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齐聚一堂,神色凝重,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皇后谢道清端坐主位,面容憔悴却强撑着威严。
郑清之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却难掩疲惫:“陛下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荣王乃先帝胞弟,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依臣之见,荣王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
众人纷纷点头,投来赞同的目光。
荣王却一脸惊惶,连忙摆手后退:“万万不可,郑丞相谬赞了。先帝已经过继出去了,本王和先帝的另算齿序。”
郑清之向前一步,恳切说道:“王爷,国难当头,正是您挺身而出之时。
先帝在时,对您寄予厚望,如今大宋危在旦夕,唯有您登基,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带领我大宋子民抵御金兵,延续我朝社稷。”
荣王神色骇然,眉头紧锁,在殿中来回踱步。
荣王心想:这个时候金兵压境,广州城还不知道能坚持几天,自己要是当了这个皇帝,岂不是要被架在火上烤。不行,自己绝对不能当这个皇帝,这个皇帝谁爱要谁去当,反正自己是不当这个皇帝。
荣王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无奈的苦笑:“郑丞相,您的一番好意,本王感激不尽。
只是本王自问并无治国安邦之能,更无指挥千军万马、抵御外敌的谋略。
此刻金兵兵临城下,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若因本王的贸然登基,让大宋陷入更深的困境,本王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郑清之还欲再劝,这时,一位年轻的武将从人群中走出,单膝跪地,高声道:“荣王殿下!末将虽官职卑微,但也知晓国难之际,需有明主引领。
殿下德望俱在,若您不愿登基,试问朝中还有何人能担此大任?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我大宋江山落入金兵之手,百姓惨遭屠戮?”武将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荣王看向这位武将,神色复杂,沉默片刻后说道:“将军的忠义,本王深感敬佩。可这不是逞一时之勇便能解决的问题。
登基为帝,要为天下苍生负责,本王实在没有信心能在这绝境中力挽狂澜。”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
“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报……报皇后娘娘、各位大人,金兵开始攻城了!”
大殿内瞬间乱作一团,有的大臣惊恐地捂住嘴,有的呆立当场,面如死灰。
谢道清强作镇定,猛地一拍桌子,厉声道:“都安静!慌成什么样子!”
众人这才渐渐收声,可脸上的恐惧与绝望仍清晰可见。
郑清之脸色煞白,却仍转头看向荣王,急切道:“荣王殿下,此刻就是您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若再无新帝主持大局,军心民心必将彻底崩溃。这广州城,这大宋江山,可就真的完了!”
荣王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内心天人交战。他深知此刻形势严峻,可登基称帝的巨大压力又让他几近崩溃。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荣王啊,老臣在这朝堂数十年,见过风雨无数。如今国难当前,您忍心看着列祖列宗的基业毁于一旦吗?您哪怕只是为了稳住人心,也该应下这皇位啊!”
说话的是贾贵妃的弟弟贾似道,贾似道和荣王关系非常要好,此刻这番话,让荣王的心又动摇了几分。
荣王望着众人,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靖康年间汴京城破百姓流离失所、金兵烧杀抢掠的惨状,再想到先帝的音容笑貌。
终于,荣王咬了咬牙,睁开眼,声音略带颤抖却无比坚定说道:“好,本王……登基!”
话音刚落,殿外又响起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另一名士兵如丧家之犬般冲了进来。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娘娘,大人们,不好了!金兵已攻破广州城,正朝着行宫杀来!”
这消息如同一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本就人心惶惶的大殿瞬间炸开了锅。
大臣们彻底失去了理智,有的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还有的破口大骂,将心中的恐惧与愤怒肆意宣泄。
谢道清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
谢道清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抓住椅子扶手,指甲都因用力而泛白,眼中满是悲戚与不甘:“难道我大宋真的气数已尽,竟在这短短一日之间,连失城与君……”
荣王神色一松,心里暗自高兴,自己终于不用去当那个亡国一君,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宗室,就此过一个富家翁的生活吧!
谢道清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满心的悲恸与绝望,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在嘈杂混乱的大殿中清晰可闻:“天意如此,本宫心意已决,就此投降吧。”
这话仿若一道惊雷,瞬间让殿内哭骂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向谢道清。
郑清之眼眶通红,几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谢道清面前,声泪俱下:“皇后娘娘,不可啊!我大宋百年基业,怎能如此轻易拱手让人?
老臣愿率城中残部,与金兵决一死战,就算拼得一兵一卒,也不能屈辱投降!”
年轻武将亦是满脸激愤,手中长剑猛地出鞘,剑刃寒光闪烁:“末将愿随郑丞相一同杀敌,死战到底!怎能不战而降,让后世子孙蒙羞!”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声音里满是不甘与抗争。
谢道清惨然一笑,眼中泪光闪烁:“诸位的忠义,本宫明白。可如今广州城已破,金兵杀至眼前,若再负隅顽抗,不过是徒增伤亡。百姓何辜?难道要让他们为这最后的挣扎,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每一个对视的眼神里,都是无尽的哀伤。
这时,荣王心中虽暗自庆幸不必担起亡国之君的骂名,却也被这压抑沉痛的气氛感染,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贾似道则凑到荣王身边,低声道:“王爷,如今局势已定,投降或许真能保大家周全,您也不必再忧心。”
谢道清不再理会众人的反应,挺直了脊梁,朝着大殿外走去,声音平静却透着决然:“本宫这就前往金军大营,向完颜康请降,愿以一己之辱,换大宋百姓平安。”
谢道清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修长,单薄却又带着几分孤勇,身后的大臣们有的默默垂泪,有的呆立原地,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