凉军,暂时还在河内,没有其他动作...”
“嗯!”徐晃目光幽幽,扫了眼身案上舆图,又走到沙盘前凝眉细思。
他目光闪烁,在关中地区游弋,而后略过河内、箕关、常山、太行等地。
“呼!”徐晃深吸口气,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东部战线:“幽州战况如何,刘虞和公孙度大军,现至何处...”
“大哥,刘虞和公孙度的幽州军,已经拿下河间...”
“周将军已经带人,退到涿郡地界据守,以目前情况,局势不容乐观....”
“涿郡!”徐晃心中一动,以手待尺在沙盘上来回衡量,心中有了决断:“通知下去,让士兵们备...”
“另外飞鹰传书,将此事详细,向主公禀报...”
“只要主公放权,吾自有办法,灭掉中央军,让王芬老贼授首...”
徐晃目光幽幽,第一次,准备直面朝廷最精锐的兵锋,即冀州境内的中央军。
如今丁原三万人在西线河套,董魔王五万西凉兵,驻足河内,刘虞和公孙度十万大军,北上幽州,深入涿郡...
冀州或者说是太行战线方向,除了打酱油的孙雍外,各部汉军已经与王芬到中央军渐行渐远。
如此情况下,自然让徐晃心中顾虑渐消,第一次有了防守反击的念头...
通过这些时日的对峙,徐晃已经摸清各路汉军的底细,真正让他忌惮的,是各路大军联动。
他怕的是王芬、刘虞、孙雍、董卓乃至公孙度等人,在东南方向,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但现在,汉军各路渐行渐远,让他看到了破地的曙光。
任昇心中惋惜,上前道;“大哥,战机稍纵即逝,大帅既然让我等负责东南战事,何必顾虑那么...”
“不必多言,具体如何,还需由主公定夺...”
徐晃望着一众懑懑不平的心腹兄弟,苦口婆心的劝诫道:“那王芬老贼虽然不通兵势,但其副将宗周却是个难对付的角色,绝不能掉以轻心...”
“我等暂且示敌以弱,此番任他们自作,若时机成熟,吾必让尔等领军杀个痛快...”
“唉!”众人心中抑郁,看着战机在眼前流逝,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常人或许都能体会。
怎么说呢,就是欲望来了,强忍只能闹心,非要干一仗才能泄火。
对于战场宿将来说,明晃晃的战机,和战争惯性更让人猝不及防。
众兄弟的心情,其实徐晃多少也能理解,毕竟以前也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对于其中境遇,多少有些体会。
只是相对于一众脑袋里,满是杀伐建功的兄弟,徐晃无疑更清醒。
他知道有些事必须忍,哪怕诱惑再大,哪怕明晃晃的功劳就在眼前,也不能丢了心中的底线。
前番请战被主公驳回,徐晃便更加不会擅自主张,哪怕战机稍纵即逝,也要依命行事。
这就是徐晃的风格,也是他为将的底线,底线这东西,突破很容易,但再想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