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南泥湾的天气,也真是说变就变!
晴的时候,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可这雨一来,嘿,那就没个停歇的时候了!一阵阵的,瓢泼似的往下倒,直把人浇个透心凉!
这雨水一多,可就麻烦了!田里的庄稼被泡得耷拉着脑袋,刚修好的路又被冲得坑坑洼洼,战士们训练、老乡们下地干活,都成了问题。
“这雨下得也太大了,地里的庄稼可咋办啊?”一个老乡望着窗外的雨幕,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雨下个不停,衣服都晒不干,穿在身上湿漉漉的,难受死了!”一个年轻的战士抱怨道。
“要是有雨衣、雨伞就好了,也不至于被淋成落汤鸡!”
这天,吴龙冒着大雨到各处巡视,看到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被这雨水折腾得够呛。
有的战士在雨中训练,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却依然咬牙坚持着;有的老乡在田里抢收庄稼,被雨水淋得睁不开眼,却依然弯腰劳作着;还有的孩子们,在窑洞门口玩耍,被雨水溅了一身泥,却依然欢快地笑着……
“这可不行啊,这大雨天,没有雨具怎么行?得想个办法,解决大家的‘淋雨难题’!”
回到窑洞,吴龙就开始琢磨开了。这雨衣、雨伞,在现代社会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是在这物资匮乏的南泥湾,上哪儿去找这些东西啊?
“这南泥湾虽然没有雨衣、雨伞,但咱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雨具啊!”吴龙心想,“这老祖宗传下来的蓑衣、斗笠,不就是最好的雨具吗?”
想到这里,吴龙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李位和赵连长。
听完吴龙的想法之后,李位和赵连长齐声支持。
于是,一场“自制雨具”的行动在南泥湾拉开了序幕。
制作蓑衣和斗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问题。
“这制作蓑衣,可以用棕榈叶或者稻草来编织。这制作斗笠,可以用竹子和竹叶来编织。”
“这棕榈叶,咱们这儿好像没有啊!”
“咱们这儿虽然没有棕榈树,但可以用稻草来代替!”一个有经验的老乡说道,“这稻草晒干了,编织成蓑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雨作用!”
“这竹子和竹叶,咱们这儿倒是有不少!”另一个老乡说道,“这山坡上就长着一大片竹林呢!”
于是,战士们和老乡们开始分头行动,采集制作雨具的材料。
一些战士和老乡来到田间地头,收集农忙后剩下的稻草。他们把稻草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运回营地,放在太阳底下晾晒。
“这稻草要晒干了,才能用来编织蓑衣。”
“是啊,这湿漉漉的稻草,编织出来的蓑衣也不结实。”
另一些战士和老乡则来到山坡上的竹林里,砍伐竹子,收集竹叶。
“这竹子要选那种粗细适中、韧性好的。”
“这竹叶要选那种宽大、完整的,这样编织出来的斗笠才更防雨。”
经过一番努力,制作蓑衣和斗笠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编织工作了。
“这蓑衣的编织,可是一门技术活儿啊!”一个老奶奶一边编织蓑衣,一边说道,“这稻草要一根一根地编织在一起,要编得紧密、结实,才能防雨。”
“是啊,这蓑衣的编织,可比缝衣服难多了!”一个女战士说道。
在老奶奶的指导下,战士们和老乡们开始动手编织蓑衣。
他们把晒干的稻草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然后用搓好的麻绳将它们绑在一起,再将一把把的稻草束有层次地编织到一起。
“这蓑衣的编织,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一个老乡说道,“要一根一根地编,才能编得又快又好。”
“这蓑衣的形状也要编好,要像一件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另一个老乡补充道。
经过一番努力,一件件蓑衣就编织完成了。这些蓑衣虽然看起来有些笨重,但穿在身上却能很好地遮风挡雨。
“哈哈,这蓑衣穿起来还挺暖和的,就像一个小房子一样!”一个战士穿着新编织的蓑衣,高兴地说道。
“是啊,这蓑衣可是咱们的‘防雨神器’啊,以后再也不怕下雨了!”另一个战士也笑着说道。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战士和老乡也在忙着编织斗笠。
“这斗笠的编织,要先用竹篾编织一个框架,然后再把竹叶覆盖在上面。”
“这竹篾要劈得细一点,这样编织出来的斗笠才更轻便。”
战士们和老乡们先用砍刀把竹子劈成细长的竹篾,然后把竹篾编织成一个圆锥形的框架。
“这斗笠的框架要编得结实一点,这样才能撑得住竹叶。”
“是啊,这斗笠的形状也要编好,要像一个倒扣的碗一样,才能遮风挡雨。”
编织好框架后,战士们和老乡们开始把竹叶覆盖在框架上。他们把竹叶一片一片地叠在一起,然后用针线把竹叶缝制在框架上。
“这竹叶要叠得紧密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防雨。”
“是啊,这缝制的时候也要注意,要把竹叶缝牢固,别被风吹掉了。”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巧的斗笠就编织完成了。这些斗笠,既轻便又实用,戴在头上既能遮阳又能挡雨,成为了南泥湾军民的“标配”。
“哈哈,这斗笠戴起来真舒服,又轻便又凉快!”一个战士戴着新编织的斗笠,高兴地说道。
“是啊,这斗笠可是咱们的‘遮阳挡雨神器’啊,以后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了!”另一个战士也笑着说道。
自从有了蓑衣和斗笠,南泥湾军民再也不怕雨淋了。
雨天,战士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照样在田间地头劳作,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哈哈,这蓑衣和斗笠真是太好用了,再大的雨也不怕了!”一个战士一边在雨中插秧,一边说道。
“是啊,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担心被雨淋病了!”
雨天,战士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照样进行军事训练,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蓑衣和斗笠,可是咱们的‘雨中战袍’啊!”
“是啊,有了它们,咱们就能风雨无阻,战无不胜!”
这蓑衣和斗笠,成为了南泥湾军民生产和战斗的“保护伞”,也成为了南泥湾精神的一个象征。
它们见证了南泥湾军民的艰苦奋斗,也见证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披蓑戴笠战风雨”的故事,也将永远铭记在每个南泥湾人的心中!