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泥湾的生产大发展,这粮食、物资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俗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肚子吃饱了,人们的心思也就活络起来了。
以前,大家伙儿都穷得叮当响,家徒四壁,也没啥值钱的东西,自然不用担心啥安全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工具房里摆满了农具,就连战士们的窑洞里,也多了不少个人物品。这要是没有个安全保障,那可咋整啊?
“哎,你说,咱们这仓库的门,就这么敞着,行吗?”一个战士看着堆满粮食的仓库,有些担忧。
“这……应该没事吧,咱们南泥湾的同志们,都是一家人,谁还能偷谁的东西不成?”
“这可不好说,这人多了,难免会出点啥意外。我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就听说过有人偷粮食的事情。”
“这要是真有人偷了咱们的粮食,那可就损失大了!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啊!”
“得想个办法,把这仓库的门给锁上,这样才安全!”
“锁?这年头,锁可是个稀罕物,咱们上哪儿弄去啊?”
这天,吴龙到各处巡视生产情况,发现很多战士和老乡都在议论着安全问题。他们担心仓库里的粮食被盗,担心个人的物品丢失,也担心窑洞的安全。
“这可不行啊,这安全问题不解决,大家伙儿就没法安心生产啊!得想个办法,解决大家的‘安全难题’!”
吴龙心想,“这锁的原理,其实也不复杂,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做出来!”
想到这里,吴龙立刻把李位和赵连长叫了过来。
“同志们,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锁,这样就可以保护咱们的财产安全了!”
“我们这里应该有锁匠!吴教员,我们这就去办!”说完,李位就走了出去。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场“自制锁具”的行动在南泥湾拉开了序幕。
制作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锁的结构问题。
“这锁的结构,其实也不复杂。主要就是锁体、锁芯、锁栓、钥匙这几个部分。”
“这锁体,就是锁的外壳,可以用木头或者铁片来做。”吴龙说道,“这锁芯,就是锁的核心部分,用来控制锁栓的开关。”
“这锁栓,就是用来闩门的那根棍子。这钥匙,就是用来打开锁的工具。”
“吴教员,您懂得可真多啊!”
“哈哈,这都是我在书上看来的!”吴龙笑着说道,“咱们现在就来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
在吴龙的指导下,战士们和老乡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锁具制作工作。
“咱们先来试试做木锁吧!”吴龙说道,“这木锁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一些,咱们可以先练练手。”
于是,一些木工比较好的战士和老乡开始动手制作木锁。他们找来一些坚硬的枣木、榆木等硬木,用斧头、凿子、锯子等工具,把木头加工成锁体、锁芯、锁栓的形状。
“这木锁的制作,可是一门精细活儿啊!”一个老木匠一边制作木锁,一边说道,“这锁体的尺寸要合适,锁芯的结构要巧妙,锁栓的长度要准确,这样才能做出一把好锁来!”
“是啊,这木锁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啊!”
“这钥匙孔也要钻得合适,太大了不安全,太小了钥匙插不进去。”
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把把简易的木锁就制作完成了。这些木锁,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凝聚着战士们和老乡们的智慧和汗水。
“哈哈,咱们的木锁做好了!”战士们高兴地说道。
“这木锁虽然简陋,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是啊,这木锁可是咱们南泥湾的‘土特产’啊!”
除了木锁,还有一些铁匠出身的战士尝试制作铁锁。
“这铁锁的制作,可比木锁难多了!”一个铁匠说道,“这铁料的锻造、塑形、淬火,都有讲究呢!”
“是啊,这铁锁的结构也更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
“不过,这铁锁的安全性更高,更结实耐用!”
在铁匠师傅的带领下,战士们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铁锁制作工作。他们找来一些废旧的铁料,放在火炉里烧红,然后用锤子反复锻打,去除杂质,将铁料打造成锁的各个部件。
“这锻打的火候很重要,火候不够,铁料锻不透;火候过了,铁料就容易烧坏。”铁匠师傅一边指导,一边说道。
战士们按照铁匠师傅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一下一下地锻打着铁料。
“这铁锁的锁芯,可以用弹簧来做,这样更安全!”
“这弹簧可不好做啊,咱们这儿也没有现成的弹簧啊!”
“我们可以试试用铁丝来制作弹簧!”一个战士说道,“把铁丝绕在木棍上,然后加热,再冷却,就能做出简易的弹簧来!”
经过一番尝试,战士们竟然真的用铁丝制作出了简易的弹簧!
“哈哈,这下咱们的铁锁更安全了!”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把把简易但实用的铁锁也终于诞生了!这些铁锁,虽然比不上现代的锁具,但在当时的南泥湾,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哈哈,咱们南泥湾也能生产锁了!”
“这锁虽然简陋,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是啊,这锁可是咱们南泥湾的‘安全卫士’啊!”
自从有了自制的锁,南泥湾的安全保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仓库、粮仓、工具房等重要场所,都装上了锁,再也不用担心物资被盗了。
战士们也把自己的窑洞、箱子、柜子都锁了起来,再也不用担心个人物品丢失了。
“哈哈,这下咱们可以安心地生产和生活了!”李位高兴地说道。
“是啊,这锁可是咱们的‘定心丸’啊!”赵连长也说道。
这小小的锁,成为了南泥湾军民的“安全卫士”,也成为了南泥湾精神的一个象征。
它们见证了南泥湾的艰苦岁月,也见证了南泥湾军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铜锁铁闩”的故事,也将永远铭记在每个南泥湾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